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漫漫目975

    認可中醫需要經驗的積累和認識的提升。就像牛頓和愛因斯坦對宗教的認知和淺層的宗教崇拜不在一個維度上,是有一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過程。

  • 2 # 哈大叔3

    人到中年,逐漸發現:想得到的有是一個無,無生有,有化無,無就是有,有也是無。於是乎,祖先留在血脈中的那條龍甦醒了,“見龍在淵,潛龍在田。”養生還得靠中醫。

  • 3 # 勇敢的晚風

    因為中醫就在我們生活中,40歲以上的人生活經驗更豐富,體驗更深刻。再則40歲以上人身體,精力體力明顯感覺大不如從前,自然關心自己的身體。因此自然而然有了求知慾,瞭解中醫,學習中醫盡而喜歡中醫,甚至給自己開小藥方,解除自己的病痛。過去就有“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說法。那現在做良醫不說了,總該為自己吧!因此超40歲以上的人慢慢喜歡中醫也就不為奇了。

  • 4 # 大海1873018

    只要知道中醫對疾病的診治過程你就很快喜歡了,不一定要到四十歲,中醫精妙之處是整體觀念(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思維理念超越時空。

  • 5 # 湯臣氏

    你說的老一輩吧。以前受電視電影,小說,還有老老一輩的洗惱。固有的封建迷信思想作怪。易經文化洗惱。這是為什麼中國古代誕生不了科學的原因。現在40歲的就不一定了,我今年剛好40,我現在不信易經,不信封建迷信,不信中衣。當你瞭解了中衣的本質後,還信中衣是不可能的。相反,我12年以前我是鐵打的中醫粉,和其它中醫粉一樣被多年洗惱。後來因為對方舟子這見人的氣憤,為了反駁他。我看了很多對中醫的深層次的瞭解,才把之前那層洗惱的保護膜放開,理性分析,不再固執。才發現自己以前多固執,純粹是那點民族自尊心作怪。才被這麼簡單的騙局洗惱了。所以基本上從中醫粉到中醫黑可能的,但中醫黑到中醫粉是不可能的。因為中醫黑都是比較理智的。

  • 6 # 意林尋蹤

    其實,不僅是華人,西方人也有很多人相信中醫,請中醫師看病,治療疑難雜症,最近,看了中央電視臺四臺播岀的節目:《華人故事》 20210911 卓同年:我在溫哥華推廣中醫文化。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去看看。

    在加拿大溫哥華,現在有2000多註冊中醫師,但是華人醫師只有600多人,大部分是西方人。

  • 7 # 道草仁

    因為1986年4月,九年義務教育開始實行。

    往前推一百年幾乎人人信中醫,而現代年輕人大都被科學思維“禍害”了。受現代教育程度越高,相應的喜歡中醫的人群比例就越低。

  • 8 # 吃瓜閒話

    這真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

    為什麼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呢?因為這個問題,真正的提到了,如何認識中醫和傳承中醫藥的問題,甚至於和中醫藥的教育有關。

    我曾經聽業內人士提過這樣一種現象,叫做50,60現象。就是說有相當一部分中醫臨床醫生,在臨床了50年或者60年之後,有朝一日,一拍大腿:原來中醫是這麼回事兒啊!我這麼多年的臨床都白做了。

    就是說,在中醫學院裡學的這一套,因為完全是按照西醫的教學體系來的,往往對中醫的認識,有很大的偏差。很多概念性的東西和中醫的本質都有偏差。例如,陰陽五行,例如,藥食同源,例如,天人合一,例如,君臣佐使。等等等等,還有好多。

    透過多年的實踐和人生閱歷,發現這些東西都是正確的。俗話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50知天命……,一個人過了不惑之年,對於人生,對於飲食,對於醫藥和生命的傳承,都有了自己的感悟之後,對於中醫往往才能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認識。

    這就是華人往往40歲以後才喜歡中醫的一個原因。

  • 9 # 鋼老師說養生

    偉人說過:錯誤和挫折教訓了我們,使我們變得聰明起來了。

    人們從生活的經歷中,漸漸地總結經驗教訓,最後提高認識。

    從養生健身祛除疾病來說,只要有益有效就行,並非“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都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都要反對”。

    只要道理通,方向對,方法好,我們何樂而不為?

  • 10 # 楊號庭

    中囯有句古俗語,秀才學醫,籠中抓雞。這說明學中醫除了要一定的知識函養和儒學素養。當然,儒,佛,道,醫不分家。所以古代那些修行者多是醫學大家。中國還有一句俗話,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人要到五十歲他的智慧才能到達頂峰,對自己經歷和見識的事會有很明確的判斷能力,不會再產生疑惑。

    事實證明,誰真正的去了解他,誰就會愛上他。他的魅力不光只在如何能治病救人,他更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遺產,是中國的囯萃。古代的那些中醫大能無不讓人神往,據說古代有位叫張太溪的,一個太溪穴打遍天下,可以治很多的病。現在高明的中醫已經不多了起碼在醫院裡沒碰到過,人們更願意相信高手在民間。我想,在那些山林之中應該還隱藏著一些神秘門派的傳承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雍正通寶值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