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_非我所願
-
2 # 京川6
操江號軍艦是清朝北洋水師的一艘小型炮艇,操江號是由上海江南製造總局所造第2艘艦(第一艘是1868年建成的木質機動兵輪"恬吉"號後改名"惠吉”號),由徐壽等設計監造,1869年2月開工,1869年7月完工,為第一艘暗輪船,該船排水量:640噸,長47、75米,寬8、61米,艦員79人,造價8、33萬兩銀。
操江號原屬南洋水師,1894年7月25日,中日豐島海戰爆發,執行運輸任務的操江艦與清軍徵用的運兵船高開號不幸闖入戰場,結果高開號被擊沉,而操江艦於下午1時50分被日艦秋津洲俘虜,包括管帶王永發在內的艦上官兵被押往日本關押。
被俘之後的"操江"艦後被編入日本艦隊被列為警備船。在日本一直被使用至1965年後拆解。
-
3 # 韋格蒂烏斯
這種軍艦一般被劃分為炮艦。操江誕生時流行軍艦的設計仍然廣泛參考風帆戰艦時期的船旁列炮艦,根據火炮甲板的數列和火炮數量劃分為戰列艦和若干等巡洋艦。操江這類夠不上巡洋艦基本檔次的就稱為炮艦。
這類軍艦速度不快,續航不強,火力很弱,沒法塞進主力艦隊,也沒能力執行巡洋艦的任務,因而只能作為勤務軍艦使用。比如運輸、緝私、打海盜。
-
4 # 陳悅漫步海邊
首先糾正問題裡的一個小錯誤,“操江”艦其實並不是北洋海軍的軍艦,這艘軍艦一直到在甲午戰爭中被日軍俘虜為止,其“組織關係”乃至艦員的編制都是在南洋水師,只是借給北洋使用。
“操江”艦的型別可以分為幾個層次解釋:
從技術上來說,屬於蒸汽動力暗輪木製軍艦。
從艦型上來說,屬於炮艦(Gunboat)、護衛艦(Sloop)一類。
從具體用途來說,屬於通報艦、運輸艦,還曾一度充當過座艦。
下面稍微就“操江”的上述分類緣由,以及這艘軍艦的歷史多說一點:
“操江”艦是清末江南機器製造總局輪船建造部門建成的第一艘蒸汽暗輪軍艦,在江南製造局的艦船建造編號中排序第二,完成了輪船建造從明輪船向暗輪船的技術升級。該艦開工於1868年間,由時任兩江總督曾國藩決定建造,下水則在1869年的5、6月間,接替曾國藩的新任兩江總督馬新貽為之主持典禮,併為江南製造局的相關從事人員奏請嘉獎。該艦舾裝完成後,分別進行了從吳淞口至浙江舟山的海上航試,以及在江蘇省城江寧附近的江上航試,進行江上航試時,兩江總督馬新貽曾親自隨艦閱看,認為該艦“在長江行駛尤為便利”,於是將該艦命名為“操江”號。
“操江”艦的艦體材質為木製,包括龍骨、肋骨、甲板、船殼板等均為木造,在清代文獻中稱為木脅木殼。有關該艦的排水量、主尺度等基礎效能引數,在中外的很多書籍中均有涉及,相互間常略有差異,從追根溯源的角度來分析,應以清末江南製造局官修的志書《江南製造局記》的記載最為權威,按照《江南製造局記》的記述,“操江”艦正常排水量640噸,滿載排水量950噸,艦長(不連艦首斜桅)54.86米,寬7.92米,艦首吃水3米,艦尾吃水3.65米,總體規模較小,艦上裝備1座蒸汽機,配套1座圓形火管燃煤鍋爐,單軸單槳,功率425馬力,航速約為9節。
(“操江”艦側檢視。繪製:顧偉欣)
以上引數中蘊含著一項特殊的細節資訊,即“操江”艦的正常排水量與滿載排水量之間存在較大的差值,這實際上體現了該艦具有一定的載貨能力,艦上當設定有貨艙。按照當時西方海軍的艦船分類標準來看,“操江”的艦型類似於炮艦(Gunboat)或護衛艦(Sloop)。
“操江”艦建成後,1870年被編入江南輪船(即南洋水師),次年被北洋大臣李鴻章呼叫北上,駐防天津,成為北洋海防線上第一艘蒸汽動力軍艦,其所屬權、人員編制都仍在南洋水師,屬於借調北洋。
1879年,北洋海防將從英國訂造的蚊子船編隊訓練,李鴻章委派道員許鈐身擔任督操,“操江”艦也一併隨同訓練。由於當時艦隊沒有專門的岸上辦公處所,而“操江”艦的體量規模較蚊子船大,艦上空間相對寬敞,於是被選作炮船督操許鈐身的座艦,成為炮船督操駐守、辦公的所在。當年,淮軍將領丁汝昌被李鴻章選中,留用於北洋海防,接任炮船督操一職,此後仍以“操江”作為座艦,1880年北洋炮船更名北洋水師後,依然如此,“操江”由此充當北洋水師的旗艦,統領丁汝昌、總教習葛雷森(Glayson)等都以“操江”為座艦。
1883年,船政建造的炮艦“康濟”號調入北洋,成為練習艦兼座艦,接替了“操江”的位置,“操江”艦在北洋海防上的重要性漸漸趨弱,1885年“定遠”“鎮遠”鐵甲艦回國,乃至1887年“致遠”等新型巡洋艦回國後,“操江”逐漸成為了純粹的運輸、通報艦,常往來於天津、旅順等地之間,運送軍火物資,遞送公函信件等。
1894年7月22日,“操江”艦從天津大沽出發運輸一批軍餉、公文和武器前往北韓,交付駐紮牙山的清軍,途經煙臺、威海時,遇到海上濃霧,被迫轉入威海衛港內暫時等待,霧散重新起錨後,於7月25日的上午進入北韓牙山灣外海,剛好遇到豐島海戰,“操江”最終被日本巡洋艦“秋津洲”逼停被俘。
(編入日本海軍後的“操江”艦)
此後“操江”在1894年9月編入日本海軍,沿用原艦名,艦籍隸屬佐世保鎮守府,作為測量艦,隨即在北韓沿海執行航道測量工作。甲午戰爭結束後,曾一度駐防颱灣,1903年5月22日在日本根室灣執行測量任務時不慎觸礁受損,當年10月26日除籍。
1904年11月10日海軍省將該艦移交給內務省,成為日本兵庫縣的港務船。1924年出售給商用,更名為“操江丸”,此後一直航行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65年才告廢棄。
回覆列表
操江號軍艦是清朝北洋水師的一艘小型炮艇。操江號是由上海江南製造總局所造第2艘艦(第一艘是1868年建成的木質機動兵輪“恬吉”號後改名“惠吉”號),由徐壽等設計監造,1869年2月開工,1869年7月完工,為中國製造的第一艘暗輪船。該船排水量:640噸,長47.75米,寬8.61米,吃水3.25米, 動力系統為1座往復式蒸汽機和1臺燃煤鍋爐,航速9節。該船裝有2座單裝阿姆斯特朗式152毫米L/40速射炮,2座單裝47毫米重型哈乞開斯速射炮,艦 員:79人,造價8.33萬兩銀。
該艦為木殼木脅、鐵釘釘連捻縫工藝製造,軍艦備有風帆索具。建成後,命名為“操江”,艦名來自於成語,有“江上操練兵卒”之意,原屬南洋水師,後借調北洋用於運輸。參加過甲午海戰,1894年7月25日,中日豐島海戰爆發,執行運輸任務的操江艦與清軍徵用的運兵船高升號不幸闖入戰場,結果高升號被擊沉,而操江艦於下午1時50分被日艦秋津洲俘虜包括管帶王永發在內的艦上官兵被押往日本關押(也是甲午戰爭中第一艘被俘的北洋艦隊的軍艦)。
被俘之後的“操江”艦後被編入日本艦隊被列為警備艦,1894年12月31日,操江艦曾被派往北韓;1895年11月18日,操江艦又被編入常備艦隊,被派往臺灣及澎湖列島執行警備任務;1898年3月31日,操江艦變更艦級為二等炮艦,兼作測量艦。1903年5月22日,操江艦在根室灣執行測量任務時觸礁沉沒;同年10月26日操江艦從日本海軍除籍,被轉隸內務省,充作神戶港與兵庫縣的檢疫船,後長時間充任神戶港檢疫船,在日本一直被使用至1965年後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