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吃香蕉的玫瑰
-
2 # 乾貨總動員
本文專推舉屬於中國的頂級紀錄片
以下片單專供紀錄片愛好者
真正的震撼人心,讓人發聵深省的頂級紀錄片
再不看說不定哪天就看不著了的那種
真正的內地最頂級紀錄片,無冕之王
1.《算命》豆瓣9.2
歷百程孤獨半生,40多歲的時候碰到石珍珠——她因為殘障,在老家倍受虐待,兩人從此開始一起生活;他們住在北方某個城鄉結合地帶,歷百程以替人算命維生。來找他算命的主顧常常是妓女,她們都各懷心事;因為冬天太冷,又碰上掃黃打非,老兩口回到老家青龍。在那裡,他們去過石珍珠的孃家,又回到歷百程的老宅。春天的時候,他們重新上路,趕赴廟會,等待時來運轉……
徐童遊民三部曲之《算命》,愛好中國產獨立紀錄片的影迷必看的作品。
2.《書記》豆瓣8.9
本片講述了一位即將離任的縣委書記,在離任前三個月內發生的故事。
主角是河南某縣委書記,我敢保證,這絕對是中國內地最生猛的紀錄片。看過的自然有數,這部不能多說。
周浩絕對是內地最有種的紀錄片導演。
3.《龍哥》豆瓣8.9
也是周浩的作品,內容就是他與龍哥之間的交往,而龍哥是個小偷,即吸毒,也販毒,一開始並沒有真正想拍成一部紀錄片,但後來周浩漸漸和龍哥成為了朋友,而龍哥也開始逐步默認了周浩進入他的生活。
真實展示了龍哥作為社會底層混亂又迷茫的生活狀態。
宣告:吸毒販毒害人害己,違法犯罪終究要受到法律制裁。
4.《老唐頭》豆瓣8.3
老唐頭,1930年出生在黑龍江省,父親唐士榮在偽滿洲國期間,曾經搭救過東北抗日聯軍趙尚志的性命,因此在屯子裡很有威望。老唐頭家裡兄弟五個,按家譜上說的“仁、義、禮、智、信”的長幼順序,他行五,本名唐希信。 他有著驚人的記憶力。腦袋裡裝著近八十年過目不忘的故事。導演用一個冬天拍攝老唐頭井噴式敘述著的自己的傳奇一生。這是部鮮活的小人物傳記,它把正在進行的生活和老唐頭的回憶交織在一起,時間跨度近八十年。它描述了中國社會里的小人物在宏大的歷史變遷中既傳奇又卑微的個人命運,同時也是上個世紀中國歷史的折射。
徐童遊民三部曲之《老唐頭》,前部算命中的主角唐小雁成了徐童拍攝團隊的一員,而這次的主角則是她的父親。
5.《麥收》豆瓣7.7
時值六月,麥尖已經泛黃。苗從北京回到河北老家。他爹趴在炕上輸液;她娘出門趕集了……生活好像從來就是這樣,平常,沒有意外。早先一段日子,在北京東郊,一個叫高西店的混亂骯髒的街邊,在一個沒有名字沒有轉燈的昏暗的小發廊裡,苗這個才滿二十歲的農村丫頭,她的妓女生活便露出一角……她說決不跟客人動感情,卻瞧上一個叫強的嫖客……姐妹兒間雖說隔著心眼兒,卻不耽誤一塊去找樂子……她瞧不起高西店的老闆娘,因為她"太貪財了"……她忘不了先前帶她來北京入行的頭一個老闆——陳哥,可惜,去年冬天他出了事……她爹病重,她把所有的錢都貼給家裡,自個兒打算揣著一百塊錢再回北京混……一晃,麥子熟透了,可陰雨連天,不能開鐮……本片圍繞麥收的前後,記錄了一個人的兩種處境,兩種生活。一個人又是怎麼去應付招架這一切的……表達出了複雜人性的本來。
徐童遊民三部曲之《麥收》,我個人在三部曲中最喜歡的一部。切實的記錄了小苗作為一名妓女的兩種生活。
6.《挖眼睛》豆瓣7.9
二後生五十出頭,是個唱二人臺的江湖藝人。遊走在內蒙古河套地區。 二十四年前,他在一個村子賣唱時認識了三女子。三女子有男人,家境苦寒,男人讓她跟上二後生賣唱養家。不料日久生情,二後生要帶三女子遠走高飛。男人知道後叫上自家的兩個兄弟,把二後生誆到村裡,挖掉了他的雙眼。二後生死裡逃生,保全性命。後來便把這段經歷編成了二人臺曲子,曲名叫《挖眼睛》。紅及內蒙晉北一代。 紀錄片《挖眼睛》記錄了二後生的日常生活,追述了那些不堪的往事。呈現了他以死延生的人生境遇。
徐童作品,個人看過,相對而言比較合個人口味,在二後生平靜的講述之中,我聽的心驚肉跳。
7.《鐵路沿線》豆瓣8.8
杜海濱是在手持一部家庭攝影機為一部劇情片踩外景地時,發現了這群在寶雞鐵路沿線靠變賣廢品及偷盜為生的人們,最小的年僅九歲。無家可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打工被騙、遺失身份證、父母離異等。這些被阻隔在主流社會及主流媒體之外的人們在攝影機前開口講述自己的故事
8.《厚街》豆瓣8.1
厚街又名后街,是珠江口的一個小鎮,距離省會廣州 45公里,香港80公里。20世紀80年代初至今,來自臺灣、香港的資本和中國內地的大量廉價勞動力使它從農業小鎮迅速發展為一個勞動密集型的工業城鎮。工廠裡的工人是進城打工的農民,他們從中國內地最貧困地區來到廣東的厚街鎮。工廠附近的出租屋是農民們進入城市的第一個落腳點,也是他們遠離故鄉後在千里之處建起的另一個家。本片真實記錄了這些在厚街打工農民鮮為人知的生活狀況,它們成為中國城市化程序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
周浩作品,真實又剋制。
9.《光棍》豆瓣7.8
《光棍》以一個生活在林場的伐木工人三樑子為主角。三樑子為人淳樸憨厚,在林場做伐木工人,住在垃圾堆一樣的地方,心裡卻揣著一份純潔美好不計回報的感情,他愛著從村的老姑娘,而老姑娘卻永遠不會愛上他……2011年獲上海國際電影節 白玉蘭 亞洲紀錄片銀獎。
這部當初看完久久不能釋懷。
10.《好死不如賴活著》豆瓣8.4
本部紀錄片直擊“艾滋病”這個敏感而恐怖的話題,以跟蹤拍攝被感染的馬深義一家為整條線索,赤裸裸的向我們訴說著,這個家庭面對生死的生活原態和他們的心路。上世紀90年代,在河南省南部的一些鄉村中,很多村民在賣血脫貧的鼓惑中,因為賣血感染了艾滋病。馬深義一家就住在文樓村。一家五口,除了大女兒馬寧寧以外,整個家庭都是艾滋病的受害者。紀錄片從2001年的春末夏初開始,歷經盛夏、深秋、嚴冬,一直到春節,講述艾滋病帶給整個家庭的這場災難。
十分震撼,導演深涉“艾滋村”記錄下這些真正的人間疾苦,我挺敬佩的。生命究竟代表著什麼,本片會給你答案。
郭富城章子怡所主演電影《最愛》,其中不少靈感來自於本片所記錄的真實事件。
——————————————————
還有不少紀錄片不能放上來,因為什麼老影迷都懂
我會經過挑選逐一放上來的
再次重申:封建迷信不可取,違法犯罪遲早會獲得法律的制裁!
——————————————————
10.3更新:
《造雲的山》豆瓣7.9
《造雲的山》是一部關注現實的紀錄片,表現了採礦區石棉工人的生存狀態,思考在邁向工業化的漫長道路上我們該如何平衡人與自然的關係。本片導演為朱宇,攝影為劉治峰。
中國西部的羅布泊南麓山脈中盛產石棉。石棉開採過程中漫天粉塵,遠看好似“造雲機器”,向天空噴吐著“雲朵”。大型機械 裝置的投入使用,使石棉的開採能力大打增加,而相應的環保裝置未能配套,導致石棉才開採及封裝過程中將大量的粉塵吹向空中,遮天蔽日。無論戶外室內,工人們簡單地使用圍巾、口罩來保護自己,但這些紡織品極易沾吸粉塵,且難清洗,工人們無法抵禦環境給身體帶來的侵害。然而,那些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中勞作的人們,雖然過著艱苦和與世隔絕的生活,卻沒有失去他們的快樂,因為他們看得到生活的希望。
《畢摩紀》豆瓣7.3
在中國四川大涼山,生活著依然沿襲古老傳統的彝族人,他們的大祭司叫畢摩。千百年來,畢摩靠唸誦各種經文、做法事,來溝通彝族人與天地鬼神的相應。本片呈現了三位畢摩的現世生活狀態——咒人畢摩,他家世代以咒人、咒鬼而聞名,是兇性法事的主持者,只要他念動咒語,就會有人傷病或死去……如今,政府禁止做此類法事,咒人畢摩悲哀地失去了他的職業;招魂畢摩,是人所尊敬的善性法事的畢摩,他為人治病,招魂祈福,但他內心卻積有痛苦的往事……
——————————————————
10.4更新:
《大同市長》 豆瓣已下架
該片以原大同市長耿彥波為主要拍攝物件,展現其在大同主政期間,對這座以煤礦為主導產業的城市所進行的大力改革
《鳳凰路》豆瓣7.7 (時有時無)
無海報
歷時6年,跟拍9名吸毒女子,《月亮熊》導演陳遠忠、塗俏的又一心血力作《鳳凰路》。該片畫面震撼,是中國禁毒紀錄片的傑 出作品。這些吸毒女子踏足毒品深淵後無法自拔,開始偷東西、騙錢、更多地接客;她們的孩子也帶上了毒癮,小小嬰兒卻遭受著鑽心之痛 ,母親在旁流淚卻無能為力,一個姐妹為了給孩子偷日常用品,被抓住扇了20個耳光……
一群染上毒癮的站街女的失控人生。
《村小的孩子》豆瓣8.8
本片為獨立紀錄片導演蔣能傑留守兒童三部曲的第二部,另外兩部分別為《路》和《加一》,蔣能傑致力於用影像關注社會,用鏡頭呼籲更多人關注留守兒童,重視鄉村教育。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movie/11610893/trailer%3Ftrailer_id%3D154014%26trailer_type%3DA
《差館》豆瓣8.6 第二部8.7
周浩鏡頭之下的廣州火車站站前警察局,一個永珍生的地方,在這裡你能看到社會的各個折射面。
《急診》豆瓣8.0
在中國南方的最大城市--廣州的一所醫院的急診室,攝製組在這前後呆了十個月的時間,他們跟隨著日夜在市區內奔走的120急救車,用鏡頭去遭遇各種各樣的急診故事。
———————————————————
上個硬貨:
《女子宿舍》豆瓣9.5
已禁,只有文字版和嗶站三十五分鐘的專題採訪。文字版在下方專欄文章,已放。專題採訪版在嗶站有影片。
———————————————————
《無名者》豆瓣7.9
這是一部紀錄片,呈現了一個孤獨者每日與艱難生活做鬥爭的影像,他遠離了農村和城市生活,一個人住在洞穴裡,彷彿英國的魯賓遜。他沒有希望,或者說他的希望僅是多收幾粒玉米,借雨後的泥巴加固窯洞的土牆。對旁觀者來說,他是一個絕望的存在,但對他而言,只意味著簡單的生存
邊緣人題材
在全球化的經濟浪潮中,中國在飛速發展。排骨和許多人一樣。紛紛從農村走向城市,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發展機會。 排骨,江西人,初中畢業。在深圳和朋友合夥賣翻版DVD,而且賣的全是藝術電影。排骨非常喜歡電影,他知道世界上很多電影大師和他們的作品,可是他說他從來都沒看過,因為自己文化程度不高,看不懂。所以也不想看。他喜歡看馬大帥(搞笑電視劇),和周星馳,他喜歡聽兩隻蝴蝶(2005紅遍中國的網路流行歌曲)。他說,他還喜歡看漂亮的女孩。 排骨是個很矛盾的人,他渴望愛情,但堅持的認為象他這種層次的人(他認定象他這種層次的人是包括沒有什麼文化,農民出身的所有的人),是沒有愛情的。
《平衡》豆瓣9.4
主人公扎巴多傑坐在卓乃湖前對著鏡頭講述。他讓我們知道了“索南達傑”,西部工委第一任隊長,同18名盜獵者搏鬥而犧牲。因此,扎巴多傑自願請命成為“西部野犛牛隊”隊長,來到可可西里進行艱苦的工作。
電影《可可西里》的原型
———————————————————
少數民族題材紀錄片專區:
專供對少數民族風俗人文感興趣的影迷
不敢興趣請越過此區域
鄂溫克族紀錄片
《犴達罕》豆瓣9.2
犴達罕是大興安嶺森林裡體態最大的動物,威武,敏感,擁有尊嚴。近年生態的破壞,偷獵者的增多,犴達罕也更稀少。 而這不是一部關於犴的片子。 具有犴一樣孤獨氣質的鄂溫克獵人維加在禁獵後失落悲傷,經常酒後用詩和畫懷念逝去的狩獵時代。春天來了,維加和夥伴進入原始森林,尋找犴達罕的足跡。 城市裡教書的夏老師愛慕維加的才華,維加的生活發生了變化…
《神鹿呀,我們的神鹿》豆瓣8.6
柳芭是世代生活在興安嶺山林中的鄂溫克人,這個民族自古有飼養馴鹿的習俗,其中的神鹿更是象徵了鄂溫克民族的起落與興衰。她的外婆是一位薩滿法師,這位充滿悲劇色彩的老人每救一條性命,便要相應失去家族內一位男性親人的性命。某天,愛跳愛唱的柳芭終於走出森林,考取了中央民族大學,畢業後成為呼和浩特某出版社的編輯。然而都市生活讓從小生長在靈性之地柳芭倍感壓抑,失去青梅竹馬的傷痛更令其難以承受。
最終,柳芭逃回了森林,但她很快便痛苦地發現,經過城市鋼筋水泥的磨蝕,她已經無法適應家鄉的生活。她就如同一個無根的靈魂,哀傷痛苦,四處漂泊…
後續:2003年,結婚生子的柳芭溺死在家邊的河中,42歲。
這個強烈推薦,很震撼。
《敖魯古雅.敖魯古雅》豆瓣8.8
中國北部的大興安嶺,有一支頗為傳奇的民族——使鹿鄂溫克。 300年前,他們來自更北方的西伯利亞。他們世代以打獵和飼養馴鹿為生,擁有自己傳統的生活方式。
他們喜歡喝酒,酒後也會鬧事,他們喜歡馴鹿,因為馴鹿是他們的生活。他們用最原始的生活方式,演繹一個民族的傳統,也哭訴著敖魯古雅文化消逝的悲哀。喜歡敖鄉的那位藝術家,更喜歡經常酒後鬧事的柳霞。藝術家最珍貴的就是自己畫完的話,立刻就燒掉,他不同於世俗,不同於另一類最正常的藝術家,他的畫,給天看,給地看,給月亮星星看,也給自己看,這才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追求的是真正的藝術,不做金錢的奴隸。
2003年,他們走出大山,搬進政府所建的定居點,禁獵也隨之來臨。失去森林和獵槍的鄂溫克人深感寂寞,部分族人回到山上,重新開始傳統的生活。時光悄悄流逝,鹿鈴聲也漸漸遠去……那片曾經熟悉的森林還會屬於他們嗎?
《雨果的假期》豆瓣8.1
內蒙的東北部,敖魯古雅積滿大雪的深山老林中,擔心全心全意陷入愛情中的母親柳霞,雨果重新回到了家中,影片舒緩地記錄了他們在一起的短暫時光。 雨果的母親柳霞,在雨果很小的時候失去了丈夫,因為酗酒,無力撫養孩子,在社會的資助下將雨果送到了無錫免費接受教育。柳霞終日苦悶,馴鹿和酒成了她思念孩子的寄託。 在一個冬天的假期,雨果回到了家鄉——大興安嶺深處的鄂溫克定居點。此時他已不再是當初離家的那個孩子,而是一個13歲的少年了,面對酗酒的媽媽,詩意的舅舅,純淨的族人,熟悉又陌生的森林,在城市裡長大的雨果有些不知所措··
鄂倫春族紀錄片
《神翳》豆瓣7.8
關扣尼今年七十六歲了,是鄂倫春族唯一健在的薩滿。每到初一或者十五,關扣尼都要在神位上放上貢品,按傳統的方式祭拜神靈。一場病癒之後,關扣尼有了心事,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找到薩滿的傳承人,把這種古老的宗教文化繼承下來。可現在的年輕人已不再篤信神靈,這成為關扣尼尋找繼承人最大的障礙。她把目標放在了女兒菊花和兒子舉榮的身上……
《最後的山神》豆瓣8.0
62歲的孟金福是中國鄂倫春族最後一位薩滿,他和妻子丁桂芹常年居住在大興安嶺的深林中,過著幾近原始的生活。靠天吃飯的他對天地萬物、自然生靈保有最虔誠的敬畏。他會在樹上刻出山神的模樣,然後將打到的獵物分出一點獻給山神,祈求一家平安無憂。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政府曾幫助鄂倫春族同胞走出森林,到定居點居住。然而自幼生活在山林中的孟金福最終帶著妻子回到這裡,靠打獵為生。生活雖然艱苦,卻自幼快活,但樹木不斷遭到砍伐,動物隨之減少,這些都讓孟金福憂心忡忡。山下定居的生活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鄂倫春人的習俗,孟金福懷念山上的歲月,子輩們卻在山下鬧市文明中樂享太平…
藏族紀錄片,較多,整理最值得觀看的三部
其實BBC出品的西藏一年也不錯,就是太長
片荒的影迷可以看看
《極地》豆瓣9.3
《極地》是由曾海若監製,程工導演,楊爍配音,北京五星傳奇和天成嘉華傾情打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樂視影片、嗶哩嗶哩、啊樹文化等聯合攝製出品的大型西藏人文紀錄片。 《極地》運用了電影般詩意的敘事語言,從普通人的愛與感情出發,展現了西藏人的生活日常。既考察極端環境下的生存智慧,也呈現普通人的生活,既探究古老文化的精髓,也記錄西藏的當下。在展現廣闊高原壯美自然風光中,捕捉人們日常生活的種種細節,展現出一幅史詩般的高原生活圖卷。
嗶站可看,風光人文類
《扎溪卡的微笑》豆瓣8.2
故事發生在青藏東南邊緣的扎溪卡高原,牧民多吉一家正陷入困境。 多吉的兒子一年前出生,這成了一家人噩夢的開始——孩子是唇顎裂。藏民相信因果輪迴,難道是前世的報應嗎?一家人陷入高利貸的泥潭難以脫身,對孩子的病也是一籌莫展。在扎溪卡,像多吉兒子這種唇顎裂的孩子,至少還有幾十個。 在民政局上班的依希拉姆找到姐姐想辦法,姐妹倆是扎溪卡高原上為數不多可以熟練上網的人,正是在網上,她們發現了希望。 然而,跌宕起伏的旅程才剛剛開始……
《無鏡》豆瓣8.1
2007年女性導演馬莉深入到海拔四千五百米的高原藏區,將鏡頭對準了位於四川石渠,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縣城的一座寺院——色須寺,一座普通的藏傳佛教寺院。
影片以色須寺為中心,以閉關院、密宗院、辯經院、大法會、天葬臺等為觀察點,著重透過五個喇嘛、一個天葬師和一個還俗僧人不同的經歷和講述,真實的記錄下了高原上人們獨特的生活經歷和精神信仰,展現了極端生活條件下人們的內心世界。影片對高原生活、藏傳佛教、寺院僧人的關注,既有意境高遠的宏觀架構,又有細膩生動的微觀刻畫。在拍攝過程中,導演以其真誠和執著第一次用鏡頭叩開了閉關院那從不開放的神秘小門,親身採訪了已閉關兩年甚至閉關十七年以上的數位修行喇嘛。同時攝製組還恰逢一年一度的萬人大法會盛事。
川區藏族,宗教文化。
獨龍族紀錄片
《最後的馬幫》豆瓣8.4
滇西北的高山峽谷,靜靜地流淌著一條發源於西藏,流經中國、緬甸和印度,被稱為獨龍江的大河,這個大河流域有一狹長而極為偏僻、封閉的區域。每年的十二月到第二年的六月,長達半年的大雪封山,隔絕了這裡除了通訊聯絡外與外界的一切往來。這就是被稱為“死亡河谷”的獨龍江峽谷。在這個“死亡河谷”裡,居住著四千多在本世紀五十年代末期仍處在原始社會末期“父系家族公社”階段的獨龍族。千百年來他們能夠生存下來並得以發展本身就是一個奇蹟,因為他們自有一套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並從其中獲取物質、文化生活所必需的生產及生存方式。五十年代後期開始,國家為了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靠最多時有五百多匹騾馬,“性質”為國營的“國家馬幫”,每年運送600噸左右的糧食和其它生產、生活物資進入獨龍江流域,以救濟獨龍族兄弟。每年的六月,大雪剛剛解凍,由“國家馬幫”和從西藏察瓦洛遠道而來的馬幫組成的壯觀的運糧隊伍就開始出發了。一個月後,馬幫開始進入雨季,這是馬幫運輸最為殘酷和艱難的季節,也是馬幫大量生病或苦累死亡的季節,直到十二月,大雪把驛道完全封死後,馬幫才可以得到修整。每年平均都有80匹極副耐力的高原山地馬活活累死在這條須行走六天的山“路”驛道上……
蒙古族紀錄片,優選兩部
《成吉思汗的兩匹駿馬》豆瓣8.0
《成吉思汗的兩匹駿馬》原為蒙古族民間敘事詩,是長調名曲,它講述了成吉思汗訓練的兩匹非常矯健的小駿馬從逃離到最終迴歸馬群、立下汗馬功勞的故事。而電影《成吉思汗的兩匹駿馬》由琵亞芭蘇倫·戴娃(Byambasuren DAVAA)導演,烏仁娜擔任主演。它講述的故事是這樣的:烏仁娜的奶奶珍藏有一把馬頭琴,琴上鐫刻著《成吉思汗的兩匹駿馬》的文字。wg年代,琴身遭毀,只留下馬頭和殘缺的詩詞。奶奶臨終前囑託烏仁娜,一定要找到完整的詩詞。為了完成奶奶的遺願,烏仁娜一路找尋,從內蒙來到外蒙……
這個確實美
《蒙古草原,天氣晴》豆瓣9.5
1999年秋天,日本探險家關野吉晴正騎著腳踏車橫越蒙古,偶遇了年僅6歲、桀敖不馴的蒙古女孩普潔。他想用相機拍攝她的模樣,但她拒絕了:“如果你只是來這兒拍照的,那走開吧!” 然而,這卻開啟了他們之間的友誼。普潔很小就學會牧羊、騎馬,蒙古社會與經濟形態的轉型為生活帶來更大的考驗。普潔在媽媽的堅持下到學校上學,這讓她的夢想多了一雙翅膀,飛躍蒙古草原…
這個真的非常非常優秀的紀錄片,必看!
摩梭族紀錄片
《三個摩梭女子的故事》豆瓣9.2
「摩梭」位於雲南省麗江地區寧蒗縣永寧鄉,是中國唯一的母系社會,男不娶、女不嫁,人們終生與母親同住,沒有主流社會的婚姻與家庭。摩梭人重女不輕男,沒有「男壓迫女」或「女打壓男」的問題﹔女女男男在性別與性事上輕鬆自在,人間罕見..。在如此平等、自在的文化模式裡,會刺激你反思哪些?我們又學到什麼?工作小組在沒水沒電的摩梭山區裡生活一年多,進行母系文化研究,收穫甚豐,且完成紀錄片《三個摩梭女子的故事》。本片沒有旁白,純由摩梭人自行述說,透過老中青三代摩梭女子的生活與對話,來呈現母系摩梭文化的獨特風采。
少數民族系列先更至於此,有個想不起來了,有一個講怒族的有沒有知道的大神。
以上大部分都可直接透過嗶站觀看
分割線
———————————————————
10.5更新:
《遠山》豆瓣8.5
海撥3600米的青海省祈連山區,礦工們依靠山區上的小煤窯艱難度日。在祈連山的皚皚白雪下面,在黑暗的窯洞裡,有一種生活在延續著,如礦工帽簷上那忽明忽滅的煤油燈火。挖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萬般辛苦,只是“為了生存”! 拍攝時,礦主的子彈曾在他頭上呼嘯而過
嗶站有資源
《父親》豆瓣8.0
2002年,陝西農民工韓培印的兒子韓勝利考上大學,韓培印得知兒子考上省城的大學,而且選擇了“熱門”的通訊工程專業時,夢想就伴隨著驕傲降臨到這個農村家庭裡,他賣掉家裡值錢的東西,湊足學費,和兒子一起到西安,在49歲那年,變成了一名農民工。
該片講述了一對從農村來到城市的父子,為生計和知識辛勞奔波的故事
看著父親為了兒子借錢卻連二三十塊都沒人借給他,作為一名心酸又無奈,有時候看的實在心酸了想埋怨兒子,卻又看到兒子在校園裡撿礦泉水瓶的樣子,無奈,無言。
《請為我投票》豆瓣8.5
湖北武漢常青第一小學,三年一班的班主任為了讓學生們理解民主的含義,於是在班中組織了一次班長的民主選舉活動。候選者總共有三人:成成,一個胖乎乎的小男孩,頗有心計的他在這次選舉中不遺餘力,志在必得;羅雷,作為這個班的前任班長,他有著根深蒂固的威信和指揮力;許曉菲,三個候選人中唯一的女孩,乖乖女甚至愛哭鼻子,似乎是最沒有競爭力的候選人。三個孩子圍繞班長的職位展開競爭,在這一過程中同學和家長也不可避免地捲了進來…
這個挺有意思的,別小看一場小小的班長選舉,孩子別認為了解了大人,大人也別認為看透了孩子。
《鐵西區,工廠》豆瓣8.5
中國重工業基地瀋陽一家大型工廠,工人在破敗的休息室休息過後,攝影機隨他們來到同樣破敗的浴室,安靜地聽完他們對生活的各類調侃(下流玩笑話、喝酒賭錢、某家工廠倒閉之後工人的出路等),又隨他們來到車間,聽到小組長宣佈大夥明天全部下崗的訊息。數月過去,有工人返回工廠找尋還可以賣錢的玩意。 攝影機來到某家簡陋的療養院,這裡躺著在工作時被汙染了的該間工廠的工人,他們一個個百無聊賴,對著唯一的一臺電視機或自己唱歌或看電視臺放的歌舞晚會或看毛片,但無論何種“娛樂”,都無法令他們激動,他們基本上不再對生活有要求,關心的只是“公家”可以給多少撫卹金
《鐵西區,豔粉街》豆瓣8.7
1999年的冬天,即開式福利彩票喧鬧的發行現場不遠處,有人在拆除了平房後的地表挖出金屬來賣。幾個十幾歲的豔粉街年青人,在即將動遷的居民區裡無聊漫顧,他們有時聚集在小賣部裡談論感興趣的女孩或者其他話題,有時為女孩在寒冬中瑟瑟發抖的等待。這個冬天裡,大部分豔粉街的家庭尚沒有進入搬遷的實質階段,年青人們仍然靠打架、聊天、遊戲消磨度日,偶而也為工作的前途焦慮。隨著越來越多的昔日鄰居離開舊居,豔粉街失去了往日的格局,總有一些家庭為了切身的利益選擇留下,2000年的冬天,一些年青人仍然重複著他們的生活,而遭遇斷電斷水的人們,開始為解決基本的生活需求而苦惱…
《鐵西區,鐵路》豆瓣8.7
《鐵路》長不足兩個小時,主要片段是大段的火車穿越鐵西區的空鏡,穿過一個個工廠,穿過道路,大雪飛揚或烈日炎炎。鐵路邊的貨場住著一對相濡以沫的父子。
《鐵西區》系列紀錄片對中國紀錄片來說意義是重大的。其生猛粗礪的記錄風格十分上頭,鏡頭前的工人毫不避諱,想說啥說啥,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導演王兵的平靜與剋制。就是三部九個多小時的時長讓人有點望而生畏。
———————————————————
10.6更新:
改革開放之初,山城重慶特殊的地理環境孕育了一個特殊的行業——山城棒棒軍。爬坡上坎,負重前行的三十多年,數十萬棒棒大軍不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華,也挑走了屬於自己的年代。癸巳歲末,幾個佝僂背影即將道別正在消逝的行業,一名退役中校扛起一根棒棒開始了自己的追尋——輝煌與尷尬,艱韌和無奈,他們的人生無須評說,他們的故事值得銘記
———————————————————
本片單持續更新,已開啟追更
讓這些優秀的中國產紀錄片能被更多人看到和了解。
回覆列表
我最喜歡的紀錄片是《舌尖上的中國》,講述了每個地方的特色美食,看了好幾遍。喜歡裡面的美食,也喜歡每種美食背後的故事,與其說是看美食,還不如說是看生活。
印象最深的是一對養蜂夫婦,在簡易的廚房一邊吃著豆花蘸醬,一邊在閒聊著,花季結束後,夫婦兩帶著幾噸重的蜂箱再次踏上了行程,他們的足跡踏遍了大江南北,能夠感受他們的辛苦,也能看到他們相濡以沫的二十幾年感情。
還有一個故事是一個高考陪讀家長,為女兒做蒿子粑粑,雖然是簡單的食物,可經過用心的烹飪,還是會變成美味的食物。彷彿回到了我高考的時候,也是媽媽來陪讀,在緊張的學習中,能吃上一口媽媽做得菜,就覺得無比幸福。
最打動人心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一道普普通通的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