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三解
-
2 # 腦洞大開的歷史
曾國藩與袁世凱結局不同,主要有內外兩個因素。
先來說外因。
曾國藩與袁世凱面臨的外部環境有相同有不同,但更多是不同。曾國藩時期,清廷遇到太平天國運動,中間還發生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可以說內憂外患。在這種情況下,擁有湘軍的曾國藩有一種選擇:聯合太平天國絞殺清廷,然後再滅掉太平軍。這種想法的問題在於實現的可能性不夠大,因為太平軍的實力與湘軍不相上下,而且北方基本在清廷掌握之下。不過,曾國藩還有一種選擇,那就是滅掉太平軍之後,一鼓作氣再北伐滅掉清廷。當時有人這樣鼓動過曾國藩,但他拒絕了。重要原因之一,還是實力問題。曾國藩並非靠一己之力滅掉太平軍,還有左宗棠等人的貢獻,而曾、左有矛盾。曾國藩要反,必須把南方的力量團結起來,成事的可能性才大。但是,曾國藩還做不到。
再來看袁世凱面臨的外因。前期,清廷雖迭遇危機,但袁世凱表現得很忠心,主要是因為清廷還沒到滅亡的時候(垂而不死),而且袁世凱的地位不夠高,號召力不夠強,手裡兵也不夠多。到後來,武昌起義一把火逐漸形成燎原之勢,而唯一能撲滅這些火的就是袁世凱。到這個時候,袁世凱看到機會了,充分利用清廷和革命黨對自己的共同依賴,成功上位。可以說,缺乏有利的外因,袁世凱不敢也不會“僭越”為臣的行止。
再來看內因。石頭蛋再有怎麼好的外部環境,也孵不出小雞,外因還是得透過內因才能起作用。曾國藩與袁世凱之所以做出不同的選擇,有很重要的內因——內心。曾國藩讀的書太多,而且讀得非常好,結果就是被忠君思想牢牢俘虜。袁世凱雖然也讀了些書,卻讀得不好,囫圇吞棗,後來還把書給燒了。所以,兩人做事的風格很不相同:老曾循書,老袁則循勢。所以,在下的結論是:袁世凱生活在曾國藩的時代,他會做“曾國藩”,對清廷效忠;曾國藩生活在袁世凱的時代,他仍然是曾國藩,還是忠臣。
-
3 # 象眼觀天下
簡單的說,就是時也勢也,時代不一樣了,他們的結局也不一樣。
曾國藩時代,清朝還有威望;袁世凱時代,清朝已經威望喪盡。所以對於曾國藩來說,果實還沒有成熟,所以他決定不摘果實。對於袁世凱來說,果實已經熟透。
-
4 # 中國海頓
曾國藩理學家,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立言,立身,立功名都做的很好,深的知識分子推崇,而且,他的時代大清沒亡,因此,他的名聲不錯。相比較,李鴻章雖然有很大功名,但立言,立身做的不夠,而且,他的時代眼見著大清亡了,名聲受到拖累,袁世凱,更多表現是武夫,且逼迫大清退位,後來有稱帝,這些都是汙點。但從推動歷史程序來說,李,袁都在曾之上。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話題比較大,簡單說下。曾國藩湘軍初建,他就是一個經理人,籌建分公司,除了搞錢來,就剩下保人,還是在清朝的制度系統裡;袁的新軍是另起爐灶,從籌款到內部人事都是他來抓,所以控制力比曾強,而且新軍和新政新官制,讓北洋軍成為舊制度體系的代替者,所以沒有被更大的官僚組織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