-
1 # 韓磊112095896
-
2 # 湘平古珍郵館
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是因為英法美俄等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己瓜分了世界幾乎所有殖民地,而德國和義大利這個後統一的強國為了重新建立世界殖民地新秩序,聯合了中歐大國奧匈帝國一起向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發動了戰爭,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也是明治維新後進入世界強國之列的,但當時曰本剛戰勝俄國,忙於在中國東北爭奪地盤,因此沒參加同盟國。讓我們以古珍郵票來了解一下一戰前歷史吧。
普魯士1866年打敗奧地利,於1871年統一德國。
1861年撒丁王國統一義大利,擺脫奧地利控制。
德國和義大利都從中歐最大帝國奧匈帝國控制下獨立而成,之後這三國組成了同盟國,以上此枚郵票是1910年奧匈帝國加蓋‘德奧同盟’珍郵。
一戰以同盟國失敗而結束,最終導致龐大的奧匈帝國解體,解體成了以下四個國家。
大家好!
-
3 # 吾與點
一戰前的歐洲,是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局面: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組成的三國同盟和英國、法國、俄國組成的三國協約嚴重對立,協約國和同盟國似乎是個平衡的均勢,每當一方的一個成員增加它的軍隊,或者有新的戰艦下水,另一方就會緊張起來,感覺自己安全受到了威脅。在1904-1914年間,雙方的陸海軍都以驚人的速度增長,直到競爭的國家在巨大的負擔下搖晃了起來。英國就宣稱不惜花光國庫裡最後一個便士也要保持對德國海軍的兩倍優勢。
協約國和同盟國之間幾乎每年都要爆發一次危機。1905年、1908年和1911年,摩洛哥和巴爾幹半島危機都幾乎爆發了戰爭。特別是1912-1913年的巴爾幹戰爭,塞爾維亞、門的內哥羅、保加利亞和希臘進攻並擊敗了土耳其。全歐戰雲密佈,幸虧英國外相格雷及時聚合列強取得和解。
但是德國和奧地利對於這個結局是很不滿意的。一是友邦土耳其戰敗被大大削弱了。二是塞爾維亞——扎進奧地利身處的一根刺——幾乎把領土擴大了一倍。1913年夏季,奧地利秘密建議同盟國對塞爾維亞採取行動。但德國和義大利拒絕了。和平是維持住了,但是維持在一個危險點上。沒有人知道下一次危機什麼時候發生。同時歐洲所有的列強都狂熱地增強它們的軍隊。
最後大家都知道了,巴爾幹地區這個歐洲的火藥桶還是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回覆列表
一戰前的歐洲是歷史問題擠壓到一定程度瀕臨爆發的歐洲,就好比狂風暴雨前的陰雲密佈。從英國擊敗荷蘭和西班牙成為海上霸主後就開始了瘋狂的海外掠奪和擴張。在看到英國的“甜頭”後法國也近歲其後,這就是帝國主義的開始。儘管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航海業發達到它的工業尤其是軍工業嚴重落後於工業革命後的英法,並在落後中逐漸退出。
在俾斯麥的鐵血政策下普魯士走向了強盛,並在普法戰爭後完成了統一。義大利也在普法戰爭後在加里波第和加富爾的率領下完成了統一。統一後的義大利和德國很快就和奧匈帝國一同“覺醒”並透過二次工業革命後崛起。
沙皇俄國和美國相對“獨立”,儘管沙俄是透過自上而下的改革完成的資產階級革命,而且時間要比美國晚的多,但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地區“獨立性”。美國透過“大棒政策”把美洲變成了它的後花園,沙俄透過戰爭在中國和中亞地區搶佔大量土地。這樣他們也有了自己的海外原料和海外市場。
這樣一來,英、法、俄、美就有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而德、意、奧就成了被帝國主義“遺棄的孤兒”。於是乎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提出了從新瓜分世界!就這樣,在薩拉熱窩事件後,一戰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本質上就是帝國主義間的掠奪戰爭!以英、法、俄為發表的協約國是老牌帝國主義的代表。由於發展的早,海外殖擴張的早,殖民地就多的,原材料和海外市場就充足。而以德、意、奧為代表的同盟國發展的相對較晚,這樣一來它們就同時享受到了兩次工業革命的共同成果,使得它們的國力飛速發展,另一方面放它們國力發現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迫切的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海外市場。但它們向外拓張殖民地的時候卻發現世界要被瓜分一空,於是提出從新瓜分世界!這才是一戰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