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汽車時光機
-
2 # 珠海交警
為何越來越多科技巨頭和資本入局造車?在這一“魔幻”現象的背後有哪些簡單又堅實的事實?今天就為大家試著分析一下。
巨頭競相造車,原因何在?
原因1
不為造車,為市值
截止當前,特斯拉的市值已超過大眾、豐田、日產、現代、通用、福特、本田、菲亞特克萊斯勒和標緻等九大車企市值的總和。而“中國特斯拉”蔚來的市值,也已超過賓士母公司戴姆勒,成為全球第三的汽車企業。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的市值一路暴漲。
特斯拉們的“封神”之路,使得科技公司不得不重新判斷造車的價值。在風口下,更容易騰飛。許多資本勢力和科技公司打造的這場盛宴,或許本質是一場資本盛宴,車子賣多少未必是他們關心的點,但是股票做多少他們很在意。
恆大汽車在一臺車都沒賣的情況下,市值已經超過了法拉利,成為了全球前十的汽車公司。
2月19日,小米可能造車的訊息傳出後,早間一度跌4%的小米集團尾盤快速拉昇,一度漲超12%,最終收漲6.42%,公司市值達到7722億港元。
在股價飆升的“規律”下,曾經看起來有些魔幻的扎堆造車,已有了越來越合理的解釋。
不過,入局造車帶來的並非只有精彩和奇蹟,還可能帶來尷尬和危機。遊俠汽車、雲度汽車、知豆汽車、前途汽車,這些期待趁著風口騰飛的新造車勢力,最終成為了被時代湍流沖刷的不幸者。
在競爭激烈的造車大勢中,中道崩卒,才是常態。像是FF法拉第未來這樣死灰復燃的,畢竟是極少數。
原因2
造電動車門檻降低
造車門檻的降低,也是資本活躍於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原因之一。
電動車不是燃油車,可繞過發動機、變速箱這些高技術難度的門檻,降低整車製造的供應管理難度,相對來說造車門檻較低。
門檻低、研發週期短,無疑降低了投資入局的風險。對看重回報、厭惡風險的資本市場來說,又多了一個入局造車盛宴的理由。
原因3
看好新能源汽車巨大前景
傳統能源緊張等因素的倒逼,日益沉重的環保壓力,以及政策對電動車的扶持,都迫使“碳排放大戶”汽車行業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新能源汽車破冰。
汽車電池技術快速發展,充電樁等配套逐漸完善,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優渥等利好因素,則快速催熟著新能源汽車產業,也讓資本市場聞風而動,有更多熱情和底氣入局,期待早早分一杯羹,而不是在未來掉隊。
幾乎所有限購大城市都放寬新能源牌照政策,鼓勵使用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美國拜登政府推出萬億綠色新政,大量補貼新能源。而國內外眾多車企和地方政府都紛紛表態,在多少年之後只生產電動車,在多少年之後只允許電動汽車銷售。
傳統車企VS科技企業,優劣對比
在新能源造車勢力中,既有從燃油轉向電動的老牌車企,比如賓士、寶馬、大眾等。也有輕裝上陣的科技公司,如特斯拉、蘋果、谷歌、蔚來、小鵬、理想、百度、華為等。
那麼傳統車企和科技企業各有哪些優勢和短板,哪一方的造車前景更被看好,誰將主導未來的汽車產業呢?
傳統車企的優勢在於汽車工業技術積澱。畢竟,汽車作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產品,即使是電動汽車,其複雜程度也遠遠超過了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技術是造車之本,擁有多年造車經驗的傳統車企,其綜合技術實力是科技公司無法比擬的。而且這類企業一般具有自己的生產基地,有成熟的生產線和供應商,這些也是造車新勢力短時間難以追趕的。
不過和傳統車企相比,科技企業在車聯網、無人駕駛、大資料等方面往往擁有更多優勢。而且,相比於一些思想比較僵化的車企,用網際網路思維造車的新勢力擁有獨特的活力。
很多人都開始期待蘋果VS賓士,特斯拉VS寶馬,小米PK奧迪的大戲。相信為期不遠的將來,這些曾經沒有任何交集的企業,將開啟一場刀光劍影、硝煙瀰漫的競爭。
回覆列表
門檻比普通燃油車低多了。一個電池,一個電機,四個輪子,一臺新能源車就出來咯。實在不行就再加臺汽油發電機在上邊,美其名曰增程式電動車。更別說很多新能源車廠完全是為了國家的鉅額補貼和不斷的講故事套融資而已。
彎道超車,哪有那麼容易。一不小心,就會滑出賽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