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娛家小智

    趙麗穎的性格,不是杉杉那一掛的。

    杉杉的可愛,是明明白白表現出來的,而趙麗穎的“可愛”,可能是需要你慢慢了解了她,細細品味她才越發凸顯的。

    趙麗穎她不擅長表達,做什麼都會有人曲解,當然我們確實也看到過很多她很無厘頭、甚至讓人滴汗的語言。也許沒有接觸過“趙小刀”的人,覺得這個姑娘可不好交朋友。可我確很喜歡這樣子的趙麗穎,因為很真實,沒有一點大明星的架子。她的好友確實不多,長年拍戲不停歇也很少和朋友們互動,朋友基本都是陪她在北京一路打拼過來的。

    麗穎說過很多人問過她一個問題,就是生活中的你是什麼樣子?她就回答“我有陸貞的堅韌,我有杉杉的呆萌,我有小骨的.......”

    都說會哭的娃有奶吃,這姑娘應該經常餓肚子吧。因為對於情感,她不僅嘴巴硬,心也裹得密不透風,她說“有時候,眼淚已經在打轉了,但是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我沒有時間感性,忍著忍著,就不會哭了”,“我好羨慕他們會發洩出來,能哭出來,我太理性了.......”“朋友說我有點冷血,可能強勢了太久......”

    這樣,你還能輕易把這個姑娘和電視裡那個“小太陽薛杉杉”聯絡在一起嗎?杉杉開心就會笑,傷心就會流眼淚,有煩惱就會說出來不會悶在心裡,前一秒還烏雲密佈,下一秒卻可以大吃開懷。而這個姑娘,她雖然長了一張杉杉的娃娃臉,但連哭都幾乎不會哭了。

    但,你想,她不會哭是因為沒有人伸出肩膀讓她依靠,你想,她可能把自己都掏空了放進戲裡,你想,這個姑娘得有多難,才走到今天。

    杉杉是為了淨化琉璃和百合的負能量。

    在演杉杉之前,趙麗穎先後接了《宮鎖沉香》的琉璃和《妻子的秘密》中百合這兩個角色。

    琉璃是趙麗穎唯一飾演過的一個大反派,到死都不知悔改的型別。

    而人妻江百合性格隱忍,吃了很多苦,這兩個角色充滿了負能量,而趙麗穎又是“代入式”的,把自己當成那個角色,是會讓觀眾更有代入感,引起共鳴,但同時這種又是對演員自身是特別大的傷害。趙麗穎自己也感受到了身上的抑鬱情緒,帶了一點淡淡的憂傷,於是這時候,杉杉出現了。這是演員和角色之間的相互成全。

    《杉杉來了》是美食與愛的主題的現代劇。相對於條件艱苦的古裝戲來說,這可是福利工作。但戲一開拍,趙麗穎就受了個少見的“傷”——臉疼。全力賣萌的角色定位,需要演出櫻桃小丸子的表情感,漫畫可以隨心所欲的畫,但是趙麗穎要把甜美的五官擰成那個樣子可是不容易的。她不斷對著鏡子琢磨——看到美食如何雙眼閃閃發亮、怎麼鼓起雙腮才最能萌萌噠、撅起的嘴維持哪個角度最動漫......儘管在少有的空閒時間裡看動漫是趙麗穎一直以來的小嗜好,可對著《海賊王》大笑時候的她,從來沒想到自己也要做到這些表情的時候,“腳抽筋不陌生,臉抽筋是什麼感覺有人知道嗎?”

    作為劇中的蠢萌吃貨的飾演者趙麗穎,從頭吃到尾,導演劉俊傑也有些忍俊不禁,“趙麗穎就是很可愛啊,她每天都吃的很開心,從開機時那麼瘦到後來那麼圓,每天是真的在吃,我讓道具組準備的都是真的好吃的東西,有一場要吃麵,我讓道具組特地跑到一個特色餐廳去買最正宗的上海炒麵,趙麗穎轉眼就吃完了,她後來胖到把裙子崩開了,差點和前面不接戲了。”

    所以趙麗穎的吃貨屬性為什麼那麼深入人心,她從來沒有立過這樣的人設啊,都是網友認為的,因為電視劇裡都是真吃啊,完全不顧忌會變胖。相比有些演員,在片中明明飾演的是吃貨角色,但整部戲下來,該吃的時候又吃了多少,可能只是小小的動了下叉子而已,是哪些人就不點名了。

    趙麗穎的演技確實不是爐火純青,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當初拍完江百合去接小白兔杉杉的時候,導演就會覺得有點憂鬱呢,她和導演說對不起,可能還是沒有從上一部戲的角色中跳脫出來,會盡快調整。

    後來我們也看到結果了,杉杉演的非常成功,趙麗穎是用心了的,她盡力去融入角色,拋開雜念,盡了她最大的努力,這點誠意觀眾都是能感受到的。

  • 2 # 努力向前的橙子

    趙麗穎和薛杉杉本質上還是有一定差別的。薛杉杉是真正的傻白甜,只適合生活在小說電視裡,她會遇到真心愛她的封騰。但是趙小刀她的可愛是她的一種本質,更多的是她的一種堅持,一種勇敢,一種拼勁,所以才有現在的她!

  • 3 # 鳳骨丹青

    其實我覺得,這是要看一個演員對角色的塑造性吧,其實我穎之前演開始演薛杉杉,還沒播出,有不少人覺得她不符合呢,最後還不是演得很好。

    還有我認為她對每個角色演繹的都很好,比如陸貞,她就是勵志型女主,蘇幻兒就是古靈驚怪型女主,再比如電影宮鎖沉香裡的琉璃就是反派,當然還有別的,我就不一一說了,我覺得,她對薛杉杉的塑造肯定是有一部分和她本人像的,在我心裡薛杉杉是經典。

    杉杉是個小太陽,渾身充滿正能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壓歲錢拿了3萬多”“存起來買房”。幼兒都有買房意識了,是好事還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