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時任右率府長史的王玄策受唐太宗之命,前往印度訪問與唐朝有友好關係的印度瑪卡達國的國王西拉迪提亞。王玄策好不容易來到印度後,卻發現西拉迪提亞王已死,王位被印度大臣阿爾裘那所篡奪。同時,不光是瑪卡達國,當時全印度幾乎均陷入戰亂之中。王玄策等大唐使者一行人還受到阿爾裘那派兵襲擊,身陷牢獄之中。幸好後來王玄策安然脫困,逃離瑪卡達。王玄策沒有就這樣逃回大唐,而是策馬自印度大陸北上,渡過甘地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馬拉雅山脈為目標,一路來到尼泊爾王國。在此他與尼泊爾的阿姆修瓦爾曼王談判,王玄策就以迎娶唐太宗養女文成公主而與唐朝具有友好關係的吐蕃(即今西藏)的王中之王的名義,向尼泊爾的阿姆修瓦爾曼王借兵。借用七千尼泊爾騎兵,再度帶兵回到瑪卡達國向篡奪者阿爾裘那挑戰。在激戰之後,王玄策終於獲得勝利。於甘地斯河畔的決戰中,包含象部隊在內的阿爾裘那軍戰死三千,而被追落至水中溺斃的則有一萬之數,被俘虜者至少一萬一千人,大大地慘敗。據推斷,其總兵力至少有三萬,王玄策以少數之兵獲得大勝,而且還是在異國、並以異國之兵得勝,實屬不易。王玄策在俘虜阿爾裘那、恢復瑪卡達國的和平之後,就率領尼泊爾軍回到其母國。當然,這時也救出其他留在牢獄中的部下,在俘虜提拉布陣提王阿爾裘那後,於648年將之獻予唐太宗,回到大唐。王玄策最初出使印度,並不是以正使的身份,而是副使。第二次前往時則升為正使,被捲入提的王位篡奪事件,而率領尼泊爾的騎兵大為活躍。其後他還曾經再一次前往,他此次其實是去寺廟中參拜。是立下大功之後,揮揮雙手就回去的人。由於在中國境內他並沒有做過什麼,因此也沒有什麼特別發揮。在從印度回來後,也只是辛苦就結束,算是有點可憐。這個人曾把包括自己所做過的事,以及印度的地理等做了詳細的記錄留傳,稱為《中天竺國行記》,可惜如今已經散落,幾乎沒有留存下來。
王玄策遠赴天竺之旅這個難度比起漢代常惠用異國軍隊攻匈奴還難。因常惠經營了近二十年而且軍力佔優,方才聯盟烏孫擊敗匈奴。王玄策事蹟的精彩程度不亞於好萊塢大片,而從這段史實中也可以看出唐代前期國家之強盛和國際影響力。不過,我們也應看到"一人滅一國"只是籠統的說法。王玄策的確有指揮之功,但是若沒有吐蕃和泥婆羅(尼泊爾)的借兵,王玄策一人也斷然不能成事。而後來唐、吐蕃關係惡化,安史之亂後因為唐朝內部發生大規模內亂,邊軍內調導致西北邊防空虛,及唐朝地方藩鎮因為與唐中央關係惡化而故意放吐蕃入侵,導致吐蕃趁虛而入一度攻入長安,這恐怕是王玄策所始料不及的。
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時任右率府長史的王玄策受唐太宗之命,前往印度訪問與唐朝有友好關係的印度瑪卡達國的國王西拉迪提亞。王玄策好不容易來到印度後,卻發現西拉迪提亞王已死,王位被印度大臣阿爾裘那所篡奪。同時,不光是瑪卡達國,當時全印度幾乎均陷入戰亂之中。王玄策等大唐使者一行人還受到阿爾裘那派兵襲擊,身陷牢獄之中。幸好後來王玄策安然脫困,逃離瑪卡達。王玄策沒有就這樣逃回大唐,而是策馬自印度大陸北上,渡過甘地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馬拉雅山脈為目標,一路來到尼泊爾王國。在此他與尼泊爾的阿姆修瓦爾曼王談判,王玄策就以迎娶唐太宗養女文成公主而與唐朝具有友好關係的吐蕃(即今西藏)的王中之王的名義,向尼泊爾的阿姆修瓦爾曼王借兵。借用七千尼泊爾騎兵,再度帶兵回到瑪卡達國向篡奪者阿爾裘那挑戰。在激戰之後,王玄策終於獲得勝利。於甘地斯河畔的決戰中,包含象部隊在內的阿爾裘那軍戰死三千,而被追落至水中溺斃的則有一萬之數,被俘虜者至少一萬一千人,大大地慘敗。據推斷,其總兵力至少有三萬,王玄策以少數之兵獲得大勝,而且還是在異國、並以異國之兵得勝,實屬不易。王玄策在俘虜阿爾裘那、恢復瑪卡達國的和平之後,就率領尼泊爾軍回到其母國。當然,這時也救出其他留在牢獄中的部下,在俘虜提拉布陣提王阿爾裘那後,於648年將之獻予唐太宗,回到大唐。王玄策最初出使印度,並不是以正使的身份,而是副使。第二次前往時則升為正使,被捲入提的王位篡奪事件,而率領尼泊爾的騎兵大為活躍。其後他還曾經再一次前往,他此次其實是去寺廟中參拜。是立下大功之後,揮揮雙手就回去的人。由於在中國境內他並沒有做過什麼,因此也沒有什麼特別發揮。在從印度回來後,也只是辛苦就結束,算是有點可憐。這個人曾把包括自己所做過的事,以及印度的地理等做了詳細的記錄留傳,稱為《中天竺國行記》,可惜如今已經散落,幾乎沒有留存下來。
王玄策遠赴天竺之旅這個難度比起漢代常惠用異國軍隊攻匈奴還難。因常惠經營了近二十年而且軍力佔優,方才聯盟烏孫擊敗匈奴。王玄策事蹟的精彩程度不亞於好萊塢大片,而從這段史實中也可以看出唐代前期國家之強盛和國際影響力。不過,我們也應看到"一人滅一國"只是籠統的說法。王玄策的確有指揮之功,但是若沒有吐蕃和泥婆羅(尼泊爾)的借兵,王玄策一人也斷然不能成事。而後來唐、吐蕃關係惡化,安史之亂後因為唐朝內部發生大規模內亂,邊軍內調導致西北邊防空虛,及唐朝地方藩鎮因為與唐中央關係惡化而故意放吐蕃入侵,導致吐蕃趁虛而入一度攻入長安,這恐怕是王玄策所始料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