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最大的幌子,如果不是二戰後的格局變化,傳統勢力衰退,到哪裡去和平獨立。 曼德拉:關了27年出來搞經濟,這倒好了,搞得很好!
3
回覆列表
  • 1 # 複雜世界的叩問者

    這個看法是既不合理,又過於激進了。其根源是犯了過分主觀主義的錯誤。

    說到甘地,歷史上一般介紹他運用“非暴力不抵抗”運動最終幫助印度從英帝國治下爭取到了國家的獨立。

    甘地領導的運動的成功,印度的獨立,既是英帝國主義衰落的必然結果,也是甘地本人策略高明的證明,絕不止是某一方面的單一作用,而後者更是主要方面。倘若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削弱了英國,假甘地以時日,印度的獨立也是必然成功的。

    何也?

    因為“非暴力不抵抗運動”恰恰抓住了英帝國主義的法理和國家暴力運用的軟肋,其運動高潮發動更是先後切在了英帝國主義第一次、二次世界大戰的虛弱點上。這是應當歸功於甘地對英帝國主義法律體系和國家暴力機構運用的透徹理解,以及戰略眼光的高明。

    無論是在南非成功組織和領導的反種族歧視運動,還是在印度領導的長期的鬥爭,甘地的鬥爭都是有剋制,也有堅持的。前者讓運動始終佔據道德高地,廣泛觸發國際社會,尤其是英聯邦國家的同情,也適當避免招致最殘酷徹底的鎮壓。後者,則是甘地的精神所在,無論如何,他將近四十年的時間中,都堅持不懈地推進和實踐其主張,從而不斷削弱英帝國主義的人力物力財力。

    其剋制的原因,我的分析是,一方面來源於他的宗教信仰,使得作為承認種族等級的印度人,難以奮起反抗傳統觀念上的上等種族:英華人,另一方面,認識到印度,作為一個民族,沒有足夠長的統一歷史,缺乏充足的凝聚力,既沒有充分地被宣傳鼓動過,也沒有足夠長的準備時間,這種情況下,面對世界一等強大的帝國主義,正面反抗是組織不起來的,零星的武裝鬥爭只有血路一條。

    而“非暴力不抵抗運動”則很可能是印度民族爭取獨立運動的最大公約數,易於被廣大分散、愚氓狀態下的印度民眾所接受和使用。

    甘地絕非只有血氣之勇,也是非常有策略的大師。19、42兩次運動高潮的興起,都是卡住了英帝國主義的虛弱點上,從而最大化運動的效果。

    印度的成功獨立,是甘地領導的直接成果!這是毫無疑問的。

    最後,我閱讀印度歷史,並和印度朋友交流中也感受到了一點:沒有身份高貴的甘地的聖人品格及精神的感召,印度歷來極端分裂的各個邦和民族,根本就沒有統一的可能性。

    如果說,這樣一位成功的民族獨立運動的英明領袖,一位真正的聖人,是欺世盜名,那麼,這個世界的歷史上就沒有幾個人能夠稱為偉人了。

    至於說曼德拉,我覺得欺世盜名也似乎嚴重了一點。

    曼德拉在入獄前的發起和領導黑人解放運動,成立國大黨,建立軍事組織,爭取國際社會制裁南非,等等,都是非常高明的領導表現。

    但是,他出獄後,到非國大當政,廢除種族隔離政策等等一系列舉措,卻暴露了他在撥正國家航向上的修養與定力不足,表現出極端理想主義和幼稚。一方面,他一味迎合黑人平等的壓力,從一個極端(白人至上)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黑人至上),浪費了和諧南非種族的大好機會,最終卻放出了黑人至上的魔獸,消解了原本相對高素質的白人人力基礎,也毀掉了南非的發展的機遇;另一方面,他全面開放了非洲黑人的自由遷徙,全面開放市場,放棄資本監管,從而迎來了社會治安的極度惡化,以及國際資本在南非的大肆掠奪。

    曼德拉的悲劇,可以說是一切國家和民族因公知而招致的悲劇。

    這些人一旦有機會掌握政權,依然是站在面向未來的全世界的高度看待問題,他們更加看重國際社會、歷史對自己的評價,對於國家民族的訴求,則較少能體會至深,因此,其決策往往基於主觀,甚至違背本國現實。

    曼德拉的輝煌,是南非人民的悲劇。

    每次聽到beyond的那首歌,我都感到一種濃濃的諷刺意味。近幾年香港社會的一群群蚊蟲嚶嚶飛舞,真的有其必然性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大發明對戰爭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