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張鴻翃

    中國吸聞鼻菸始於明朝萬曆年間。由義大利天主教會傳教士利馬竇傳入中國。吸用鼻菸大多為宮廷官員、貴族和富商,一般老百姓只聞其名而未見其為何物。吸用鼻菸習慣用無名指,因為無名指比其它手指都衛生,不大不小,伸入自己的鼻孔最為合適。後來還有:旱菸.水煙.縮龍煙.蘭花煙.等.說明華人古代吸菸的.

  • 2 # 鏡鑑青年

    古代人也吸菸,不僅吸菸,而且種類豐富,不僅種類豐富,而且歷史悠久。菸草,伴隨著人類一路走來,各國統治者雖多次下令戒除卻難以真正實行,洪承疇還以菸草為軍中抗寒之物使崇禎皇帝收回戒菸令。

    菸草最早產於南美洲,距今有約2000年的歷史。南美的印第安人在原始社會吸食菸草還形成了一套儀式,每當進行重大會議、迎接賓客和舉行祭祀時都會舉行吸菸儀式。這一時期,只有南美才有菸草,世界人民的吸菸史是從哥倫布時期才開始的。

    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了美洲也發現了菸草,他的船隊將菸草帶回歐洲進行觀賞,之後漸漸用於吸食。相比歐洲,菸草傳入中國要晚近一個世紀。菸草傳入中國,或由葡萄牙人從歐洲帶來,或由北韓、日本和菲律賓傳入。菸草剛剛傳入歐洲與中國時,都被當成了治病的醫藥,不久人們便發現菸草有害健康,各國雖曾嚴厲制止,卻往往流於形式。明朝末年醫生張介賓在《景嶽全書》中方提到菸草於萬曆年間出現於福廣之地,後漸漸流傳開來。到了明末,大街小巷皆有販賣香菸者。

    崇禎皇帝即位後便下令,嚴禁吸食菸草,對於種植者也要入刑。然而法不責眾,崇禎皇帝的禁菸令並未貫徹下去,不僅如此,薊遼總督洪承疇還率先拆臺,在與滿洲作戰時提出菸草有驅寒祛病的作用,為行軍打仗必不可少之物,就這樣崇禎皇帝的禁菸令變成了一紙空文。滿清興起後,皇太極也曾和崇禎一樣下令禁菸,怎奈滿洲族人已養成吸菸的嗜好,命令名存實亡。之後,康熙、雍正兩朝禁菸效果同樣不明顯,至清仁宗年間,嘉慶皇帝表示放棄禁菸,大家隨意。

    隨著吸食的流行,菸草也被玩出了各式花樣:

    最流行的是吸食旱菸,需藉助煙筒吸食,清代著名學者紀曉嵐抽的就是這種煙,不少老人依然保留了這一習慣;水煙與旱菸相對應,加以食油等作料拌制,藉助水煙筒吸食,清代後期流行於帝后嬪妃之間。

    除去這兩種,有提神醒腦、開通鼻塞作用的鼻菸深受喜愛,相傳鼻菸由利瑪竇帶入中國。但鼻菸的廣泛流行要到清入關以後,鼻菸無需火石,攜帶方便,深受遊牧出身的滿清達官貴人喜愛,不少官員會互相比拼鼻菸壺的精美。清代雍正年間,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等國曾及各地官員,為滿足皇室需要都將進貢鼻菸作為一項重要事情。

    在此風氣下,清朝上至達官權貴下至升斗小民,都有大量的人在吸食鼻菸。小說《紅樓夢》中,晴雯為寶玉補衣生病,寶玉便取出鼻菸給晴雯。書中記載:寶玉命麝月:“取鼻菸來,給她嗅些,痛打幾個噴嚏,就通了關竅。”麝月果真去取了一個金鑲雙扣金星玻璃的一個扁盒來,遞與寶玉。寶玉便揭翻盒扇,裡面有西洋琺琅的黃髮赤身女子,兩肋又有肉翅,裡面盛著些真正汪恰洋菸。晴雯只顧看畫兒,寶玉道:“嗅些,走了氣就不好了。”晴雯聽說,忙用指甲挑了些嗅入鼻中,不見怎樣。便又多多挑了些嗅入。忽覺鼻中一股酸辣,透入囟門,接連打了五六個噴嚏,眼淚鼻涕,登時齊流。晴雯忙收了盒子,笑道:“了不得,好辣,快拿紙來!”早有小丫頭子遞過一沓子細紙,晴雯便一張一張的拿來擤鼻子。寶玉笑問:“如何?”晴雯笑道:“果覺痛快些,只是太陽穴還疼。”可見,鼻菸吸食之普遍,鼻菸壺之精美。

    直至清代末年,鴉片傳入中國,更多的人開始選擇鴉片,鼻炎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只留鼻菸壺訴說當年的貴重。

  • 3 # 陶短房

    您是在問哪國的“古代人”?

    如果是中國的古代人,那麼由於菸草是15世紀末哥倫布到達美洲後才逐漸被引入歐洲,大約在明朝萬曆-天啟年間傳入,最初稱為“呂宋菸”,即由南洋商人從已開始種植菸草的菲律賓引入,價格十分昂貴,傳播範圍侷限於福建與菲律賓貿易往來密切的漳州、泉州等幾個府;後來有人從澳門進口菸草,價格較便宜,逐漸風靡兩廣,據楊士聰(崇禎四年即1631年進士)在明亡前夕撰寫的《玉堂薈記》,這一途徑傳入中國的菸草,隨著天啟年間明朝中央為防範後金(後來的清)侵擾和“流寇”肆虐,大量從南方調兵北上,被北上的廣東兵帶到京畿和九邊、遼東等地,並迅速傳播;第三個輸入途徑則是從日本、北韓輸入,北韓王國曾將菸草(稱“南靈草”)當作禮物贈送建州女真(即努爾哈赤部),待後者的貴族普遍染上煙癮後就開始大肆走私。

    明代已認識到吸菸有害、有癮,崇禎年間曾經下令嚴禁,但由於戍邊軍人中煙癮氾濫,戒菸遭到強烈反彈,後來就對軍人網開一面,但士大夫和官員吸菸者尚少。清在入關前曾執行過比明更嚴厲的禁菸令,並大力打擊從北韓的走私,但清太宗皇太極戒菸的目的,是避免窮人吸菸敗家,因此只戒底層,不戒貝勒(《東華錄》天聰八年即1634年皇太極對貝勒薩哈廉語),而主持朝政、軍務乃至禁菸事務的,卻有多爾袞、代善這樣的著名煙鬼(北韓《仁宗實錄》)。在這種情況下戒菸根本無法推行,崇德六年(公元1641)二月戊申皇太極下詔開禁,允許官民種煙、吸菸,但加強對走私菸草的查禁。此後吸菸風氣在清代風靡一時,上層社會以吸菸為時尚,董潮《東皋雜鈔》卷二說“菸草本夷種,嗜之者始於明季。近日士大夫習以為常,大庭廣眾中以此為待客之具,至閨閣亦然”,清代通俗小說《兒女英雄傳》作者文康是旗人,書中所寫最溫柔文弱的女子——張金鳳在嫁人後的“標準造型”,就是手裡拿個碩大的旱菸袋,在和其他女眷交往時還會讓煙。張璐《本經逢原》說菸草在清代“遍行寰宇”,北韓人《仁祖實錄》則說東北的旗人用敬菸代替敬茶、敬酒招待客人,“或謂之煙茶,或謂之菸酒”。

    由於康熙本人憎惡吸菸(他曾在南巡至德州時下詔,說“最可惡是用煙,諸臣在圍場中終日侍,朕曾用煙否?每見諸臣私在巡撫帳房中吃煙,真可厭惡。況煙為最耗氣之物,不惟朕不用,列聖俱不用也”,因此直到宣統遜位,清代皇宮一直是“無煙區”,但即便是康熙也無法在避暑山莊禁止隨行侍衛、官兵吸菸,更對王公大臣為兼顧煙癮和迴避皇帝憎惡而風靡一時的鼻菸無可奈何。

    到了19世紀中葉,吸菸已成了清朝社會上上下下的流行嗜好。同樣憎惡吸菸的道光朝大臣陶澎曾經故意讓人給押赴刑場即將斬首的死刑犯敞開吸菸,試圖以此刺激公眾將吸菸視作“不吉利”而扭轉風氣,但效果實在是微乎其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4世嘉,朗逸,寶來和福克斯科魯茲選哪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