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歐羅永珍
-
2 # 學者張蓓
歐羅永珍的回答已經將慕尼黑安全會議介紹的很詳盡,這裡儘量談一些掌故和最近兩年的情況。
穆安會有個稱號叫做“安全政策中的奧斯卡獎”,在三天大會和分會的辯論、演講中,世界各地領導人、軍事將領、情報頭子、學者、官員、民間團體、商業機構CEO就世界最嚴峻的安全議題暢談和交鋒。如果說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大人物”們總是談一些腳不著地的趨勢和理念,散會後再不見落實,穆安會則大不相同,這裡談論的計劃和想法有些真的成為歷史的一部分。2015年時任美國國務卿克里與伊朗外交部長扎裡夫在穆安會上碰了兩次面,討論是否可能就伊朗核計劃達成協議,這成就了當年7月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中國和伊朗達成的歷史性的核協議。2017年,烏克蘭、俄羅斯、德國和法國的外長也在參加穆安會期間促成了一項停火協議,儘管停火併未持續多久。2007年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慕安會抨擊美國“壟斷”國際政治,被美國時任國防部長蓋茨懟回去“老特務總是說話太直”。
穆安會上的氣氛與當前的國際形勢緊密相關。2017年的穆安會幾乎瀰漫著歐洲對特朗普上臺後的擔憂和焦慮。特朗普上臺後發表了一系列讓歐洲大跌眼鏡的言論,比如不看好歐洲一體化、認為北約過時等等,慕安會成了美歐緩和分歧的一個場所。歐洲領導人的發言幾乎都是在回憶跨大西洋共同價值、呼籲美歐拋開分歧。而美國也派出了副總統彭斯安撫歐洲盟友。
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MSC)開始於1963年,它的前身是北約成員國“國際防務大會”( Internationale Wehrkundebegegnung/Münchner Wehrkundetagung)。它的發起人是埃瓦爾德-海因裡希·馮·克萊斯特-舒曼森(Ewald-Heinrich von Kleist-Schmenzin),他曾參與過著名的刺殺希特勒的華爾奇麗雅行動(Operation Valkyrie),並且也是當年事件的唯一生還者。
安全會議最早是一個提供北約成員國對話的平臺,用以討論避免國際衝突的發生以及促進跨政府與專家間的交流。冷戰結束後,安全會議本身逐漸轉型成各國軍事、外交和情報專家的重要論壇,在舉辦規模與人數上逐年擴大;目前,每年有平均超過350位政要專家得以受邀參與,包括各國政府元首、部長、高階軍事將領、關注和平或衝突為主題的國際組織、科學家與媒體等。會議大都在每年的二月份於德國慕尼黑舉行。相較於傳統會議,慕尼黑安全會議的特點之一就是會後不會發布共同新聞稿;與會眾人在會議舉行期間都能藉由不同場合暢所欲言,讓不同主張充分展現。
圖為慕尼黑安全會議的標誌
目前,慕尼黑安全會議已經舉辦到第54屆;最近一次是2018年2月16-17日。在過去的紀錄中,會議僅有兩次暫停。一次是1991年因為海灣戰爭的發生;另一次則是因為克萊斯特-舒曼森在1997年的退休。在1999-2008年之間,安全會議由來自德國基民盟(CDU)的Horst Teltschik所領導。2008年後,德國前外交官Wolfgang Ischinger擔任會議主席至今。
雖然說會議的討論主題以及與會者多來自北約組織或是西方與中東歐等國家,但伊朗與俄羅斯也是常年賓客;亞洲國家包括印度、日本與中國也均派有代表出席。2018年的中國代表就是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她並且在“失控的核安全”場次以“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看核領域全球治理”為主題發表演說。這也可顯見中國官方對此會議的當前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