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精進勤學
-
2 # 劉於慶
回答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屈原。一部《離騷》傾訴了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哀民生之多艱”,嘆奸佞之當道。主張“舉賢而授能”,“循繩墨而不頗”,提出“皇天無私阿”,對天命論進行批判。他還說“舉世混濁而我獨清,觽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這意思是說,全天下人都醉了喲,唯獨我才是清醒的呀;全天下都是渾濁的喲,就只有我才是乾淨的呀。於是,我就被流放了我寧願跳河去餵魚,也不願享受這骯髒的世俗生活呀!
因為國家滅亡,君主無能,聽信讒言,自己的才華得不到重用,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投汨羅江自殺。
感謝邀請,懷才不遇我們通常首先會想到千里馬與伯樂“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而若從豪放和婉約分類,豪放表達自己懷才不遇受苦受難但仍心向Sunny的如東坡的《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但只能“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李白的《行路難》“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行路難,多歧路”,但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辛棄疾的“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婉約的如劉致的《山坡羊》,“雲山有意,輕裳無計,被西風吹斷功名淚”,只感嘆“得失到頭皆物理”;李商隱的《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柳永的“忍把浮名換了低吟淺唱”;而袁枚即使懷才不遇受盡苦難“白日不到處”,但也“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