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思雨yp

    2歲的寶寶,已經開始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寶寶自己有主意了,所以經常與父母的意志起衝突,但是寶寶語言能力還很弱,大多數情況下沒法與父母透過語言的方式溝通,所以寶寶只有透過身體語言,也就是哭鬧、尖叫、跺腳、地上打滾的方式與父母抗爭。

  • 2 # 小王子愛上狐狸

    兩歲的孩子,雖然已經會跑會跳,會說話,但是他們還並不具備完整獨立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多的時候,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會這麼生氣。聽起來似乎是有些矛盾,實際上是在提醒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身心。孩子發火的原因太多了,可以說三天三夜都不帶重樣的。有些孩子是對小夥伴的行為感到失望,有些是因為自己不被人理解……理由再多,分析得再透徹,這些也只是表面的。家長真正該做的是幫助孩子正確地管理好自己的負面情緒,少生氣多爭氣。

    藉助繪本故事,利用好這個親子閱讀時光,讓孩子在歡樂中去感受不生氣的藝術。諸如此類的繪本其實是很多的,比如《請不要生氣》、《生氣湯》、《傑瑞的冷靜天空》等等。

    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情商修為,給孩子起到一個引導作用。遇到孩子生氣,你可不能再跟著一起火上澆油了。

  • 3 # 萌芽研究所BUD

    看描述,孩子應該是進入T2(Terrible Two)階段啦,這是孩子的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很多媽媽都會有相似感受:孩子脾氣大、愛發火、動不動就哭、講不清道理,像個“小惡魔”……其實這都算是2歲左右寶寶的常見表現啦。

    2歲左右孩子愛發火,主要是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大腦還沒有發育成熟。

    我們的大腦有兩個“中樞”,一個是“情緒中樞”杏仁核,一個是“理智中樞”前額葉。這兩部分並不是同步發育的。

    圖上紅色部分是杏仁核

    當孩子受到外界刺激時候,杏仁核會立刻接受到訊息,併產生情感反應。而且杏仁核還會逐漸儲存情緒記憶。比如當它受到強烈的外界刺激,對某個事件產生了很強的恐懼感,便會留下恐懼的記憶。

    舉個栗子,一個孩子突然很害怕洗澡,一洗澡就會崩潰大哭。但之前是沒有這個問題的。

    後來,孩子媽媽才發現是因為某次洗澡的時候,孩子注意到水從下水口嘩啦啦地流下去,這讓孩子感到非常恐懼,覺得自己洗澡的時候,也可能隨時從下水口消失不見。

    於是,孩子一看見水流,就會激起當時自己的恐懼感覺。

    所以小孩子的“腦回路”是這樣的:受到外界刺激(比如洗澡流水)→ 杏仁核感應發出情緒指令(孩子覺得很害怕) → 做出身體反應(走開不洗澡或者不能逃避就大哭)。

    但如果是成人的話,大腦已經發育成熟,一般的腦回路應該是這樣反應的:

    受到外界刺激(比如洗澡流水)→ 杏仁核感應發出情緒指令(孩子覺得很害怕) → 前額葉進行分析判斷,發出理性指令(比如會分析根據下水道口大小自己不會消失或者以往經驗進行分析)→ 做出身體反應(不恐懼或者如果還是恐懼淋浴會換種洗澡方式或者不能逃避就大哭)。

    從上面過程可以看出“理智中樞”前額葉的協調作用,但是對於2-3歲孩子來說,前額葉才正式開始發育,沒辦法起到協調作用。前額葉直到直到21-22歲才完全發育完善,這也是我們慢慢長大,變理智的原因。

    當然,覺得孩子動不動就炸毛是正常的,但也不能就放任不管,還是要和孩子共情,幫助孩子說出他們的感受,解決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租個女友回家過年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