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有感於個別言論提起儒家就嗤之以鼻,我們的傳統經典真的如此不堪嗎?
7
回覆列表
  • 1 # 中華文化館

    除一些字句的誤解之外,人們對《論語》最主要的誤解有二:

    其一,“半部《論語》治天下”,過於抬高了《論語》的價值。這部書不過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集,往往只有隻言片語,根本不能形成系統的思想體系。其中所表達的觀點,很多是在奴隸制及分封制的社會背景下所特有的封建等級觀念、尊卑貴賤意識。早已與現代自由平等的價值觀所背離。而且,孔子是典型的守舊派,終生夢想回到西周的禮樂文明時代,接受不了任何破舊立新的嘗試。這種觀念對社會發展有很大的阻礙作用,最適合被專制皇權所利用。

    其二,認為《論語》全都是封建遺毒,也言過其實了。《論語》並非一無是處,沒必要徹底拋棄。其中也有很多中國的古老智慧及人文精華。如大家喜聞樂見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所以,《論語》需要辯證地看,不能一概而論。既不要捧上天,也不要一棍子打死。對於這種傳統文化遺留,最需要的是取精去糟,用揚棄的態度來審視。只可惜,世人要麼把它奉為聖典,要麼對其嗤之以鼻,好像沒人願意採取中庸之道。

  • 2 # 手機使用者54742660573

    論語是修身奇家治國平天下,可是有些人把孔子周遊列國,理解成是去要飯,討工作的,其實不對,孔子是在魯國,看到政治的犯亂,自己的道行不出去,才周遊列國,論語這本書,是對有心人看的,不是隨隨便便都能看的懂,當然你看了,還要去修,去悟,才能理解聖人的心

  • 3 # 東湖笨翁

    謝天道友邀。

    《論語》是中國古代一部相當知名的著作,古人對其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譽。但對其中的一些語句,今人卻見解不一,頗有爭論。如《論語*陽貨》中:‘’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一句,更是各持所見,相爭不下。此句的原句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孫者,遜也),遠之則怨‘’。所以,一說:孔夫子重男輕女,看不起婦女。所以有了後來的俗語‘’聖人也有三分錯‘’,將其歸為其中一錯。另一說:實際上這裡的女子的女是‘’汝‘’字的代稱,是對其弟子所言,意指‘’你們這些小子和僕人‘’最難纏。還有一說:此句意思應是指妻妾和小孩最不好管理……等等。總之是眾說紛紜各持所見,我到認為,孔夫子尚不至於看不起婦女,夫子從小就由母親帶大,對其母非常之尊敬。而古代婦女地位的低下,恰恰是後來朝代所造成的。為此,我認為第二說,也就是對其弟子訓示所說的可能性比較大。當然,真正的含義也只有孔聖人最清楚了。不知諸位以為如何?——謝謝!

  • 4 # 知未是也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的反映了孔子的核心思想,是儒家學派經典著作之一。

    《論語》核心內容主要體現在"三綱五常"上。"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五常"即仁智禮義信也。孔子在政治上強調仁政,希望君主以德治國。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要求做到"三綱五常"。

    做人要不要講"三綱五常",這是我們現在的人需要認真探討的問題,也是大家存在誤解最多的地方。

    一是否定封建忠君思想還要不要愛國精神。封建忠君思想當然是完全錯誤的,但愛國要不要完全否定,當值得我們大家認真思考。

    二是否定封建禮教還要不要應有的禮儀。封建禮教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也嚴重製約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應該毫不猶豫地予以否定,但人與人之間還要不要應有的禮儀,需要不需要相互尊重,當值得我們大家來認真反省。

    三是堅持依法治國還要不要強調道德規範。對於違反社會道德底線的人,用道德行為準則予以規範和約束,會起到法規起不到的作用。藉口否定封建糟粕而否定以德治國,無疑是人們對《論語》的誤解。

  • 5 # 雨後天空228077583

    我認為《論語》中被人誤解最多的應該是,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歷來的很多解釋時,把女子直接譯為女人,而且把這句話當做孔子歧視婦女的罪證,其實這是個錯誤!我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給大家分析一下,以共勉。一方面,《論語》共20篇490多章,這個“女”字共出現了大概17次,其中15句可以斷定是“汝”的通假字,即你的意思。如,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裡的“女”就是你的意思。剩下的兩處用到“女”字,除此一處外,還有一處就是“齊人歸女樂,季恆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這裡的“女”應該是真正的女人得意思。同時還有個問題就是在《論語》中,除此處之外,“女”和“子”從來沒有連在一起同時出現過,子在古代又是對成年男子的通稱。因此說把這裡的“女子”字解釋為“女人”似乎不妥,應該是“汝子”,即你這種人的意思;從第二方面來看,《論語》中孔子常念父母之愛,特別是孔子在談到孝道時,一般都用父母來代替長輩,如,“父母唯其疾之憂”、“父母在,不選遊,遊比有方”等等,這些句子都是父母連言,並沒有只提父親,不提母親。再加上孔子父親死的早,母親把他養大,從理性上來說,孔子是不可能將包括母親在內的“女人”同小人放在一起的。

    那麼這句話到底該咋樣理解呢?我認為這可能是孔子對某個弟子的教導或者訓誡,意思是孔子說:只有你這樣的人和小人一樣難以相處,相處的近了你就不知道謙遜了,和你離得遠了你又會抱怨。這個道理我們現在也適用啊,不論是老師和學生,還是領到和下屬都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畢業季,情侶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