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譚侃

    1:忠心耿耿

    淩統的那次拼死護主,也可謂一絕。300餘護衛決戰死,唯獨統生還。

    2:孝義為本

    父親戰死沙場,15歲的淩統奮力向前搶回父親的屍首。

    3:武勇不俗

    與張遼大戰50回合的平手記錄。

    4:儒將之風

    作為一員武將,親賢接士,輕財重義。

    5:少年英雄

    15歲拜別部司馬

    6:伯樂風範

    7:明辨事理

    8:魅力不凡

    9:政治潛力

  • 2 # 歲月石痕

    淩統的傳記在吳書的第十卷,和程普、韓當、黃蓋、等人合傳,被後世稱為江東12虎臣。陳壽對他們的評語是“孫氏之所厚待也”,而在朱然傳中說“自創業功臣疾病,權意之所鍾,呂蒙、淩統最重,然其次矣”,可見淩統在孫權心中的地位。那麼,淩統為什麼能讓孫權如此鐘意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2虎臣)

    第一,功臣之後。淩統的父親凌操很有俠氣,孫策起兵時便跟隨,多次擔任先鋒。擔任縣令後,他內定奸猾小人,外平山越侵略。跟隨孫權攻打黃祖時,衝鋒在前,破敵先鋒,輕舟獨進,中流矢死。淩統當時只有15歲,身邊誇獎他的人就很多了,孫權便讓淩統統領父親計程車兵。凌操作為東吳早期功臣,淩統自然會得到孫權的憐愛和提攜。

    (凌操)

    第二,遵紀守法,大公無私。有一次孫權和淩統一塊討伐山越,打下一個據點後,孫權就走了,讓淩統和張異去打剩下的據點,並定下進攻的時間。在一次宴席上,一個同事撒酒瘋,大罵淩統和他的父親,淩統只能憋著難過。酒罷,在回去的路上那個人還在罵,這下淩統忍不了了,就給了他一刀,那人沒幾天就掛了。到了進攻的時候,淩統說“非死無以謝罪”親率士卒,身當矢石,很快攻破了對面,大軍乘勝大敗山越。結束後,淩統便到軍法處領罪,孫權欣賞他剛毅果直,免了他的罪。這樣的淩統,誰不喜歡呢?

    第三,親賢接士,國士之風。當時有人向孫權推薦一個人,說此人要比淩統強。孫權說只要和淩統差不多我就很滿足了。後來孫權在夜裡召見那個人,睡著的淩統知道後穿好衣服去拜見他,並拉著他的手回家,絲毫沒有嫉賢妒能的樣子。而且他樂善好施,輕財仗義,頗受好評。

    第四,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孫權攻打江夏時,他擔任先鋒,殺了黃祖的先鋒大將。跟隨周瑜參與赤壁之戰和南郡之戰。216年,孫權攻打合肥,累日不下,於是撤兵。等到大部隊撤走後,孫權剛要撤,張遼領軍殺來,淩統率部死戰才保護孫權逃脫。回來時,淩統的精銳都戰死了,淩統不覺痛哭。孫權安慰他,給他增加士兵。

    第五,謙恭下士,英年早逝。孫權曾讓他到東部諸縣討伐敵人,招募士兵。因為他愛護士卒,所以招了一萬多人。他路過老家時,就去拜見縣令,禮數都很周到。對待親戚故舊,禮節更加隆重。結果辦完事出來時舊病復發,不久便去世了。三國志說他死的時候49歲,但是根據史書考證,大多數人認為他死的時候不到30歲,真的是天妒英才。孫權捶胸頓足,好幾天食慾不振,說到他就痛哭,還讓張乘給他寫銘文。淩統的孩子小,孫權就接進宮裡,逢人便說這是虎子。可見孫權對淩統的喜愛。(孫權)

    個人認為,評價歷史人物,尤其是身居廟堂的人,首先應該看他對自己勢力的貢獻,其次是他對君主的影響,最後才是對自己的影響。淩統雖然死的早,但他對東吳政權的發展是有很大影響的,雖然他比不上週瑜、呂蒙、陸遜等人的豐功偉績,但是他卻是孫權心中的寶貝疙瘩,這個是周瑜、陸遜所不及的。如果讓我給他評分,滿分100分,我給88,兩分是早亡,10分是對東吳的影響有所欠缺。

  • 3 # 阡陌6211

    淩統(189年——217年),字公績,吳群餘杭(即今浙江餘杭)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是凌操的兒子,多次戰爭中有表現的出色,被評為“江表之虎臣”。

    少年英雄

    其父凌操領兵作戰,戰死沙場,15歲的淩統奮力向前作戰,搶會父親的屍首。15歲官至別部司馬,行破賊都尉,為其父親統領生前計程車兵。

    忠心耿耿

    征戰合肥,孫權被魏將張遼包圍,這時只有淩統和三百親兵。淩統英勇作戰,才救孫權出重圍。敵人破壞了橋,為了讓孫權過去。淩統回頭迎戰,左右的人都戰死了,淩統也受了傷,但還是奮力殺死了幾十人,一直到估計孫權脫了險,才退走。後來病死也是因為這次受傷的後遺症。

    明辯事理

    對於和甘寧的糾葛,從開始的爭鋒相對,到後來的戰場兄弟。為了國家能放下個人恩怨化干戈為玉帛。

    歷史評價

    陳壽: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統雖在軍旅,親賢接士,輕財重義,有國士之風。

    袁紹:“蜮視曹瞞,霆掃鋒蝟。翼蔽仲謀,脫危虎尾。忠不顧身,有霣無二。豈曰兵家,為古國士。”

    陳景雲:統自攝領父兵,屢立戰工,為時名將。

    縱看淩統的一生,雖然閃光點並不多,不如關羽,張飛,周瑜,呂蒙之人,但也是輝煌一生啊!

  • 4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淩統的一生

    淩統(189年-217年),字公績,吳郡餘杭(今浙江餘杭)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凌操之子,少有名盛,為人有國士之風,多次戰役中表現出色,官至偏將軍。

    淩統的父親凌操輕俠有膽氣,孫策初時興兵,每次凌操從徵,經常作先鋒首當其衝。守永平任永平長,賓士山越,奸猾之徒也收斂,後遷升為破賊校尉。後來到孫權統軍,隨徵江夏。凌操先登進入夏口,斬殺黃祖的先鋒。輕舟獨進,中箭矢而死。吳書記載甘寧擅射,射殺了凌操。淩統時年十五歲,左右的人多數都稱讚他,孫權以凌操死於國事,拜淩統為別部司馬,行破賊都尉,代其父統領父親生前的兵士。

    後來隨軍攻擊山賊,孫權攻破保屯先回軍,剩下麻屯一萬人(麻屯、保屯都在今湖北嘉魚縣)。

    淩統和督官張異等人圍城,定好日期進攻,事先,淩統和督官陳勤聚會飲酒,陳勤是個剛強氣粗的人,為了督祭酒,欺負在座的人,罰酒也不按規矩,淩統看不上他欺負人,當面頂撞,陳勤就罵淩統和其父凌操,淩統流了淚不答話,大家就退了席,陳勤酒喝多了還鬧氣,又在路上辱罵淩統,就不能再忍,就拿刀砍了陳勤,隔幾天陳勤死去。到了進攻麻屯的日子,淩統說:“我不死沒法謝罪。”就激勵士兵,迎著刀箭進攻,他所攻打的一面,立即就瓦壞,於是各路乘勝進兵,大敗敵人。作戰回來,淩統自投軍法處。但孫權稱道他勇敢奮戰,結果將功贖了罪。

    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再出徵江夏,淩統任前鋒,和關係最密切的健兒幾十人坐一條船前行,常常離大軍幾十裡之遠,進到右江,斬了黃祖的將領張碩,並捉到全船人,回來向孫權報告,再引領軍隊加快前進,水軍陸軍都集合一起。當時呂蒙打敗敵人水軍,淩統先奪敵人城池,於是大勝。被孫權任為承烈都尉,又跟周瑜等在烏林打敗曹操,再進攻南郡的曹仁,改任校尉。他雖然身在軍隊,卻仍親待賢人,接近士人,輕財重義,成為當時所推仰的國士。

    先前淩統之殺父仇人甘寧投奔孫權。淩統怨恨甘寧,甘寧也防備淩統,儘量避免和他見面。孫權命令淩統,不得與甘寧為仇。曾經兩人在呂蒙住處宴會,酒酣,淩統以刀起舞,甘寧說:“我能以雙戟為舞。”呂蒙說:“你雖然可以,不如我的舞巧妙。”於是操刀持盾分開他們。孫權知道淩統的意思,於是讓甘寧領兵屯於半州。

    建安二十年(215年),隨軍攻破皖城,升為蕩寇中郞將,任沛國丞相。又隨呂蒙奪取劉備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奪取三郡後回師,從益陽直往合肥,時為右部督。

    當時,孫權決定從合肥撤軍,前部兵已然出發,魏軍將領張遼等忽然衝到逍遙津北邊,孫權讓前頭兵轉回來,但是部隊已走遠了,一時開不回來,以致淩統和親兵三百人被魏軍包圍,好容易才救孫權出了圍,但是敵人破壞了橋樑,只剩下兩條板子,幸而孫權快馬跳過橋,淩統卻轉回迎戰,左右的人全都陣亡,淩統也受了傷,還奮力殺死幾十個敵兵,一直到估量著孫權脫了險,淩統才肯退下來,而橋斷路絕,他就穿著鎧甲偷跑,孫權上船後,忽然見到淩統還活著,既大驚又大喜,淩統卻痛心親隨都戰死了,沒有一人回來,難過得不得了,孫權用自己衣袖給淩統擦乾眼淚,對他說:“公績,死的已然死了。只要有你在,還怕沒有人嗎?”淩統受傷的很嚴重,孫權於是留他在船上,幫他全部更換衣服。他的傷口多虧賴氏良藥,才得不死。回來,任為偏將軍,給他的兵士數目增加一倍。

    時常有人推薦淩統一位同鄉名盛暹的給孫權,說是人格高尚,節操比淩統還好,孫權說:“能夠和淩統一樣就不錯了。”後來,召見盛暹,他是半夜來的,淩統雖已睡覺,還是披上衣服出來迎接,手牽手走進房內,淩統是這樣的喜愛好人而且毫不嫉妒。

    淩統以為山嶺里人大多壯悍,可以用恩威和利誘的辦法使他們歸順,孫權就讓他東去征討,並且下令所屬城市,凡是淩統需用的物資,都可以先供給再報告。淩統素來愛護士兵,士兵也喜歡他,這樣召到精兵一萬多,經過本縣,進了公署的門,見到官員手持三版,恭敬盡禮,親舊老朋友,情感更濃厚。淩統事情辦完要出去時,因病發而去世,時年二十九歲。孫權得到訊息,拍著床起身,悲哀不能自止,並且減餐幾天,一提到淩統就流涕,命張承為淩統作銘誄。

    淩統有兩個兒子,名叫凌烈、凌封,都才幾歲,孫權收養二人在宮中,愛護得跟自己子女一樣,有客人來,就叫過二人來說:“這是我的虎子呀。”到了八九歲,命葛光教他們唸書,十天學一回騎馬,又追念淩統功勳,封凌烈為亭侯,把淩統的兵也交給凌烈管。後來凌烈有罪免官,改由凌封襲爵領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洛天依的全部歌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