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分百培優數學

    古人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我認為就是今天的‘’德、智、體、美、勞‘’,是一個完備的教學體系,而國學博大精深,是使學生掌握‘’六藝‘’的一種手段,好比教材!

    馬一浮先生被周總理稱為‘’中國當代理學大師‘’,被梁簌溟贊為‘’千年國學,一代儒宗‘’。先生提出國學是六藝之學,在今天的我看來,仍是教育的精華,六藝也即我們的教育要重修為重身體還要重數學,因數學是強國之本!

    國學包含的東西太多了,只因為它的博大精深,我們才要傳承,其六藝之說也道盡了國學的精髓,重修為重身體重數學!

    我也欣喜的看到我們的國家越來越重視國學,這說明我們對自己的文化越來越自信,只有有了這種文化自信,我們才能傲然闊步走向世界!

  • 2 # 三上詞話作者

    所謂六藝,開始於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即“禮、樂、射、御、書、數”六門課,這就是所說的“通五經貫六藝”的“六藝”。這些只能說是先民文化創造和發展的節段性教育成果,在此基礎上經過了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變遷,在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僅僅選擇性的繼承和發揚這些初創的內容,其侷限性也是令人不寒而慄的。什麼叫“國學”,開啟百度百科“國學”詞條,已經講得十分具體而詳細。有一個觀點,即“國學”概念是產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西學東漸”的情況下提出的,後來還有“中學”“國故”“國粹”等提

    法。不管是何種提法,那不是目的和操作的手法,而是提倡和強調凡是有特點的文化,才是一個民族所擁有的主張和理念。“國學”概念和涵義十分廣大和淵博,如果說成是本土產生出的諸如子史經集及唐詩宋詞元曲等,那也是一種不全面的概括,比如佛教原本不是本土產生的,但早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以此,“國學”之概念,如果是本土歷史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推動人類文明程序的先進文化或優秀文化的話,其中還有我們的民族在其中採取包容、兼融和吸收的外來文化。所以,“國學”一詞,只是個相對的提法,其令人思想上的重視,行動上的躬行,靈魂上的信仰,大於其提法定義本身。

    當今的中國,不缺乏“國學”概念,從一個人誕生到成年及老,從他的衣食住行中就伴隨著國學所賦予的“精氣神”,不管他所受到的教育成度多少,對本土的氣息還是倍感身受,對於衣食住行其外的精神力量也是有著不同的體察。故所謂國學,即一國之國民在本土所進行的衣食住行其外的精神方面的教養,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兼收外來文化,經過採取包容、兼融和吸取營養為我所用而樹立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準則。所以,對於具有5000年或更早的文明古國,談“國學”可行,不談是不認其宗,但國學是具體的,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沒有“坐冷板凳”的思想準備和“敲木魚”的精神追求,空談國學是與雞光打鳴不下蛋一樣。

    附《〈三上詞話〉作者問答錄》節選以饗讀者:

    問:如何評價這部書的學術性,對於怎樣建立一個好的學術評價體系或機制問題能不能提出一個意見和建議?

    答:我的生活圈子裡寫字畫畫的朋友多一些,對詞的學習是屬於閉門造車,因為寫字畫畫的朋友想捧場,卻苦於無法發聲,這樣只好自己折騰了。學術問題,應該交給學術部門或相關學科學術專家談這個問題比較合適。不過身在江湖,其身也遠,縱有心思討教,無奈身子還在江湖。我認為談這個問題,首先談談學術認領的問題,即學術認定或認證。這部集子的出版發行與所有的合法出版物一樣,都存在著不同領域,不同範圍,不同人群中或大或小的影響。由於該集

    面世不久,如果單從發行數量上言之影響,可謂為時尚早,況且該集的作者並非自幼是詞壇行走的人,準確地說是他寫作這部著作的過程中並非是從事這門學科的專業研究人員或專門從事這門學科的教育工作者,從行業劃分和業務性質上判斷是屬於嚴嚴實實的業餘愛好者。但從學術的定義上講,雖其不是在專業場所或環境裡所進行的勞動產物,但還是屬於在“學習知識的一種”,透過“系統專門的學問”,並且是形成“對存在物及其規律的學科化論證”的完成,並且率先完成。對此,不管是按照學術的自然界定,還是涵

    義上的界定,主旨對《三上詞話》的學術界定,還是應遵從學術體系上的學術架構、學術貢獻和學術傳播的基本要素或本能來衡量更為客觀。

    學術認領,其旨在倡導學術面前人人平等原則,以扶持後進之精神,以達觀為懷之胸襟,以心存包容之境界,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鼓勵學術上湧現出的新生事物。希冀開闢嶄新的有效途徑,建立和最佳化第三者評估機制,搭建展示才華和交流溝通平臺,廣泛開展學術評比,避免出現受人為設定的門檻被諸如“出身論”“文憑論”“職稱論”“圈子論”,以及門閥思潮所壟斷和困擾,使得國粹詞學——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最具

    問:從該集的寫作體會中,能不能告訴讀者一個資訊,現在詞學界對宋詞的研究處在一個什麼樣的階段或水平?

    答:前面講了我並非是詞壇行走的人,可以說沒有任何學術交流和互動的交流方式,但在這部的寫作過程中,多少年一直想一切辦法購買和尋找此類書籍,也

    想盡一切辦法查尋這門學科研究的詞條索引。透過不完全統計比較,大陸、港臺的研究領域水平基本持平,如果非要排個名次,臺灣方面稍稍靠前,從臺灣大學、臺灣師範大學等學府碩士、博士論文索引的題目綱要來比較,有傾向詞樂縱深研究之趨勢,但整體來看,主要從反映在量化的內容上,賞析解釋、評價考證,還有哲學式的思考比較多,倒是日本方面的研究,有的敢於接近詞樂,至少不繞走,比如學者村上哲見所著《宋詞研究》,內容是還是比較深的,但畢竟不是根植於詞學本土上的研究,最大問題出在與詞的創作本身,即詞是唱歌用的文學聯絡不是很緊密。儘管如此,作為詞學本土方面也需借鑑其研究方法和態度。

  • 3 # 萍風竹雨123

    國學就是六藝之學,從廣義上講,這話一點也不錯。何謂六藝?六藝是指禮、樂、射、御、書、數。這六藝涵蓋了國學的方方面面,也對應了現代教育要求學生學習的各種課程。我們一直提倡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方展,而禮,樂,射,御,書,數正是這幾方面的對應事項:現在的德育課,思想品德課,就是六藝中‘禮’的一個表現形式;音樂美術課程,則是“樂”的一種表現形式,其中的“射”就是現在的體育課。它雖然不再是弓箭,但其性質卻是相的。“御”就更簡單了,它就等於現在的開車,駕使,共不過過去駕御的是馬,馬車,現在駕使的是方向盤,汽車等。至於“書”與“數也有自己的體現,那就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

    每一個時期,六藝都會有其獨特的解讀,但是那只是一種形式上的表現,“它的內涵沒變,一個人從小到大的成長,就是要靠這六種技藝的,是成長的必修課。”

    現在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就是我們在思想教育方面出現了偏差。也就是我們對“禮”的要求不足所致。

  • 4 # 閒聊天下

    謝邀!咱不妨先看看儒家鼻祖孔老夫子是怎麼說的。《論語.述而》中說:“子日,志於道,居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其中“遊於藝”的藝就是指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如果孔老夫子認為六藝可以涵蓋儒家之學,他為什麼把道、德、仁與藝並列來說,是藝包含道、德、仁?還是道包含德、仁、藝?亦或是四者互不包含?

    再說國學不僅僅就是儒學一家,至少應該包括諸子百家吧。比如道家思想,恐怕劃到六藝中哪一類都不太適合,即使免強劃到“書”類裡,恐怕有貶低百家之嫌。因為道家重點講道論德,乃是至理,遠在禮、樂之先。

    馬一浮先生做為現代大儒,值得敬佩,但他的“國學”就是六藝之學的觀點值得商榷。有以偏概全之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破壁機哪個牌子好?網上購買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