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司令1

    自古以來就是少小離家老大回,年輕人就應該出去闖闖,出去自然就會大城市或者更繁華的地方,無論闖蕩和發展的怎麼樣,到老了就思鄉,落葉歸根願意回到家鄉,是社會發展和人生成長的主要潮流。

  • 2 # 大大燕子呀1

    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到了一篇文章《來自農村的我很想在城市買套房》裡面兩個故事很感人,應該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位是三十歲做小本生意的老闆,小本生意,所以他操心的地方很多,進貨,銷售,盤點……沒有一天可以閒下來,經常在半夜就思考哪裡需要改進,哪些貨下次就不進了,因為沒有新意。

    他的生意雖小一年純收入二十萬左右吧,足夠在家鄉蓋個不錯的房子,但他一句話說出自己的心酸:“兄弟,你不知道,我已經30多了,想結婚,但對方要求我得有房……”

    沒什麼好說的了,那一刻全都懂了,原來所謂的拼死拼活,所謂的不分晝夜,都是為了買房,能在這個孤獨的城市裡生根,為了能在30歲以後,有一處安放自己身體的地方。窮人最懂得窮人的不易。

    第二位一個自主創業的學長。剛畢業我特別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想留在大城市,或者,為什麼那麼多農村來的孩子,都想在城裡買房。

    我就去找我的學長聊天,於是,他開車帶我看了他剛在濟南買的房子。他比我大一歲,現在已經開公司好幾年了。他是臺兒莊人,哥哥在深圳定居,而他自己,選擇留在濟南。

    “其實也沒那麼多為什麼,我現在想的是,為自己,也為下一代吧!”散步時,他邊走邊說。

    經歷多,他看得比我遠:“你像我們,在這樣的省會城市讀書,如果留不下來,再回去,就是我們的老家,三四線城市,甚至更差。那我們的下一代,起點就會和我們一樣,但如果我們留下了,孩子的起步,最起碼也是省會城市。”

    熬得住,就留下;熬不住,就回家,想來,這是很多在外拼搏的人的最真實寫照。

    臨別時,學長和我說了一句話,我一直記到現在:“每個家族裡,總有一代人,要開疆闊土。”

  • 3 # 微點打源

    人往好處走,水往地處流,城市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產物。城市的特點是資源要素高度集中,人流,物流,資訊流,資金流;交通,教育,醫院,文化等基礎設施發達便捷。由此引出的城市就業機會多,視野開闊,個人發展途徑強,所以人們喜歡往城市跑。本質上來說是城鄉發展不平衡,區域發展不平衡所致。

    鄉村在和平年代人員向城市流動是很普遍的事情,城市人大規模向鄉村流動只有幾個原因:一是躲避戰亂,二是犯了罪流放邊遠,三是政策性運動趨勢激勵如知青下鄉,農民工返鄉創業。

    年輕人對城市生活的嚮往遵循一個規律:村裡的往鎮上跑,鎮裡的往縣裡跑,縣裡的往市裡跑,市裡往省裡跑,省裡往國家中心城市和國外發達城市跑,其實買房也是這個道理。年輕人的熱情和闖勁註定外邊的世界更能吸引他或者她,哪怕是成為漂一族,他們也願意,至少長了見識,增加了閱歷擴大了視野。其實全世界的年輕人都如此,以前是現在是將來還是那樣子!只有年老的時候更多人才嚮往鄉村,小城生活,一是圖清淨,二是自然康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4年買的雪佛蘭賽歐,現在能賣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