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談科論普

    我們經常聽到的說法是科技讓生活更美好!確實科學和技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提升了我們的生活質量,讓我們出行變得便捷,讓海角天邊近在眼前,讓地球變成了地球村,也讓我們有了更多的精神追求。

    我們應該學科學,用科學,崇尚科學,但是卻不能迷戀科學或者說把科學當成一種信仰,正所謂“不要迷戀哥”。

    因為

    科學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同時科學也是一種社會建構。

    科學的可靠性源於科學界具有公認的評價準則,所以能對理論取得一致意見,因此在比較成熟的科學領域,一個問題無論問哪一個科學家,都可以得到大致相同的答案。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科學具有很高的可信性。

    但是科學不是信仰。

    Ethan Siegel有一段話“信仰是指無論我們的知識是否能夠確定某件事的真實性,都對此深信不疑。當我們相信一件事的時候,多半是因為證據本身能夠為某種預言提供壓倒性的支援,此時我們的思想就可以是跳躍式的(比如太陽每天早晨都會升起)。而有些事情——比如暗物質是否存在,宇宙是否起源於暴脹,或常溫超導是否可以實現——只是也許存在,不排除它們最後被證明是錯的可能。”

    信仰指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或對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並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信仰帶有主觀和情感體驗色彩,特別體現在宗教信仰上,極致甚至會喪失理智。哲學家定義的信仰:“一種強烈的信念,通常表現為對缺乏足夠證據的、不能說服每一個理性人的事物的固執信任。而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的系統。著名科學家赫爾巴特有一句名言:“當喉嚨發乾時,會有連大海都一飲而盡的氣概,這便是信仰;等到口渴時,至多隻能喝兩杯,這就是科學。”這句話很形象地指出了信仰的感性特徵和科學的理性特徵。所以我們應該崇尚科學,特別是科學精神,但是不能盲目地崇拜,把科學當成信仰來對待。這樣反而不具有科學精神了。

  • 2 # 繁華熱點娛樂

    科學是雙刃劍。。人心發現了科學,而科學有可能被人性所滅!

    核電站核武器

    核電站合理利用對人類1貢獻多多,而核武器只用於消滅人類。。

  • 3 # 己所甚欲勿施於人

    “科學”在現今社會有很多誤解,因為只有極少數人才真正理解“科學”的含義,多數人只是把“科學”理解成為“好的”、“正確的”,其實“科學”只是一種方法論,科學不代表正確。

    科學是名詞,不是形容詞,科學具有三要素

    一、科學的目的: 發現規律(自然、人文、社會)

    二、科學的精神:(質疑、獨立、唯一)

    三、科學的方法:(邏輯化、定量化、實證化)

    只有認同以上定義的,才能從事科學研究,你可以用其他方法研究自然宇宙,但那不是“科學”。

    科學的結論不一定是正確的,“科學”也不是指好的、優秀的或高於其他的,所以不要用“科學”修飾其他名詞。

    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的系統。

    科學不是一系列正確結論或真理,科學是人類無限逼近世界真相的一套思維方法,是到目前為止,人類知識成長的最靠譜的路徑。僅此而已。

    科學不關心什麼是正確的,科學關心的是當一種事物可以證明他是不正確的時候,也就是具備可證偽性的時候,科學才會研究他。

    除此之外,科學不關心,因為那是“非科學”。

    由於科學和其他學科(如哲學)在思維方式上的不同,不可避免的在一些事物的認知上產生爭議(如中醫,轉基因),少數派的“科學”認知往往被大眾誤解為“迷信科學”,甚至被冠以“科學教”的名義,這充分說明了大眾基本科學素養的缺失。

    另一方面,因為利益驅使,某些團體為吸引眼球,製造熱點,大肆宣傳偽科學,而普通人對“偽科學”是不具備分辨能力的,這也加深了大眾對“科學”的誤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晚上上夜班的人,吃薑還賽砒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