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過客aaa88
-
2 # 諾泰
腳後跟疼的幾種病因:
(1)腳跟痛是因為腳跟長期承受重物負擔,以致造成腳跟部位的疼痛。腳跟痛之所以會造成許多人的困擾,主要原因是疼痛的部位是在我們每天日常生活活動一定要使用到的部位—腳底。因此,這個疾病也好發在每天需長時間站著或走路、跑跳等不同工作或職業的人,例如老師、美髮理容業、工廠作業員、軍人、田徑及球類邉訂T、外科醫師...等。
腳跟痛是因為腳跟長期承受重物負擔,以致造成腳跟部位的疼痛
(2)腰椎型腳後跟疼痛:許多人腳後跟疼痛是由於年齡的增長,腰骶部的馬尾神經受到第4、第5根腰椎退行病變變形後(即骨質增生)引起了壓迫R20;“竄痛”,從而導致下肢不適的。初期表現就是整個後腳跟底板疼,嚴重的還會伴有半個臀部涼、無知覺,大腿外側麻、小腿麻等症狀。
(3)外傷型腳後跟疼痛:在走路時,足跟踩著硬物或足跟部著地過猛等都可導致足跟部的組織損傷,引起疼痛。
(4)骨刺型腳後跟疼痛:當跟骨骨刺(骨質增生)形成時,反覆擠壓和刺激可造成區域性炎症反應,誘發足跟痛。跟骨骨刺並不是引起足跟疼痛的常見原因。
(5)慢病型腳後跟疼痛:由多種慢型疾病也可能引起足跟痛,多發生於中年以後的男士肥胖者,一側或兩側同時發病,常見的病因有:足跟脂肪墊炎或萎縮、蹠筋膜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高壓、骨滑膜炎、跟腱滑膜炎、跟骨脂肪墊變性等症。
保養及緩解方法:
1. 休息、減少負重運動
腳後跟疼痛,是疲勞的體現,是身體無聲的抗議,既然這樣,那就讓你的腳歇一歇吧。
不要長時間站立或行走,運動 1 個小時,建議休息 10 分鐘。及時緩解疲勞,才能將疼痛扼殺在搖籃裡。
2. 換雙合適的鞋或鞋墊
腳後跟疼痛,建議穿運動鞋或坡跟鞋,有點後跟(跟高約 1.5~2 cm),但不是高跟哦。告別平底鞋和帆布鞋吧,它們真的不適合你。
迫不得已的話,就買雙專用足跟墊,墊高腳後跟,讓周圍肌肉和韌帶放鬆,疼痛也能緩解。
3. 巧用冷敷和熱敷
看過專業運動員賽後馬上將兩條腿泡到冰水裡的照片嗎?
劇烈運動或運動損傷後及時冷敷,能降低炎性因子的釋放。通俗講就是減少無菌性炎症的發生,保護身體免收或少受疼痛之苦。
而恢復期(受傷後 48 小時)適當的熱敷,又能有效地緩解疲勞,促進炎症吸收,降低疼痛的程度。
推薦每次冷敷、熱敷的時間為 15~20 分鐘,一天 2~3 次。最好隔層毛巾,避免凍傷或燙傷面板。
4. 拉伸訓練
包括對跟腱及腳底筋膜的拉伸訓練,具體方法包括:
(1)毛巾牽拉訓練
取坐位,將腿伸直,用一條毛巾環繞患側足底,雙手握住毛巾進行腳踝的牽拉訓練。
(2)踩臺階牽拉訓練
前腳掌踩在臺階邊緣,患側腳後跟緩緩向下落,直至感到腳底和跟腱牽拉感。
(3)按摩牽拉訓練
取坐位,將患腳放到對側的膝關節上方。先進行小腿肌肉的放鬆按摩,然後用手握住腳趾掌側,往背側牽拉。
注意:每次訓練,次數不在於多,而在於動作標準,才能達到治療效果。
回覆列表
足根是人體主要的受力負重部位,由於勞累過度,腰腳傷損,骨弱筋馳,加之高年之人,脾腎陽虛,腎經虧耗不足已濡養筋骨,故發足根疼痛。建議用艾灸調理,艾灸穴位:阿是穴,肝俞,腎俞,太溪,崑崙。堅持調理一段時間,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