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資美食記

    相機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感光元件了。舊時的膠捲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在用,我們講講數碼時代的感光原件,主要有兩種:CCD感測器、CMOS感測器.

    CCD感測器,又叫電荷耦合器,它是一種特殊的半導體材料,由大量獨立的感光二極體,一般按照矩陣形式排列組成。

    CMOS感測器,中文學名為互補金氧半導體,主要是利用矽和鍺這兩種元素所製成。

    CCD和 CMOS的工作原理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區別在於CCD是整合在半導體單晶材料上,而CMOS是整合在被稱做金屬氧化物的半導體材料上。兩者在成像效能上來說,CCD會更強一些,相同畫素下CCD成像的通透性、Octavia度都很好,色彩還原、曝光也能保證基本準確,而CMOS的產品往往通透性一般,對實物的色彩還原能力偏弱,曝光也不算太好,但是現在大多數數碼相機的感光元件基本上都是CMOS的,這是因為CMOS整合度高、生產工藝簡單,成本低廉且非常省電,而CCD的攝相機價格相對比較貴,耗電快,技術要求很高,再加上CMOS經諸多廠家的技術改進,目前大尺寸CMOS的效能已經可以跟CCD相媲美了,算上成本優勢,CMOS自然更受歡迎。

    接觸攝影,我們一定會經常見到這麼幾個詞:135畫幅、APS畫幅等、4/3畫幅、120畫幅。他們到底代表著什麼呢?筆者繼續為大家解惑。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畫幅這個詞的意思。畫幅,釋意為畫的尺寸,即我們這裡自然的可以理解為是相機感光元件的感光面的大小。所以不管是135畫幅、APS畫幅等、4/3畫幅還是120畫幅,都是針對感光面不同的大小而冠上的名稱,以便於區分。區分當然要有個參照物,我們就以傳統的135相機的膠片為標準。

    135畫幅:135畫幅指的是其相機感光元件的感光面積等於135相機膠片的感光面積,都是在24*36mm左右,所以它又叫全畫幅,是專業或準專業機型所用畫幅。

    APS畫幅:APS原意是指“高階攝影系統”(Advanced Photo System),它的感光元件可看成是從135相機感光元件中擷取一部分,因此它也叫殘畫幅,要比全畫幅小很多,且根據擷取的尺寸大小和方位,我們將它分為三種底片畫幅(H、C、P)。

    APS-H(高畫質)型,畫幅尺寸30.3×16.6mm,長寬比為16:9;

    APS-C(經典)型,是在APS-H畫幅的左右兩頭各擋去一端,畫幅是24.9mm×16.6mm,長寬比為3:2。因為尺寸大小相當於全幅的一半,也叫半幅。

    APS-P(全景)型,是在APS-H畫幅的上下兩邊各擋去一條,使畫面長寬比例為3:1,畫幅尺寸30.3×10.1mm。

    4/3畫幅:它應該算是目前常用相機上最小的畫幅,大楷只有17.8×13.4mm大小左右.

    120畫幅是膠捲的規格一種,常用尺寸大小有6X4.5cm,6X6cm,6X7cm,6X9cm等。因它的成像尺寸介於36×24mm的小畫幅及4×5英寸的大畫幅(攝影中很少用到)之間,所以也可叫中畫幅。

    初瞭解以上幾種畫幅後,我們再深入些探討他們的一些資訊。

    目前市面流傳最廣的就是全畫幅和APS-C半幅,那我們就先來對比一下兩者的優劣.

    從表面上來看,兩者就是感光元件尺寸的不同,而對於我們普通消費者而言,全幅和半幅具體區別在哪裡?

    1. 價格上,半幅有明顯優勢;

    2. 尺寸重量上,半幅更輕便,也有明顯的優勢;

    3. 鏡頭適用上,兩者各用不同鏡頭群,談不上哪個更有優勢,如果一定要說優勢,半幅略有優勢,因為半幅的機身半幅鏡頭全幅鏡頭都可以用,而全幅的機身只能用全幅的鏡頭。

    4.景深上,由“彌散圓直徑”得知,APS-C畫幅在大景深上有明顯的優勢,但是全幅在小景深上勝半幅一籌。由於我們平時既需要大景深,也需要淺景深,所以這點而言,也很難說孰優孰劣。

    5.成像干擾上,非全幅在大光圈下不易出現暗角,但全畫幅可能出現暗角。主要原因在於鏡頭,視場越大,透鏡的聚光作用越容易導致周邊光線弱出現暗角。而非全幅感光面積小,集中利用的中央的亮光區,暗角相對於全畫幅比較難出現。

    6.細節上,全幅奠定了優勢地位。半幅機無論使用半幅還是全幅鏡頭,都必須進行焦距係數的折算,佳能的需要乘上1.6的係數,尼康則需要乘上1.5的係數。例如尼康半幅機拍攝時,50mm的標頭要換算成了75mm,200mm的換算成300mm,以此類推,這就使得半幅機拍攝的焦距要比全幅機長1.6倍,等同於同樣焦距的鏡頭,放在兩種畫幅機器上拍攝,半幅機要拍到全幅機那般大的視角,就要退後1.6倍的距離,細節表現自然不如全幅機。特別要注意的是,我們說的這個“焦距X1.6(1.5)的倍數”並不是真正獲得了焦距的擴充,只是“在同等拍攝距離上,相當於全畫幅機型的視角(構圖截面)”而已。他的安全快門1/焦距的焦距仍是原來的焦距。

    7. 在畫質上,全幅的優勢依然佔據制高點。我們知道,感光器件的面積也就是畫幅越大,成像質量就越好,因為面積越大,所呈畫面的畫素密度就越低,單位畫素尺寸越大,捕獲的光子越多,感光效能、信噪比自然會也更好。

    說完全幅和半幅我們再來說4/3畫幅、120畫幅就簡單多了,我們可以把他們看成是半、全副的升級版。4/3畫幅機型更加小巧便攜,但是畫質又比半幅差了一個檔次,一般只適用家庭攝影等對畫質要求不高的地方。120畫幅價格更加昂貴,機型更大,畫質也自然更好,但在平常攝影中也極少用到,一般只用於出大片,廣告或者個人需求高畫質等。

    講完畫幅我們在談談別的一些常用攝影名詞

    AE鎖,是automatic exposure自動曝光控制裝置的縮寫,AE鎖就是鎖定於某一AE設定,用於自動曝光時人為控制曝光量,保證主體曝光正常。當不想用M檔來固定光圈和快門,但又要保持曝光值不變的情況下就用AE鎖。例如在逆光拍攝人像時,如果採用平均式測光自動曝光,人像就會曝光不足,這時如果先對人面部點測光,並按下AE鎖鎖定曝光值,拍攝時就會按人部的亮度曝光,保證主體曝光正常。

    使用AE鎖有幾點需要注意:

    1、手動方式或自拍時不能使用自動曝光(AE)鎖。

    2、按下自動曝光(AE)鎖之後不要再調節光圈大小。

    3、用閃光燈攝影時不要使用(AE)鎖。

    光學變焦(Optical Zoom),攝像機依靠光學鏡頭的位移來實現變焦,光學變焦倍數越大,裡面的鏡片就越多,鏡頭體積相應較大,畫質相對較低,光圈也會變小,但是他能夠輕而易舉的把遠距離的物體放大,相當於把物體拉近然後在拍攝,因此,利用它遠距離拍攝也能夠保持一定的畫面清晰度。

    數碼變焦(DigitalZoom),是透過數碼相機內的處理器,把圖片內的每個象素面積增大,從而達到放大目的,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變焦,只是放大畫素而已,讓影象在LCD螢幕上變得比較大,但並不會有助於使細節更清晰,而且變焦倍數越大,清晰度越低,所以數碼變焦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

    曝光寬容度:感光材料所允許的曝光誤差範圍。膠片在不損失強光細部的最大曝光量與獲得良好陰影細部時的最小曝光量之比,簡單一點的說,就是一張照片記錄最光和最暗細節與層次的能力,該值表明了相機曝光量的允許變動範圍,是衡量感光材料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常以曝光量對數表示。寬容度高,最光和最暗的光差的展現會比較闊,不同光度的畫面細節就會能夠被完好的被保留下來;

    而相反寬容度低的,光差的展現只能侷限在一小區域之內,在這區域之外的光暗度畫面就會被刪走,或者說是沒有被記錄下來。

    當我們相機拍攝好照片後,接下來我們就應該選擇合適的圖片儲存格式,一般相機的儲存格式大體分為三種:JPEG 和TIFF以及RAM。

    JPEG影象格式:副檔名是JPG,為常見的圖片格式,其全稱為Joint Photograhic Experts Group。是一個可以提供優異影象質量的檔案壓縮格式,設定為JPEG格式所拍攝的照片在相機內部透過影像處理器已經加工完畢,可以直接出片。而且在大部分數碼相機中,這個“加工”功能還是很出色的,雖然JPEG是一種有失真壓縮格式,一般情況下,只要不追求影象過於精細的品質,你會發現JPEG有諸多值得考慮的優勢,所謂壓縮格式就是,JPEG獲得一個影象資料,透過去除多餘的資料,減少它的儲存大小,但在壓縮過程中丟掉的原始影象的部分資料是無法恢復的,通常壓縮比率在10:1至40:1之間,這樣JPEG可以節省很大一部份儲存空間,低壓縮率(高質量)的JPEG檔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TIFF影象格式:副檔名是TIF,全名是Tagged Image FileFormat。TIFF是一種非失真的壓縮格式(最高2-3倍的壓縮比)。這種壓縮是檔案本身的壓縮,即把檔案中某些重複的資訊採用一種特殊的方式記錄,檔案可完全還原,能保持原有圖顏色和層次,優點是影象質量好,相容性比RAW格式高,但佔用空間大。

    RAW影象格式:副檔名是RAW。RAW是一種無失真壓縮格式,它的資料是沒有經過相機處理的原檔案,因此它的大小要比TIFF格式略小。所以,當上傳到電腦之後,要用影象軟體的Twain介面直接匯入成TIFF格式才能處理。 開啟一種圖象編輯軟體(如photoshop),開啟檔案選單的另存為選項,在檔名下面的格式中選擇空間允許的格式儲存即可。

  • 2 # 卷太郎攝影坊

    題主是不是指的手機攝影軟體中涉及到的一些名詞?如果是的話,可能會涉及以下幾個名詞:

    1、曝光量(EV):EV在攝影中代表了曝光量,簡單理解,+1個EV就是提高一檔曝光,畫面亮度會增強一些,-1個EV就是降低一檔曝光,畫面亮度會降低一些,隨著EV值的增加,畫面曝光強度會越來越強,反之亦然。

    2、快門速度(S):代表曝光時間的長短,例如1/250秒的快門速度,就代表著一張照片是在1/250秒時間內完成曝光的,這是個相對較快的曝光速度,可以凝固一些運動著的物體,但同時獲得的進光量較小;6秒的快門速度,就代表著一張照片要經過6秒的時間才能完成曝光,這是個相對較慢的曝光速度,可以獲得更多的進光量,同時也可以讓運動著的物體產生運動模糊,例如夜間行駛中的汽車車燈在這樣的曝光速度下變成了光軌跡。

    3、感光度(ISO):感光度指的是機器中的感光元件(較早年間為膠片,現在多為CMOS)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數值通常用100、200、400、800、1600、3200等表示,數值越低,表示對光線敏感度越低,但會使照片有更好的純淨度,噪點低,數值越高,表示對光線敏感度越高,但會使照片純淨度降低,噪點多。

    4、白平衡(WB):白平衡是控制照片顏色趨向的指標,色溫越低畫面越偏黃色,色溫越高畫面越偏藍色,在數值上,WB的數值越高,畫面越偏黃,數值越低,畫面越偏藍。

    5、對焦:通常用一個大括號或方塊的樣式表示,可透過該標識選擇對焦點進行對焦。

    6、閃光燈:通常用一個閃電的標識表示,開啟閃電手機按下拍照鍵時就會開啟閃光燈,關閉閃電,手機則不會開啟閃光燈,選擇自動,則由手機決定何時開啟閃光燈。

    7、高動態包圍曝光(HDR):在遇到光比較大的情況時,例如逆光時,開啟手機HDR功能,可以在按下快門鍵後,機器一次性完成3張或更多張數的照片拍攝,其中各張照片的曝光不同,有亮部曝光正常暗部欠曝的,有暗部曝光正常亮部過曝的,有中間調曝光正常,亮部曝光稍過曝,暗部曝光稍不足的,最終將這些不同曝光的照片合成為一張,從而得到亮部、暗部、中間調都曝光正常的照片。

    8、延時拍攝:開啟延時拍攝時,手機會每間隔若干秒拍攝一張照片,並連續拍攝,直至終止拍攝,之後會自動把這期間拍攝的若干照片合成為一段影片,這段影片是對這些照片的縮時展示。這種方法多用於拍攝天空的行雲流水、星空的斗轉星移、街道的川流不息、植物的生長等縮時內容。

    因手機光圈是固定不可調整,因此手機中通常沒有自帶光圈調整引數,如果有,是演算法虛擬的光圈,並非真實光圈。

    暫時想到這麼多,其它名詞還請大家補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盛世美顏科斯塔是怎麼和孔蒂/切爾西鬧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