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柳枝

    我婆婆一隻眼是瞎的,但她對我和孩子太好了!偶爾夫妻吵架,她就罵她兒子,背地裡也說媳婦好,叫兒要好好的對老婆孩子,任何時候不要背叛老婆!只要我在家,從來不讓婆做任何家務活,飯菜都依婆婆喜歡做。婆婆八十多歲走了,毎每想起婆婆都淚水漣漣……婆婆您在天堂好嗎?!

  • 2 # 隨行香草

    快別住一起了。

    如果你兒子的岳母天天在你兒子家住,你兒子也會甩臉子的。人都是這樣的,根本不是親生母女,天天住一起是不可能和諧的。

    與其象你這樣彆彆扭扭擔心受怕,真不如在附近租房住,在同一個小區最好,離得近,可以和兒子天天見面,也方便照顧,距離拉開後,保持人與人之間的一點新鮮感。說不定你兒媳又對你客氣尊敬了。

    遠香近臭,即使親閨女相處時間一長也會吵嘴,更別說兒媳婦了,天天住一起肯定生厭。分開住,離兒媳婦遠點吧。

    (一定要拋棄以前的老舊思想,老思想總是認為母慈子孝就必須住在兒子家,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月月年年死活住兒子家。這種觀念確實需要改改了。要認識到,兒子結婚成家後,他的家並不是父母的家,而是兒媳婦的家,女主人是他老婆,她有權利拒絕第三方的加入。)

  • 3 # 淡泊竹林聽雨

    如果不是替他們帶孩子,那趕快離開他們。有什麼兒媳婦,就會有什麼兒子。如果你沒退休金,靠他們養活,那你就只好待那裡受委屈。

  • 4 # lhr130

    老年人與年輕人本來就有代溝,更何況婆媳是天敵(不排除有相處和諧的),老年人只要自己能動有獨立住房,儘量不要與孩子們住在一起,有什麼事情需要孩子們的,讓他們過來幫忙,這樣彼此有自己生存空間,減少摩擦彼此互相尊重,這樣大家都感到輕鬆自在,相處融洽。

  • 5 # 大話可可

    能自理就撤吧,人究竟是孤獨的。或許你太懶不幫助孩子,或許你規矩太多使喚兒媳婦,或許你太窮還毛病太多。多反省自己,兒媳和你無血緣,一點點攢在心裡時間長了就不憤了。

  • 6 # 帥哥媽媽在三亞

    時代變了,養兒防老已過時,你家永遠是兒子家,兒子家不是你家,要保持距離和分寸感,還是進養老院吧,根據個人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這樣你的晚年生活更有尊重。

  • 7 # q淡淡的清香168

    不清楚你們以前的狀況,不知道你為他們的小家有過什麼貢獻,如果有過貢獻,你兒媳或許會念你的好,讓你在他們家度過晚年,如果你沒有幫助過他們,還是彆強硬的住到他們家了,兒媳有怨氣,不會開心的,她不開心,你能開心嗎?你兒子能開心嗎?還會影響小孩子,真的沒必要住一起,可以要求你兒子孝順你,但是不能要求你兒媳孝順,讓兒子出贍養費,自己回老家住,鄉親們也熟悉,沒事串串門比在市裡好多了。

  • 8 # 最美四月

    什麼也不要說,選擇默默離開吧,因為咱是兩代人,中間肯定有代溝,生活在一起有很多不方便,吃不到一起,說不到一塊,而且你媳婦下班回家想放鬆穿隨意的衣服 有你在也不能穿 所以太多不自在。

    這種情況除非兒子優秀,疼愛媽媽,媳婦有較高的素質和尊重自己男人,還是有可能好好生活在一起的,什麼事都是兩種可能性,你佔了那種尷尬的可能,沒辦法,所以選擇離開找一個輕鬆 工資低一點的工作先幹著,一步一步再說。

  • 9 # 萬芊子

    你現在還不算太老,手裡握幾個錢,自己用上方便。兒媳婦只要不是虐待你,一曰三餐有吃喝,你就別管閒事,該出去轉玩和老人千萬別說兒媳不對,只要兒子心疼你就行了。

    現狀就是這樣,有能力也願意就去養老院,不願去還是呆在兒子家,只要兒媳婦不攆你走就行。

    老人也得會當,兒子媳婦爭吵,首先訓兒子,要不就直接出去別參和,能幹就乾點,別事多,想吃啥讓兒子買說到明處,別讓孩子們猜你的心思,找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 10 # 8571747271068粵韻香

    這是你跟兒子住一起久了,兒媳婦和你的習慣還有缺點爆發出來了,互不習慣,還爭取兒子關注關心,你是入住者,兒媳對你不友善也不為過,你應該搬出去住,雙方都有好處,走動走動,這樣最佳選擇,快搬!

  • 11 # 相信他們相信自己

    您好!有時候自己不要太多心太計較,現在的年輕人生活節奏太快,經濟壓力大,能力和要求矛盾臉色不好看,還好發個性子,不一定是針對誰,原因複雜對自己有可能,這樣想您會有所安慰的。再者,我們選擇和兒子住一起,註定要跨過兩代人的橫溝,無能什麼原因造成必須在一起吃飯生活,有歡樂的同時需要痛苦和煩惱換取。希望您堅強同時也祝福早日走出自己。

  • 12 # 一片深綠

    如果有條件,還是分開住!老人的思想觀念,生活習慣等等,與下一代有很多不同。分開住了,也可以相互關心,支援,幫助。

  • 13 # 蛋蛋是一隻小比熊

    68歲,你還可以自理十年,趕緊走人,有錢自住,沒錢去住養老院。去養老院還能自己挑一挑呢。反正就是離開,因為隨著你越來越老,會越來越被嫌棄,趁自己能動規劃一下,興許還能自在幾年呢。

  • 14 # 蓮子281845645

    我從沒想過要與子女過,希望她們能過好自己的小家,年代不同思想也不一樣 ,大家多都獨生子女,養成的自私自私,啃老很流行……。

    為了大事相安無事,我們老了之後能自己過是最好的選擇,過年過節時多來往就行了,少了矛盾與成見各自為安,以前的養兒防老的思想是很美好,但現在是很殘酷。

  • 15 # 隨口一說way

    找自己的存在感,首先要體現存在的價值。貢獻在先,索取在後。否則,非親生非親養,人家為啥要像對待貴賓似的長期供著咱?

  • 16 # 沉著暖陽x

    這個問題是我們大多老人都要去面對,現實生活中的都會遇到難題,不知道你什麼原因,才68歲就開始跟兒子一起生活。假如你沒有別的退路,那你只有大度一點裝點“傻”,別和孩子們一般見識,這樣生活還會輕鬆些。如果有退路那就分開過吧,不過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需要自由。

  • 17 # 任鳳仙

    如果你感覺兒媳對你越耒越不友善的話,我勸你趁還沒有撕破臉前,讓兒子給你租個房單獨過吧,這樣對誰都好。婆媳關係難處不是一家,好多家庭都這樣,應該堅決一點,不要想這想那放不下。到頭耒是一肚子氣沒出撤。

  • 18 # 無拘無束的飛花令

    看你的文字描述應該是個有文化的人,也是個敏感的人。

    我姑姑今年已經70多歲了,幾年前腦梗有點後遺症,一個手不能動,一條腿走路不穩,前幾年兒子媳婦都在外面打工,她一個人在家獨自生活,自己給自己做飯,她克服困難想辦法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說不要人伺候,讓娃們出去打工,現在都有重孫子了,雖然一家子人都搬去縣城的新房子了住了一段時間,但是我姑又回道農村的老家自己一個人生活了,女兒家和我姑家一個村子,她也不去,誰都不連累。

    所以,你不用害怕擔心,勇敢一點,雖然一個腿不好,手還可以動就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要總想著媳婦伺候,討人嫌,或者回老家自己一個人生活,我相信你的兒子不會不管你的。

  • 19 # 聽風賞雨

    為什麼非要去招怨。

    想想你年青時與婆婆的交往,就沒有哪麼多該怎麼辦。

    過自己的日子吧。

  • 20 # 老韓學法普法

    是否這可能是當事者自己單方的感覺而已。

    把兒媳當做兒子看,把兒媳當做閨女看。

    並身體力行的去這麼做。

    然後過一段日子,自己再看看自己的感覺感知到底怎麼樣!

    首先肯定的說是,大多數作為兒子兒媳的應該都是好的,或者說是比較好的。大多數還是孝順的,或者說是比較孝順的。至少,於情於理呢,要說的過去。也就是說,做人的基本操守和原則不能丟。

    不肖子(包括兒媳)孫,這個世界還是極少數的。否則,為什麼名聲不好傳千里呢。

    可否從兩個方面看問題:

    一是從子女方面看,老人不能干預他們的日常生活。每個人都有他的習慣特性,特別是日常生活方面的,都是長期自然形成的。自己的兒孫是這樣,兒媳也是這樣。比如愛吃那一口,愛睡個懶覺,平時啦啦踏踏,也不愛收拾房間,等等,自然形成,這些日常習性都不要過干預。尊重他們的日常,不要給他們壓力,順其自然,則自然和諧。

    二是從自身方面看,自己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睡眠習慣,運動習慣,愛好習慣,等等,很多方面的的習慣,都會和孩子們有這樣或者哪樣的差別。不要和孩子們比這比那,承認客觀差別,尊重客觀存在的差別。比如孩子愛吃麵包,老年人愛吃饅頭,那就誰該吃啥就吃啥。不要因為住在一起,誰也不要試圖改變誰的習慣呀,各保持自己的自然習慣不變。這樣,才有自由度,相安甚好。

    孩子都已經成人成家立業,手把手指導他們的時期已經過去啦。

    俗話說得好,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給兒孫做牛馬。這裡的主要思想是,孩子們自己能做主有能力辦的事情自己辦,不要大包大攬。這裡也更體現的一種成年人的敢於能夠善於擔當的精神,當家做主以及我的事情我做主能力。可以說,孩子們能夠獨立生活也是多麼好的事情呀。

    能夠有條件和孩子們住在一起,就盡情的享有天倫之樂吧!

    幹力所能及的活,說力所能及的話,辦力所能及的事……

    兒媳也是做母親的,也是未來的奶奶或者姥姥,都是要老的。正常情況下,都會想得通這個道理的。

    各方面,一定都會好起來的。

    當然,雖然孩子家庭私事領域不可干預。但是,遵法守紀,遵守倫理道德,遵守公俗良序,等等,積善行德之事,是對每個人的起碼要求,也是最低標準,是不可違背的。

    也可以說,老人在一定程度的指導糾偏作用,還是有的,也是客觀存在的。關鍵是,把握好時機和度的問題。

    祝願每位老人都平安健康!幸福快樂!愉快生活!

    三言兩語,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能讓寶寶吃到後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