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EKu影片
-
2 # 大昱
首先我來講一下八旗為什麼又叫二十四旗,其實清早期只有滿人的八旗,後來在征服蒙古之後設立了蒙八旗。在孔有德等明將投降後,又設立了漢八旗。就這樣,一共加起來變成了二十四旗。
哪個旗的地位最高呢?這個問題比較複雜,我們要從八旗的發展史來看一下。
一開始,滿人軍隊只有四旗,分別為黃旗,藍旗,紅旗和白旗。黃旗的旗主是努爾哈赤,藍旗的旗主是舒爾哈齊(努爾哈赤的親弟弟)的次子阿敏,紅旗的旗主是努爾哈赤的次子代善,白旗的旗主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
1615年,努爾哈赤下令將四旗分為八旗,自己的黃旗分為正黃旗和鑲黃旗,均為自己統領。
藍旗分為正藍旗和鑲藍旗,分別由莽古爾泰(努爾哈赤第五子)和阿敏統領。
紅旗分為正紅旗和鑲紅旗,分別由代善和代善的兒子們(主要指嶽託和碩託)統領。
白旗分為正白旗和鑲白旗,分別由皇太極和杜度(努爾哈赤的孫子)統領。
當時努爾哈赤的兩黃旗各有30個佐領,合起來一共60個佐領。
1623年,努爾哈赤將正黃旗的15的佐領封給了阿濟格(嫡幼子),另外15個分封給了多爾袞(嫡幼子)。鑲黃旗的15個佐領封給了多鐸(嫡幼子),剩下的15個佐領還是由自己親自統領。
就這樣,由於鑲黃旗成為了努爾哈赤唯一親領的部隊,所以鑲黃旗也成了人們口中的“頭旗”。
由於清太祖努爾哈赤是黃旗的旗主,所以當時的人們都認為黃旗是國主之色,地位最高。並且在清太宗皇太極即位後,經過多番變動,最終也將自己統領的正白,鑲白旗色和正黃,鑲黃兩旗旗色進行了對調。
所以,到此為止,我們可以知道兩黃旗的地位是略高的。
後來清朝政治角逐,皇帝不斷分化各旗主的實力,經過多次變動,最終呈現出以下的格局。
皇帝統領正黃,鑲黃,正白三旗幟,正紅,鑲紅,鑲白,正藍和鑲藍旗分別由各個親王貝勒統領。自此,就出現了“上三旗,下五旗”的說法。
清早期,許多王室宗親都是各個旗的旗主。自康熙皇帝開始,皇子分封只能去下五旗,這是為了繼續分化各旗主的軍事實力。所以,並不存在王爺貝勒只能出於正黃旗的說法。
-
3 # 江臘腸
鑲黃旗 鑲紅旗 鑲白旗 鑲藍旗 正黃旗 正紅旗 正白旗 正藍旗統稱為八旗!
八旗與二十四旗早在1601年,清朝的奠基人努爾哈赤為了使他的部落更有戰鬥力,把所轄的人馬編為四個單位,分別用黃、白、紅、藍四種顏色的旗幟作為標誌,每旗約7500人。14年後,努爾哈赤基本上統一了女真族各部落,控制的人口更多,於是又增加了另外四個單位組織,分別以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種旗幟作為標誌,與原來的四個旗合為八旗,一般稱為滿洲八旗。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征服了蒙古,將蒙古降眾也按照滿族的制度分編為蒙古八旗。1642年,皇太極又在明朝降將俘兵中挑選出一部分組成漢軍八旗。這樣共有24旗,構成了完整的八旗。
八旗地位排序:正黃,鑲黃,正白,正藍,鑲白,正紅,鑲紅,鑲藍八個部分。
請注意上面的順序,並不是隨意寫的,而是滿洲八旗的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另外一種排法是分左右翼,左翼鑲黃,正白,正藍,鑲白,右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這在老瀋陽城區的八旗駐防圖上非常清楚,地位高的北方是正白,正藍旗,西方是正黃、鑲白旗,東方是正紅,鑲紅旗,南方是鑲黃、鑲藍旗。
正黃旗人物地位:以旗色純黃而得名。正黃,鑲黃和正白旗列 為上三旗,上三旗內無王,都歸皇帝所親統.兵 是皇帝親兵,侍衛皇室的成員也從上三旗中選。 至清末,是八旗滿洲中人口最多的一個,下轄92個整佐領又2個半分佐領,約3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5萬人!
並非所有王室都是正黃旗,鑲黃旗中也有王爺貝勒的分佈:
鑲黃旗:在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為黃色鑲紅邊而得名,鑲黃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內無王,由 皇帝所親統,兵為皇帝親兵,侍衛皇室的成員也 從上三旗中選。清末時的規模是轄84個整佐領又 2個半分佐領,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13 萬人。很多清皇室成員都是鑲黃旗.如嘉慶帝的 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孝賢皇后、哲憫皇貴妃,朝廷的高階官員中 也有不少是來自鑲黃旗的。
-
4 # 隨談君
1.清朝的八旗制度,同時包括了滿八旗、蒙八旗、漢八旗,共二十四旗。
2.許多人以為在八旗中,應該是正黃旗的地位最高。但實際上地位最尊崇的卻是鑲黃旗。
3.八旗之中,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由皇帝直接統轄,屬於皇帝的親兵,待遇條件優厚,稱為“上三旗”。正紅旗、鑲紅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由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分領,稱為“下五旗”。
-
5 # 天道酬勤051581
八旗是清代軍隊編制,將統轄的蒙族和漢族軍隊,分別編為蒙古軍八旗和漢軍八旗,與原有滿族八旗,共為“二十四旗,八個大隊也就是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八個旗。再後來隨著八個大隊的人口進一步增加,每個大隊內部又根據人丁特點不同分成了三個大隊,這就分成了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故而也被稱為“二十四旗”鑲黃旗最高。王爺貝勒不都在正黃旗,比如說我們所熟知的十二家“鐵帽子王”,禮親王、順承郡王在正紅旗,肅親王、醇親王在鑲白旗,莊親王、克勤郡王在鑲紅旗,睿親王、豫親王、怡親王在正藍旗,鄭親王、恭親王、慶親王在鑲藍旗。
回覆列表
我們在看關於清朝時期的電視劇時,經常會聽到八旗這個詞。那麼到底什麼是八旗呢?
八旗制度最初源於滿洲(女真)人的狩獵組織。結伴而行的狩獵活動因人數增多而需統一指揮,其指揮者稱為牛錄額真,這個多人集體即稱為牛錄。為便於統一指揮大規模的圍獵或作戰,需將若干個牛錄組成一個更大的單位,以旗幟為標誌,由此建立了八旗制度。
顧名思義,八旗是由八種旗幟來區分的,分別是: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各旗的最高領導人稱旗主。
八旗中的成員平時皆民,戰時皆兵,因此具有很強的戰鬥力。
隨著滿清地盤的不斷擴大,人口也在急劇增多。除了滿人外,還有許多投靠和俘虜過來的蒙古人、漢人。為了便於管理和減少內部矛盾。滿清皇帝皇太極對八旗制度進行了擴充。原來由滿人組成的八旗,稱為滿洲八旗。新增了由蒙古人組成的蒙古八旗,和由漢人組成的漢軍八旗。
因此,清朝的八旗制度,同時包括了滿八旗、蒙八旗、漢八旗,共二十四旗。
八旗之中,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由皇帝直接統轄,屬於皇帝的親兵,待遇條件優厚,稱為“上三旗”。正紅旗、鑲紅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由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分領,稱為“下五旗”。
許多人以為在八旗中,應該是正黃旗的地位最高。但實際上地位最尊崇的卻是鑲黃旗。清朝的九大貴族世家,如瓜爾佳氏、鈕祜祿氏、博爾濟吉特氏、葉赫那拉氏,都出自於鑲黃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