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苅鬱症

    眾所周知,網際網路上總是高人輩出,無所不知的人比比皆是。無論是新聞下面的評論者,還是各路博主,抑或是你在微博、微信上的老朋友,似乎都滿懷信心地指點江山,好像他們對整個世界的執行方式瞭如指掌一樣(不僅如此,他們也很喜歡與所有願意傾聽自己想法的人分享觀點)。現在,最新研究表明,由於可以訪問世界各地的各種資訊,使得我們對自己的智慧形成了一種過分自信的錯覺。幸運的是,這項研究也分享了一些技巧,幫助我們修正這種過度的自信。

    能夠主動在網際網路上搜索資訊令我們對知識產生了錯覺。

    事實上,我們探討的是網際網路如何影響我們對自己認知的認知,這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專門的術語——“元認知”(metacognition)。當你知道自己在吹牛時,雖然這種行為本身並不誠實,但你在評估自己能力時並沒有犯任何錯誤。如果你深信自己知道的比你實際知道的多,那你就犯了錯誤。這項研究認為,關於認知的錯覺其實非常普遍,而在網際網路時代,這種元認知錯誤也以新的面貌呈現出來。

    耶魯大學的麥特·費舍爾(Matt Fisher)在一篇新論文中提出了一種名為“互動記憶”(transactive memory)的思維模式,也就是依靠其他人或其他事物——例如圖書和物體——來幫助你記憶各種事情。如果曾經在頭一天晚上把工作所需的某個東西放在門口,你其實就是在使用互動記憶。

    Image caption只要能上網,我們就會感覺自己知道的知識遠超過我們實際掌握的知識

    這種現象往往導致我們產生混淆,搞不清哪些知識是自己真正掌握的,哪些是透過其他渠道輕易獲取的。後者並沒有儲存在我們自己的記憶中,但我們卻可以隨時獲得。或者,我們對這些知識只是瞭解一些皮毛,並沒有真正深入理解。比如,我們其實只知道如何開車,但很多時候卻會誤以為自己很瞭解汽車的工作原理。我只要踩下油門踏板,汽車就會向前行駛,但實際上,我們並不知道它為什麼能向前行駛。

    費舍爾和他的同事對這種傾向與網際網路時代的相互作用很感興趣。他們向志願者提出了一些有明確答案的問題,例如:“為什麼有時區?”其中一半參與者被要求在回答前查詢網際網路,另外一半則不能查閱網路。接下來,研究人員又向所有的參與者詢問,他們對回答第二組問題有多大的信心?(第二組問題與第一組不同,但同樣是一些現實問題,例如“為什麼多雲的夜晚反而更暖和?”或者“醋是怎樣製作的?”)

    Image caption我們錯誤地認為指尖上的所有資訊真的存在於自己的頭腦中

    結果完全在意料之中:之前透過搜尋網際網路給出答案的人,面對第二組問題時的信心明顯要高於另外一組。隨後的研究證明,這些人的確認為透過網際網路搜尋的資訊是他們自己掌握的知識:如果要求透過腦部活動掃描來評估他們理解問題的能力,這些人同樣顯得更有信心——他們希望藉此強調這些資訊的確存在於自己的大腦中。當研究人員為對照組提供了答案材料,而網路搜尋組被要求搜尋一個包含相同答案材料的網站時,這種自信依然存在。能夠上網搜尋資訊令參與者產生了錯覺,認為這些知識都存在於他們自己的大腦中。

    網際網路既會引發過度自信,也會令人遲疑不決。

    如果掌握了資訊的控制權令我們對自己的智慧懷有過分的自信,網際網路或許就會把我們變成令人厭煩的人。幸運的是,今年發表的另外一項研究提供了一種治療方案。

    多倫多大學的阿曼達·弗格森(Amanda Ferguson)和他的同事也展開了類似的研究,但卻採用了相反的流程:他們首先要求人們提供答案,如果他們回答不出,可以事後透過網際網路來搜尋正確答案(整個過程都在研究人員的控制之下,參與者說“我不知道”後,就可以直接跳到下一個問題)。在這種實驗設定中,與無法上網的人相比,可以上網的人反而不太願意一開始就給出答案。對這些人來說,上網這個條件會讓他們更加謹慎,而不會鼓勵他們自稱無所不知。仔細研究可以發現,似乎並不是因為增加了事實核查步驟打擊了他們的信心。那些知道自己可以到網上查詢正確答案的人的信心並沒有下降,但他們還是不太願意分享資訊,並展示自己的知識。

    Image caption下一次當你想證明自己無所不知時,可能就會三思而後行了

    所以,如果將人們置於一個可以進行事實核查的環境中,便可使之在發表初期宣告時表現得更加謹慎。我從中得出的啟發是,如果你有精力,而且想要打擊所謂的“萬事通”,那就讓他們知道所有答案都會接受細緻的核查。這或許不會阻止他們透過網際網路搜尋更長的答案,但卻可以使之放慢速度,讓其明白一個道理:他們之所以能夠給出答案,是得益於網際網路的幫助。

    經常有人問,網際網路是否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這項研究表明,網際網路只會放大我們原有的思維方式。它具有兩面性:如果我們把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識與網際網路提供的知識混為一談,它就會導致我們過度自信;而如果我們知道有人會使用網際網路對我們進行事實核查,它又會令我們遲疑不決。我們會高估自己掌握的知識,會把現成的資訊當成自己的知識,還會擔心犯錯被人發現,這一切的思維方式都沒有改變。網際網路只是嵌入了這種複雜的認知生態系統,並從中不斷進化出新的形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錢能不能借了,如果好朋友找你借錢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