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邵武豬小宇
-
2 # 對生活撒嬌
實際上,古人早就 已經發明瞭各種各樣的土製洗滌物品。先秦時期的《考工記》中就記載了一種古人發明的“清潔劑”,稱為灰水。這種灰水就是用草木灰泡水之後形成的。《禮記· 內則》中這樣寫道:“冠帶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由此可見,古人洗滌衣裳冠帶,所使用的就是這種草木灰浸泡之後的溶劑。因為草木灰當中含有一種 碳酸鉀,因此具有去汙的能力。這種易於取用的洗滌劑,在古時候是很常見的。
除此之外,《考工記》中還記載了一種由貝殼灰和欄木灰混合 而成的洗滌劑。貝殼灰當中含有氫氧化鈣,與欄木灰髮生化學反應之後,可以產生一種叫做氫氧化鉀的物質。用它的水溶液洗滌絲織品的時候,可以和絲表面附著的 油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鉀肥皂,這樣就可以將絲洗的更加的光鮮亮麗。
到魏晉時期,就出了一種的洗滌劑——皂角與澡豆。皂角,也稱為皂 莢,是豆科植物皂莢樹結出的果實。皂角當中含有皂甙,它的水溶液可以生成泡沫,具有很強的去汙性。當時社會甚至已經出現了售賣皂莢的店鋪,由此可見,當時 它作為洗滌用品有多麼流行。後來,有人進一步將去了種子的皂莢搗碎,做成像橘子一般大小的圓球,用來洗身或洗衣,人們習慣將其稱為“肥皂團”。這種經過簡 單加工的肥皂,攜帶起來十分方便,效果也不錯。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詳細記載了它的製作方法:“十月採莢,煮熟搗爛,和白麵及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 而膩潤勝於皂莢也。”後來人們發現了一種名叫皂葉的植物,搗碎之後也可以當做肥皂使用。
事實上,因為各地的物產不同,古人用來製造的土製洗滌劑也是花樣繁多。
古代洗衣服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溪水邊用棒槌使勁砸,有時也使用皂角,但是皂角的產量小,因此就成為了富貴人家的奢侈品,而且都是用來洗手用的。
古代洗衣服是用木棒反覆敲打衣服(影視作品中應該見過),現在很多偏遠貧困地區仍然這樣洗衣服的。 後來發現了一種叫皂葉的植物,揉碎後可以當肥皂用。 古代人洗頭髮的有皂角或者豬苓。豬苓是富裕些的人才用的,豬苓里加了些香料,用後會有比較濃郁的香氣。平常人就用皂角洗頭髮。 查了一下資料,發現古代人比我們想象中要衛生的多,秦漢時,已形成了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的習慣。以至於官府每五天給的一天假,也被稱為“休沐”。《海錄碎事 臣職 官僚》記載“漢律,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 古人也用胰子,澡豆洗澡。唐朝的胰子兼有凍瘡膏的作用。高檔一點的稱為“面藥”和“口脂”,用來塗臉和嘴。宮中在冬天會發給官員。杜甫《臘日》中有“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說的就是這種情況。敢情冬令勞保用品古代也有發。 古人洗衣服用草木灰和皂角。洗頭用淘米水,稱這潘。如《左傳 哀公十四年》,中有“合疾而遺之潘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