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法影響力
-
2 # 千年蘭亭
八大山人,俗姓朱,本名朱統,後名耷。為明江西弋陽榮莊王朱奠壏九世孫。生於明天啟四年(公元一六二四年),卒於清康熙四十四年(一七○五),享年八十一歲。
關於“八大山人”一號的含義有多種釋法:
1、朱耷“嘗持八大人覺經,因以為號”。
2、陳鼎在《八大山人傳》中說:“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為大,無大於我也。”
3、與朱耷的出身與棄僧還俗有關:“八”指寧王朱權第八代孫;“大”與“耷”同聲,表明自己是第八代子孫耷。
4、明滅亡後,國毀家亡,他心情悲憤,落髮為僧。“八大”和“山人”豎著連寫。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後二字則類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5.八大和牛石慧是從兄弟,他們都姓朱,本名朱耷和朱道明,後將朱字拆開成”牛”與“八”兩字,這就是他們倆別號八大山人和牛石慧首字的由來。
八大山人的署名從現代設計角度來說,具有很高的字型美學設計造詣。放到現在也是極具設計美感的。署名的寓意為“哭亡”。上半部分酷似哭字,下半部分酷似亡字。大家好好看看吧。
八大山人就是畫家朱耷,他本是明朝皇族,在明亡後自號八大山人,“八大山人”這四個字的草體連寫。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寓意故國破亡,哭笑不得。朱耷大約在1648年進入佛門,1680年離開寺院生活回到南昌,1684年(62歲)開始用“八大山人”的名號。“八大山人”不是“八大”之“山人”,而是“八大山”中“人”,說自己儘管離開佛門,卻是永遠環繞在佛周圍的弟子。“八大山人”在書寫上可以呈現出“哭之”“笑之”兩種形態和理解,也是八大人生態度的體現。當然這個生活態度就是哭亡。為明亡而悲傷。這件事影響了他本人終生。所以他的畫作和書作中體現和抒發的都是類似的情緒。
八大山人制定了一個充滿了個人的意義和藝術的姿態的獨特視覺詞彙,他經常與不尋常的元素並置,但其背後的含義是難以捉摸的。在他作品簡潔、幽默的表象下,隱藏著對自己的命運和家國天生黑暗的前景。
八大山人的藝術造詣之高深讓人為止讚歎。如果他生活在現代,一定會是享譽世界的藝術大師,他的美學觀點與現代藝術設計很接近。尤其是書法的佈局章法和一些小品的寫作。例如他有一個畫押寫作 ,很長時間人們一直稱它為龜形畫押,因為其形狀特別像一隻烏龜。後來才看出,原來是由“三月十九日”幾個字變形組成,這恰好是明代最末一個皇帝崇禎自殺的日子,標誌著明朝的滅亡。那麼這個畫押,也就表示對國亡的紀念。
很多人欣賞不了八大的書法風格,還罵為醜書,灌腸體。更有人說誇獎八大是為了撥亂反正。說實話,對於這類評價我也不知說什麼才好。人最可怕的不是沒文化,因為沒文化可以學習。細思極恐的是不懂裝懂,被外表矇蔽還振振有詞。言盡於此了,再多說可能被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