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yto1104
-
2 # 首語
孩子之所以稱為孩子,就是他們的思想還不成熟,更沒有規劃和對未來的一些認識。
作為大人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不但是遮風避雨的人更是引路人。
我們成年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累的時候……還有放棄和偷懶的想法更何況是孩子,在學習上孩子的情緒波動起伏是很正常的,我們不能簡單粗暴的否定或者硬性干涉,大禹治水時還知道引流而不是用“堵”,我們應該先和孩子溝通,並且對他的一些好的行為給予讚美,搞明白孩子情緒起伏的原因,然後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
耐心細心是孩子成長最好的朋友。
-
3 # 竹林聽風01
如何調動孩子學習積極性?
積極家庭教育
積極家庭教育
2019年03月17日
要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就需要從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成就感等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現在不少孩子,看到父母親成天到晚的催促,慢慢就以為,自己是在為父母學習,甚至,有不少的孩子,根本不知打自己為什麼學習。這就是學習動機出了問題。而學習動機就是要解決為什麼學習的問題。
我曾經看到過一篇文章《今天的努力學習,是為了明天有尊嚴的生活》,這寫得很好,但可能對於低年齡的孩子,可能難以理解,那麼,就需要和孩子一起商量,根據孩子的愛好,UN找到一個是黨的學習動機。
或許,我培養孩子的學習動機,可以借鑑。我在多篇文章中說道,我來自四川一個非常偏遠貧窮落後的山村,我努力讀書,就是為了跳出農門,過上更好的生活——這就是我的學習動機。我將孩子帶回老家,讓他切身感受山村的生活,告訴他人應當有怎樣的目標。然後,我帶他與我的學生們見面,讓她透過交流,瞭解外面的世界,並利用假期,帶她去看外面的世界。然後,孩子明白,今天的學習,是為了什麼!
而大的動機後面,需要有若干的小的動機來支撐,這就是將目標分解。
千萬不要給孩子樹立那些假大空的動機,那沒有用!
第二,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
孩子有了動機之後,就需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而這個方法,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來摸索——千萬不要奢望找到一個模式,人有共性,但在學習上,是有差異性的。
個人以為,最正確的學習方法,不外乎以下幾個:
一是閱讀,大量而廣泛的閱讀。關於這個話題,如果朋友們很感興趣,以後開個專欄來介紹孩子的閱讀習慣培養與方法的養成。閱讀不會直接產生成績提升的效果,但能夠起到長遠的持久的作用。
二是預習與複習。在課堂學習中,預習與複習是最為重要餌料各環節。預習,需要不斷的擴大視野,要舉一反三。複習不是做題,而是形成知識系統。
第三,討論與實踐。我特別強調這兩點,因為,對於知識的真正掌握,是要能夠用自己的話語系統,來完整闡述。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談論專家很討人厭,就是因為有些專家,沒有把理論變成自己的話語——你看那些真正的大家,說的都是大白話;那些歪專家,說的都是讓人聽不懂的話。
而關於實踐,這需要家長特別重視。知行合一,才是學習的最高境界。我就特別喜歡和孩子動手實踐,前段時間,我和孩子一起製作了小件物品手動清洗機,獲得了很多人的關注——在做的過程中,可以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第三,充分利用學習成就感的激勵功能
我們以前講失敗乃成功之母,其實,真正的成功之母,是成功——成功乃成功之母。對於孩子而言,過多的失敗的體驗,只能讓絕大多數孩子最終成為失敗者!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盡力為孩子創造成功的體驗——因為學校的標準相對單一,但家長可以做到針對性。
我們就用學習成績來舉例子。在學校,老師只能是對成績本身進行排序,但家長完全可以從中成績中,找到孩子的進步點和閃光點。我在做班主任的時候,就告訴家長,我們做老師,看成績是用一種比較的眼光——進步與退步,標準都是固定和統一的。而作為家長,必須要尋找甚至挖掘自己孩子的進步,不要拿到成績就開罵。
總之,提高學習積極性是一個很好的為話題,但具體要做,有一定難度,希望家長,從最基本的入手,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形成好的學習方法,在不斷的成就感的刺激下獲取更大的成功。
-
4 # 張磐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在快樂中學習,在勞動中學習;家長們以身作則,少玩手機少看電視,讓孩子們遠離遊戲手機;孩子沒考好失敗了,少責罵多鼓勵,哪裡跌倒就從哪站起來,樂觀看成績。
-
5 # 物理怪怪怪
家長似乎總能滔滔不絕地講訴著孩子學習如何不積極,如何與孩子鬥智鬥勇,為了讓孩子學習可以說是耗費心機。其實,家長想要提高孩子學習積極性,不妨來看看這四種心理學規律。
01
霍桑效應
哈佛大學梅奧教授帶領團隊在霍桑工廠開展了照明實驗,休息間隔實驗,薪酬實驗等等,看看如何能夠促進工廠職工的工作績效。實驗嚴格控制變數,如在照明實驗中,只改變照明,探究照明對工作績效的影響。
然而無論工人身處哪種環境下,其工作績效都差不多。這份結果讓實驗者不解,便找來這些參與研究的工人詢問他們做工時的想法。
工人實誠地告訴團隊,因為知道是在做研究。這句話點醒了梅奧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
當被試者知道自己身處實驗環境,備受關注時,就會刻意改變,更加努力地“幫助”實驗者完成實驗。
應用
在孩子學習不積極時,家長應該對於孩子學習方面給予更多關注,並讓孩子注意到自己的關注,刺激孩子努力。比如:讓孩子自我制定學習計劃、傾聽孩子講訴校園趣事(不插話,可等結束再提出自己的意見)、對孩子合理學習需求給予支援等
02
登門檻效應
1966年,美國心理學家弗裡德曼與弗雷瑟開展“無壓力的屈從”——登門坎技術實驗。
派人隨機訪問一組家庭主婦,要求她們將一個小招牌掛在她們家的窗戶上,這些家庭主婦愉快地同意了。過了一段時間,再次訪問這組家庭主婦,要求將一個不僅大而且不太美觀的招牌放在庭院裡,結果有超過半數的家庭主婦同意了。
與此同時,派人又隨機訪問另一組家庭主婦,直接提出將不僅大而且不太美觀的招牌放在庭院裡,結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婦同意。
前一組家庭主婦因為答應了小要求後,潛意識中想要給人留下首尾一致的印象,因此很大機率會答應接下來的要求。
應用
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期望和要求,可以從約定完成一個小點開始,給予鼓勵,逐步“得寸進尺”的增加可實現的要求。比如:今天我們只搞懂這道數學題就行,你昨天好棒啊,今天我們挑戰下兩道可以嗎?
一定要承認孩子的獨特性,但不要對孩子期望過高,對孩子的要求是有飽和度的,家長要根據孩子表現,控制好量與度。
03
齊加尼克效應
法國心理學家齊加尼克作過一次實驗:將自願受試者分為兩組,讓他們去完成20項工作。
其間,齊加尼克對一組受試者進行干預,使他們無法繼續工作而未能完成任務,而對另一組則讓他們順利完成全部工作。實驗得到不同的結果。
雖然所有受試者接受任務時都顯現一種緊張狀態,但順利完成任務者,緊張狀態隨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務者,緊張狀態持續存在,他們的思緒總是被那些未能完成的工作所困擾,心理上的緊張壓力難以消失。
一個人在接受一項工作時,就會產生一定的緊張心理,只有任務完成,緊張才會解除。如果任務沒有完成,則緊張持續不變。
應用
與孩子多溝通,增進孩子信任,無論是關於生活還是學習上,讓孩子樂於與你吐訴心事與壓力,與孩子一起解決困難,教導孩子掌握減壓的方法(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休息與放鬆)。
讓孩子在學習前,先把未完成的事情結束掉。避免其他無關學習的事情的未完成狀態對孩子造成的緊張情緒帶到學習中來。避免孩子長時間進行學習產生過多壓力,要勞逸結合。
04
超限效應
馬克·吐溫在聽牧師演講時,最初感覺牧師講得好,打算捐款;10分鐘後,牧師還沒講完,他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決定不捐了。
在牧師終於結束演講開始募捐時,過於氣憤的馬克.吐溫不僅分文未捐,還從盤子裡偷了2元錢。
馬克•吐溫由於受到刺激過多或作用時間過久,引發了逆反心理。
應用
在孩子學習過程中,家長避免對孩子長時間的“盯梢”,避免對孩子反覆提及易造成雙方不愉快的事情,如:成績差。可能孩子一開始還懷有內疚,後來就產生厭煩,更不願意好好學習了。
對孩子屢教不改的事情,不宜採用批評,適宜態度和緩地與孩子一起商量讓雙方滿意的方案。
回覆列表
讓孩子邊玩邊學,告訴他(她)只要上課夠專注,課外可以和其他同齡以上的同學玩課堂上的知識遊戲。人生如戲,只要靠演嘛!幹萬別太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