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滬漂少女靈芝1

    在公交車、地鐵、候車室以及其它場所給老、幼、病、殘、孕以及需要的人讓座,被譽為中國的傳統美德,是在道德層面上的一種認識。很多時候人們對一個人的評價就是:看這個人在某些場合有沒有給有需要以及看似有需要的人讓座,如果個體沒有讓座的這一行為,就會被認為是沒有禮貌的、不道德。

    既然讓座這一行為是從道德上說的,就會很容易出現“道德綁架”,“道德綁架”是拿著道德標準去當“矛”與“盾”,“矛”是刺向別人,“盾”是保護自己。

    那些逼著別人讓座的人,是一種怎麼樣的心態?(這樣的人應該很少很少)

    這樣的人都是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少存在感。用一句話來描述就是:這些人都會認為“地球就是因為他們轉的”,雖然有點誇張,但是描述的比較靠譜。存在感的缺失表現在別人不主動給自己讓座。

    這些人經常在自己需要座位的時候,把道德當作武器來攻擊別人、保護自己。但當有比他們更需要座位的人在他們旁邊,他們也會用道德的“盾”來保護自己,認為自己也是被讓座的物件,是應該坐著的。

    從道德層面上講,如果一個人幫助自己之後,應該對這個人表示感謝,但是如果一個人不幫助自己,自己也不能去憎恨,這是最基本的處事技巧。但有些人總是認為世界欠他的,每個人都應該按照他所想、所思去行事,自己遇到困難就應該有人幫助,自己需要座位別人就應該給自己讓座。

    道德行為是相互的,也是主動的。在這一行為中一定會有一個道德的開始,才能有一個道德的結束。在道德行為中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一顆善解人意的行為,這也是個體整體素質的體現。

    問題描述:

    在公交車上遇到一個人抱著孩子。要求學生讓座。學生沒有說任何話。後面一排的人讓座了。這個抱孩子的人坐下後就開始對學生咒罵。

    為什麼要求學生讓座?

    因為抱著孩子,符合被讓座的道德準則,個體就會拿起這個準則去進行行為,認為別人就應該給自己讓坐,不讓座就是不對,這是一種極端化的表現。

    後面對學生的咒罵行為也是這種極端化的體現,是來發洩自己的不滿,去緩解心中的不愉快。但在孩子面前進行這一行為,孩子會被動的去學習、然後不自覺的模仿這一行為,可想而知對孩子的影響。

  • 2 # 俗世物語

    讓座本是一件好事,是文明禮貌的行為。但逼人讓座,就給文明套上了“強迫的枷鎖”。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受過高等教育,每個人的素質都參差不齊。讓人給自己讓座,可能是出於覺得自己是需要幫助的人,別人理應幫助我,得不到別人的迴應,素質不好的人就會心生埋怨以至破口大罵,這類人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考慮他人感受。另一種可能是出於認為自己是屬於弱勢群體,希望別人“偏愛”自己一點。還有可能是倚老賣老,自大的一類人,就是想別人讓座滿足下自己,這樣自己才不會吃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今NBA聯盟,哈登已經是第一分衛,那麼誰防守哈登效果會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