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抱怨,國內醫療水平不夠高,醫生手術能力不夠強,導致我們的國民健康沒辦法得到有效保障。但是,凡事都要有對比的。如果你出生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可能最好的選擇就是每天認真鍛鍊,虔誠祈禱,千萬不要生病。至少不是要上手術檯的大病。
因為,那一時期的醫院手術室,也許叫屠宰場更為合適。病人在痛苦和不安中等待,醫生大汗淋漓的進行手術,旁邊還站著一堆醫學院的學生和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吃瓜群眾。當然,大家並不知道什麼叫細菌和消毒。曾經有一位醫生抱怨說,手術室裡的人擠得像一桶鯡魚,每條“魚”還在不斷湧動爭取更好的視角。尤其做肢體切除時,人們更加熱情以致於外科醫生無法及時縫合的情況經常發生。
在這個時代,手術室大致上都是一樣的:房間內點著粗粗的蠟燭,中間是一個木製的桌子,上面染著神似屠宰場場地的顏色。即使這樣的條件,也不是每位病人都能“享受”到的。大多數人被麻醉後,只能坐在高高的椅子上。眼睜睜的看著外科醫生的刀刺入他們的肉,然後痛到痙攣,卻沒辦法掙扎——他們像被屠宰的動物一樣被皮帶緊緊的捆綁著,腳下的地板上撒滿了木屑來吸收血液。
你想說,不是有麻醉藥嗎?怎麼還能疼成這樣。這個就很有意思了,因為大多數的外科醫生認為,疼痛是維持病人生命所必需的重要刺激物,如果一定要用,也只是很少的一點。基本上你能清醒的觀看完自己被“手術”的全過程還不能昏過去,意識的喪失被認為是非常危險的。
為了照顧病人那可憐的情緒,手術中的刀一定要快。這就對外科醫生提出了很高的素質要求:他們要高大,強壯,手腳靈活,心理素質過硬。畢竟在做需要截肢的手術時,醫生需要左手拿繃帶,右手拿刀,手起刀落,斷肢掉下來,立馬按住痛到失去理智的病人,為他迅速止血。有時雙手不夠用,還會用上牙(別問我牙用來幹什麼)。
因此,被外科醫生做完手術後,活下來的人一般都會留下終身的心理陰影也不是那麼難理解了。
參考文獻
《An appointment at the house of death: the horror of the early Victorian hospital》
《維多利亞時代的醫生》
《倫敦傳》
我們總是抱怨,國內醫療水平不夠高,醫生手術能力不夠強,導致我們的國民健康沒辦法得到有效保障。但是,凡事都要有對比的。如果你出生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可能最好的選擇就是每天認真鍛鍊,虔誠祈禱,千萬不要生病。至少不是要上手術檯的大病。
因為,那一時期的醫院手術室,也許叫屠宰場更為合適。病人在痛苦和不安中等待,醫生大汗淋漓的進行手術,旁邊還站著一堆醫學院的學生和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吃瓜群眾。當然,大家並不知道什麼叫細菌和消毒。曾經有一位醫生抱怨說,手術室裡的人擠得像一桶鯡魚,每條“魚”還在不斷湧動爭取更好的視角。尤其做肢體切除時,人們更加熱情以致於外科醫生無法及時縫合的情況經常發生。
在這個時代,手術室大致上都是一樣的:房間內點著粗粗的蠟燭,中間是一個木製的桌子,上面染著神似屠宰場場地的顏色。即使這樣的條件,也不是每位病人都能“享受”到的。大多數人被麻醉後,只能坐在高高的椅子上。眼睜睜的看著外科醫生的刀刺入他們的肉,然後痛到痙攣,卻沒辦法掙扎——他們像被屠宰的動物一樣被皮帶緊緊的捆綁著,腳下的地板上撒滿了木屑來吸收血液。
你想說,不是有麻醉藥嗎?怎麼還能疼成這樣。這個就很有意思了,因為大多數的外科醫生認為,疼痛是維持病人生命所必需的重要刺激物,如果一定要用,也只是很少的一點。基本上你能清醒的觀看完自己被“手術”的全過程還不能昏過去,意識的喪失被認為是非常危險的。
為了照顧病人那可憐的情緒,手術中的刀一定要快。這就對外科醫生提出了很高的素質要求:他們要高大,強壯,手腳靈活,心理素質過硬。畢竟在做需要截肢的手術時,醫生需要左手拿繃帶,右手拿刀,手起刀落,斷肢掉下來,立馬按住痛到失去理智的病人,為他迅速止血。有時雙手不夠用,還會用上牙(別問我牙用來幹什麼)。
因此,被外科醫生做完手術後,活下來的人一般都會留下終身的心理陰影也不是那麼難理解了。
參考文獻
《An appointment at the house of death: the horror of the early Victorian hospital》
《維多利亞時代的醫生》
《倫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