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桶

    回來了!他們回來了!神舟十二號三位航天員,於9月17日下午安全返回地面,目前已經送至療養中心進行醫學隔離,接下來他們還要進行為期至少三個月的療養和恢復。

    “嘭”的一聲巨響,一團黃色火光從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底部噴出,那是返回艙的反推系統點火成功,減輕返回艙著陸時的衝擊力。

    此時一位身穿橘色搜救服的搜救隊直奔返回艙,他是神舟十二航天員著陸後即將見到的第一位“地球人”,這個人就是開艙手馮毅。

    相信很多人在看直播時,會忽略這位開啟艙門的開艙手,而經常關注航空領域的讀者,可能知道這次開艙的是一位新人。

    因為在此之前,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開啟艙門的都是同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李濤,被譽為“神舟開艙第一人”!

    那麼問題來了,從太空返回的航天員們,第一眼看到的地球人,也就是返回艙的開艙手,究竟是怎樣一種崗位?開艙手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神舟十二號為什麼會選擇馮毅為開艙手?下面我們就分別來看一下這幾個問題。

    1、什麼是開艙手?

    顧名思義,開艙手就是開啟艙門的人,不過這個艙門比較特殊,是載人飛船返回艙的艙門。這讓開艙手這個崗位變得與眾不同,也對開艙手提出了較高的技術要求。

    開艙手是從太空返回的航天員們,第一位看到的“地球人”,在艙門開啟的瞬間,航天員會聽到來自開艙手的第一聲問候。

    在很多人看來,開艙手不就是把鑰匙插進鎖孔,用力一扭不就開啟艙門了嗎,這有什麼好介紹的,大部分人應該都可以開啟這個艙門吧。

    如果只是開啟艙門,相信像你我這樣的普通人都可以勝任,返回艙的開艙手,是經歷了成千上萬次的開開艙訓練才把這份工作做好的。

    我們知道,載人飛船返回艙返回時,在高速墜入大氣層的過程中,返回艙與空氣摩擦產生非常高的溫度,高溫會導致艙內與外界的壓力不平衡。

    當返回艙安全著陸之後,開艙手要第一時間開啟艙門,但這是個技術活。如果開艙太快,航天員無法適應艙內的氣壓變化,但如果開艙太慢,又會耽誤航天員出艙的時間。

    “神舟第一開艙手”李濤在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號返回艙回收時,就經歷了讓人驚心動魄的一刻。

    李濤乘坐“雄鷹”指揮直升機和返回艙幾乎同時落地,他第一時間衝到返回艙,按照程式插好開艙工具,然後進行2分鐘左右的減壓。

    減壓完成後,李濤轉動工具,結果艙門沒有開啟!這種情況之前從未出現過,李濤也開始緊張,隨後他再次進行減壓,轉動工具,結果還是沒有開啟!

    可以想象當時李濤的內心感受,在這個萬眾矚目的時刻,返回艙的艙門竟然打不開!而李濤更加擔心的是艙內航天員們的安危,因為每耽誤一分鐘,航天員就增加一分鐘的危險。

    李濤此時迅速調整緊張的狀態,理了理思路,排除了艙門變形的可能,他認為是艙內外的氣壓還沒有達到平衡。於是李濤再次對返回艙進行減壓,轉動工具,艙門終於打開了!

    神舟七號返回艙的三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安全出艙並於大家打了招呼,現場爆發一陣熱烈的掌聲,而李濤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

    所以開艙手絕對不僅僅是使用工具開啟艙門那麼簡單,他還要根據現場情況迅速判斷各種無法開啟艙門的原因,並第一時間將故障排除。而開艙手這個崗位,要具備非常專業的技能才能夠勝任。

    2、開艙手要具備怎樣的能力?

    透過前面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於開艙手需要具備的能力也有所瞭解了。開艙手作為返回艙搜救隊伍的一員,必須要具備搜救員應該具備的所有特質。

    開艙手首先要具備專業的開艙技巧,這些技巧必須經過專業學習和嚴格訓練才能掌握。開艙手李濤曾經介紹過自己練習開艙的過程,他們針對高溫、低溫、晴天、雨雪天等多種氣候條件下進行練習。

    還針對返回艙艙體傾斜、水平等多種角度的開艙練習,這種練習不是三五次,而是成千上萬次。

    開艙手要掌握返回艙返回時所有可能出現的狀況,不管什麼天氣,無論返回艙以什麼姿態著陸,開艙手都要有能力開啟艙門,確保航天員的安全。

    開艙手還要具備強大的內心,能夠應對各種變化和緊急情況。就比如前面介紹的神舟七號開艙,當時的緊急情況對開艙手李濤提出了非常高的心理要求,開艙手必須臨危不懼,清晰的判斷艙門無法開啟的原因,並第一時間排除各種故障,這需要開艙手強大的內心才能做到。

    開艙手的身體素質要達到搜救隊伍的標準。既然是搜救隊伍的一員,開艙手的身體素質要過硬,搜救隊的每一位隊員,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精英,而且大部分都是軍人出身。開艙手除了負責開艙,還要擁有其他搜救能力,比如李濤就是個多面手,他不僅負責開艙,還對搜救過程中的很多工作都瞭如指掌。

    總之要想成為開啟返回艙的開艙手,必須要有過硬的專業能力,強大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只有這樣才能保障航天員的安全出艙。

    3、神舟十二號為什麼選擇馮毅作為開艙手?

    在神舟十二之前,可以說李濤幾乎負責了所有返回艙的開艙工作,他先後參加了神舟一號至神舟十一號、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返回式衛星迴收等15次大型實驗任務。

    在載人航天任務中,李濤一直都擔任開艙手的角色,是“神舟開艙第一人”。那麼這次神舟十二號返回艙的開艙手,為何要選擇新人馮毅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這是新人的第一次“實戰”

    從1999年的神舟一號開始,李濤擔任開艙手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時間了,雖然擁有熟練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但總要把開艙工作傳承下去。

    就像中國航天員執行航天任務時,都會採取“老帶新”的一貫做法一樣,神舟十二號選擇馮毅這位“新人”開艙,其實是一次崗位傳承,也是新人的第一次“實戰”!

    2、馮毅具備擔任開艙手的能力

    在馮毅開啟神舟十二號返回艙的艙門之前,他已經等待了四年之久。已經完成所有開艙訓練課程的馮毅,直到半個月前才知道自己要擔任此次返回任務的開艙手。

    為了適應開艙手這個崗位的需求,馮毅經歷了各種嚴酷的訓練,無論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大雪紛飛,不管白天還是黑夜,馮毅總能在各種極端的環境中堅持訓練。

    馮毅不僅訓練自己的開艙能力,還積極參與水、陸、空等多方位搜救訓練,完全符合一名搜救隊員的要求。

    也就是說馮毅已經具備了剛開艙的能力,完全可以勝任神舟十二號返回艙的開艙工作。

    3、這是神舟十二號多個“首次突破”中的一個小方面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留意到,中國從神舟十二號發射開始,就實現了多個“首次突破”:

    首次快速自助對接,只花了4.5小時就實現了載人飛船與空間站核心艙的對接;首次實現三位航天員,在軌執行任務長達三個月之久;首次啟用東風著陸場實現安全著陸等等。

    那麼選擇馮毅為開艙手,也算是神舟十二號的一個首次突破:首次啟用新人完成返回艙開艙任務。也就是說中國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整個任務過程中,處處都有創新,處處都有突破!

    總而言之,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選擇馮毅來擔任開艙手,一方面是老與新的傳承,另一方面是因為馮毅完全能夠勝任開艙工作,同時也體現了神舟十二號代表的突破與創新。

    4、結語

    關於開艙手的內容就介紹這麼多,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廣大人民對航天事業的關注。

    相信越來越多曾經不為人知的崗位為大家所熟知,那些默默無聞的為中國航天事業做貢獻的工作者,理應受到人們的尊重和記憶!

    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不僅僅是執行太空任務的航天員們,還包括為他們開啟艙門的“開艙手們”!

  • 2 # 史部大人

    神舟十二號三名航天員經過90天太空之旅,9月17日13時30分鐘神舟十二號載入飛船返回艙反推發動機成功點火後,安全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執行任務的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全順利出艙,空間站階段首次載入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而我們注意到開啟神州十二號返回艙的開艙手是馮毅。

    對於身著橘色搜救服的隊員背起30公斤的裝具,往返回艙方向直奔的馮毅來說,為了這一時刻,他等待了足足四年之久。

    神舟十二號返回艙的開艙手馮毅,是何許人也?

    馮毅,33歲,他是這次搜救隊的分隊長。

    為何選他為開艙手?

    開艙手,其實從字面上就能夠很好地理解,就是飛船著陸後第一個上前把飛船艙門開啟的人,只是這個開門並非等同於平常的開門,在航天搜救領域,開艙絕對是個技術活兒,不僅要求全面掌握開艙技術,還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

    “接航天員回家責任重大,組織信任我,我就必須完成好,不能有一絲閃失。”

    馮毅以“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決心,給自己做心理建設克服恐懼,長達一個多月的潛水訓練,為了適應崗位需要,馮毅經歷了殘酷的陸上、水上、空中搜救訓練。

    無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大雪紛飛,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訓練場上總能看見馮毅的身影。除了體能、理論等基礎訓練外,他還進行了無人機操作、直升機索降及抗眩暈訓練等30多個課目的針對性訓練,全面錘鍊各項過硬搜救技能。

    半個月前,馮毅得知自己將擔任神舟十二號返回任務的飛船開艙手,馮毅激動地說著:

    “李濤是我加入航天搜救團隊後知道的第一位牛人,他是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開艙手,是航天員返回地球后看到的第一個人,他所在的崗位是我之前一直羨慕卻不敢想的崗位,沒想到今天我真的站在了這個崗位上”。

    開艙時所要承受的壓力

    返回艙在返回地球過程中,以時速7千米/每秒以上的速度返回,在這個過程中與大氣發生摩擦,外殼產生高溫,導致艙內氣壓和艙外氣壓不平衡,而開艙時需要用特殊工具精準地插入鎖孔,透過減壓閥平衡艙內外氣壓。

    這個時候對開艙手而言,技術能力和心理素質缺一不可,是對開艙手馮毅極大的考驗,因為一旦洩壓太快,航天員身體一下子適應不了,若是洩壓太慢的話,又會耽誤航天員出艙時間。

      “開艙手並不止是掌握開艙技術,還要具備應對返回艙降落在不同地域的綜合處置能力。”

      “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

    這是馮毅掛在嘴邊的話,也是他的堅定信仰和態度,當返回艙著路時,提前並無法預測到具體的位置,這就需要開艙手經過假設定的場所的訓練,其中就假設返回艙會遇到返回著陸時,掉入湖泊的特殊情況,面對這樣的情況,身為被選定的開艙手培訓員之一的馮毅,卻是一種考驗,因為他並不會游泳。

    “旱鴨子”馮毅為了能夠成為一名掌握綜合能力的開艙手,堅定克服懼水的心理障礙,主動提出要求參加潛水訓練,每一場的游泳訓練他都沒落下。

    對於馮毅來說,不但要克服入水之後的心理問題,還要面對因為疫情游泳館無法使用,到戈壁上的人工湖訓練時正午Sunny的炙烤。

    九月的湖水氣溫最低可達十幾攝氏度,炙熱的Sunny下,他的背部承受著火辣辣的炙烤,可是馮毅沒有放棄,毅然克服所有身體上的不適,以及環境的因素,在經過一次次下水訓練之後,他終於掌握了游泳的要領。

    一個月下來,他是隊裡來得最早,離開走晚的那一個,這樣苦練的結果就是他成為整個隊裡曬傷最嚴重的人,面板迅速曬黑、爆皮,隊醫戲謔地跟他說:“你都老大不小了,還和一群小年輕拼啥勁,你喝水喝飽了嗎?”

    馮毅經常說:“努力不一定會有結果,不努力就一定沒有結果。”

    也許正是因為他這份堅定的信念,33歲的馮毅成為隊裡年輕同志佩服的“老大哥”,在面對隔五年再一次執行航天員返回搜救任務,馮毅以踏實能幹、能吃苦、善鑽研的精神,精心進行著任務的各項準備。

    發射中心是首次在沙漠戈壁執行航天員返回搜救任務,為了探討開艙門技巧,馮毅從艙門構造、平衡艙壓等方面入手,反覆琢磨,針對高溫、低溫、晴天、雨天、水中、陸地等不同環境反覆練習,經常一個動作一天練習上千次,開艙手柄都練壞了四五把。

    正是憑藉著這股拼勁、幹勁,馮毅圓滿完成了開艙手崗位一系列專案的訓練和考核,被選為開艙手。

    臺北時間2021年9月17日13:34分,神州十二號返回艙順利著陸,隨著馮毅緩慢開啟艙門,把航天員順利接出後,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全順利出艙!

    馮毅立刻跟排程指揮員李欣彙報返回艙準確落點位置,配合地面分隊完成一系列處置工作後,馮毅的工作還沒有結束,他又踏上了護送航天員回家的新徵程。

    神舟飛船首次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三名航天員身體狀態良好!祝願中國航天事業更加輝煌,鑄就中華魂!承載著中華民族衝擊太空新高度的夢想,在太空探索翱翔!

  • 3 # 麻花捲又卷

    從1999年的神舟一號開始,李濤擔任開艙手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時間了,雖然擁有熟練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但總要把開艙工作傳承下去。

    就像中國航天員執行航天任務時,都會採取“老帶新”的一貫做法一樣,神舟十二號選擇馮毅這位“新人”開艙,其實是一次崗位傳承,也是新人的第一次“實戰”!

    2、馮毅具備擔任開艙手的能力

    在馮毅開啟神舟十二號返回艙的艙門之前,他已經等待了四年之久。已經完成所有開艙訓練課程的馮毅,直到半個月前才知道自己要擔任此次返回任務的開艙手。

    為了適應開艙手這個崗位的需求,馮毅經歷了各種嚴酷的訓練,無論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大雪紛飛,不管白天還是黑夜,馮毅總能在各種極端的環境中堅持訓練。

    馮毅不僅訓練自己的開艙能力,還積極參與水、陸、空等多方位搜救訓練,完全符合一名搜救隊員的要求。

    也就是說馮毅已經具備了剛開艙的能力,完全可以勝任神舟十二號返回艙的開艙工作。

    3、這是神舟十二號多個“首次突破”中的一個小方面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留意到,中國從神舟十二號發射開始,就實現了多個“首次突破”:

    首次快速自助對接,只花了4.5小時就實現了載人飛船與空間站核心艙的對接;首次實現三位航天員,在軌執行任務長達三個月之久;首次啟用東風著陸場實現安全著陸等等。

    那麼選擇馮毅為開艙手,也算是神舟十二號的一個首次突破:首次啟用新人完成返回艙開艙任務。也就是說中國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整個任務過程中,處處都有創新,處處都有突破!

    總而言之,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選擇馮毅來擔任開艙手,一方面是老與新的傳承,另一方面是因為馮毅完全能夠勝任開艙工作,同時也體現了神舟十二號代表的突破與創新。

  • 4 # 金俠飛陽

    神舟12號返回艙的開艙手馮毅,訓練有素,膽大心細,選他當開艙手,航天英雄們信得過。

    開艙手,其實從字面上就能夠很好地理解,就是飛船著陸後第一個上前把飛船艙門開啟的人,只是這個開門並非等同於平常的開門,在航天搜救領域,開艙絕對是個技術活兒,不僅要求全面掌握開艙技術,還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

    例如有時候突然發現艙門打不開了。這需要沉著冷靜仔細分析情況。調整艙內外的大氣壓。最後開艙迎接我們的航天英雄。

  • 5 # 郭D視界

    相信很多人在看直播時,會忽略這位開啟艙門的開艙手,而經常關注航空領域的讀者,可能知道這次開艙的是一位新人。

    神舟十二號為什麼選擇馮毅作為開艙手?

    在神舟十二之前,可以說李濤幾乎負責了所有返回艙的開艙工作,他先後參加了神舟一號至神舟十一號、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和返回式衛星迴收等15次大型實驗任務。

    在載人航天任務中,李濤一直都擔任開艙手的角色,是“神舟開艙第一人”。那麼這次神舟十二號返回艙的開艙手,為何要選擇新人馮毅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這是新人的第一次“實戰”

    從1999年的神舟一號開始,李濤擔任開艙手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時間了,雖然擁有熟練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但總要把開艙工作傳承下去。

    就像中國航天員執行航天任務時,都會採取“老帶新”的一貫做法一樣,神舟十二號選擇馮毅這位“新人”開艙,其實是一次崗位傳承,也是新人的第一次“實戰”!

    2、馮毅具備擔任開艙手的能力

    在馮毅開啟神舟十二號返回艙的艙門之前,他已經等待了四年之久。已經完成所有開艙訓練課程的馮毅,直到半個月前才知道自己要擔任此次返回任務的開艙手。

    為了適應開艙手這個崗位的需求,馮毅經歷了各種嚴酷的訓練,無論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大雪紛飛,不管白天還是黑夜,馮毅總能在各種極端的環境中堅持訓練。

    馮毅不僅訓練自己的開艙能力,還積極參與水、陸、空等多方位搜救訓練,完全符合一名搜救隊員的要求。

    也就是說馮毅已經具備了剛開艙的能力,完全可以勝任神舟十二號返回艙的開艙工作。

    3、這是神舟十二號多個“首次突破”中的一個小方面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留意到,中國從神舟十二號發射開始,就實現了多個“首次突破”:

    首次快速自助對接,只花了4.5小時就實現了載人飛船與空間站核心艙的對接;首次實現三位航天員,在軌執行任務長達三個月之久;首次啟用東風著陸場實現安全著陸等等。

    那麼選擇馮毅為開艙手,也算是神舟十二號的一個首次突破:首次啟用新人完成返回艙開艙任務。也就是說中國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整個任務過程中,處處都有創新,處處都有突破!

  • 6 # s太陽

    嘭”的一聲巨響,一團黃色火光從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底部噴出,緩衝發動機點火成功,返回艙於17日穩穩降落在東風著陸場。

    還未等搜救直升機停穩,一個身著橘色搜救服的搜救隊員往返回艙方向直奔,他是新開艙手馮毅。

    觀察艙門,按下平壓氣閥,用安全帶固定艙門,準備工作完成後,馮毅握著開艙手柄以逆時針方向開艙140度。隨著艙門緩緩推開,三名航天員終於又呼吸到了地球的新鮮空氣,第一眼就看到了等在艙門口的馮毅。

    這是馮毅第一次開艙,為了這一天,他等了四年。半個月前,馮毅得知自己將擔任神舟十二號返回任務的飛船開艙手。

    “李濤是我加入航天搜救團隊後知道的第一位牛人,他是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歷次載人航天任務的開艙手,是航天員返回地球后看到的第一個人,他所在的崗位是我之前一直羨慕卻不敢想的崗位,沒想到今天我真的站在了這個崗位上。”馮毅說。

    什麼是開艙手?顧名思義,就是飛船著陸後第一個上前把飛船艙門開啟的人。在航天搜救領域,開艙絕對是個技術活兒,不僅要求全面掌握開艙技術,還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

    返回艙在返回地球過程中,與大氣發生摩擦,外殼產生高溫,導致艙內氣壓和艙外氣壓不平衡。開艙時,要用特殊工具精準地插入鎖孔,透過減壓閥平衡艙內外氣壓。洩壓太快,航天員身體一下子適應不了,洩壓太慢,會耽誤航天員出艙時間。對開艙手而言,技術能力和心理素質缺一不可,不僅掌握開艙技術,還要具備應對返回艙降落在不同地域的綜合處置能力。

    為了適應崗位需要,馮毅經歷了殘酷的陸上、水上、空中搜救訓練。無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大雪紛飛,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訓練場上總能看見馮毅的身影。

    除了體能、理論等基礎訓練外,他還進行了無人機操作、直升機索降及抗眩暈訓練等30多個課目的針對性訓練,全面錘鍊各項過硬搜救技能。為了處置返回艙掉入湖泊這種特殊情況,“旱鴨子”馮毅主動請纓要求參加潛水訓練。長達一個多月的潛水訓練,馮毅一場都沒落下。

    因為疫情,游泳館無法使用,他就到戈壁上的人工湖訓練。九月的湖水氣溫最低可達十幾攝氏度,要想在溫暖的湖水中訓練,就必須接受正午Sunny的炙烤。每次訓練,他來得最早,走得最晚。一個月下來,他成為整個隊裡曬傷最嚴重的人。隊醫戲謔地跟他,“你都老大不小了,還和一群小年輕拼啥勁,你喝水喝飽了嗎?”

    “努力不一定會有結果,不努力就一定沒有結果。”“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這是馮毅掛在嘴邊的話。正是憑著這股拼勁、幹勁,馮毅圓滿完成了開艙手崗位一系列專案的訓練和考核,成為少數考取潛水證的人之一,他還額外考取了無人機操作證、吊車駕駛證、裝載機平拖證等。

    此次搜救任務是首次在沙漠戈壁執行航天員返回搜救任務。為此,馮毅做足了準備。為了探討開艙門技巧,他從艙門構造、平衡艙壓等方面入手,反覆琢磨,針對高溫、低溫、晴天、雨天、水中、陸地等不同環境反覆練習,經常一個動作一天練習上千次,開艙手柄都練壞了四五把。

    開啟神舟十二號返回艙艙門,把航天員順利接出後,馮毅立刻跟排程指揮員李欣彙報返回艙準確落點位置。配合地面分隊完成一系列處置工作後,馮毅的工作還沒有結束,他又踏上了護送航天員回家的新徵程

  • 7 # Diudiu21606696

    1、這是新人的第一次“實戰”

    從1999年的神舟一號開始,李濤擔任開艙手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時間了,雖然擁有熟練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但總要把開艙工作傳承下去。

    就像中國航天員執行航天任務時,都會採取“老帶新”的一貫做法一樣,神舟十二號選擇馮毅這位“新人”開艙,其實是一次崗位傳承,也是新人的第一次“實戰”!

    2、馮毅具備擔任開艙手的能力

    在馮毅開啟神舟十二號返回艙的艙門之前,他已經等待了四年之久。已經完成所有開艙訓練課程的馮毅,直到半個月前才知道自己要擔任此次返回任務的開艙手。

    為了適應開艙手這個崗位的需求,馮毅經歷了各種嚴酷的訓練,無論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大雪紛飛,不管白天還是黑夜,馮毅總能在各種極端的環境中堅持訓練。

    馮毅不僅訓練自己的開艙能力,還積極參與水、陸、空等多方位搜救訓練,完全符合一名搜救隊員的要求。

    也就是說馮毅已經具備了剛開艙的能力,完全可以勝任神舟十二號返回艙的開艙工作。

    3、這是神舟十二號多個“首次突破”中的一個小方面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留意到,中國從神舟十二號發射開始,就實現了多個“首次突破”:

    首次快速自助對接,只花了4.5小時就實現了載人飛船與空間站核心艙的對接;首次實現三位航天員,在軌執行任務長達三個月之久;首次啟用東風著陸場實現安全著陸等等。

    那麼選擇馮毅為開艙手,也算是神舟十二號的一個首次突破:首次啟用新人完成返回艙開艙任務。也就是說中國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整個任務過程中,處處都有創新,處處都有突破!

    總而言之,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選擇馮毅來擔任開艙手,一方面是老與新的傳承,另一方面是因為馮毅完全能夠勝任開艙工作,同時也體現了神舟十二號代表的突破與創新。

  • 8 # 追美的立法工作者

    這是一個技術崗位,非一般人可勝任。需要經過各種情況下的處置技能、應對複雜局面能力訓練,操作各種機械裝置,確認現場。讓他們專業人士再解釋一下吧。謝

  • 9 # 邊長

    神州十二號返回艙的開艙手馮毅,既然選擇了他,那他就絕對是這個崗位最適合的。

    開艙是返回艙落地後最關鍵的一步,當然,具體的技術要求什麼的,咱也不懂

    不過宇航員最後的安全保障在他的手裡,錯一步都會對宇航員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中國從來都不缺人才,各行各業的每個崗位都有

  • 10 # 蠟燭的幸福生活

    開艙手絕對不僅僅是使用工具開啟艙門那麼簡單,他還要根據現場情況迅速判斷各種無法開啟艙門的原因,並第一時間將故障排除。而開艙手這個崗位,要具備非常專業的技能才能夠勝任。

    要想成為開啟返回艙的開艙手,必須要有過硬的專業能力,強大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只有這樣才能保障航天員的安全出艙。

    選擇馮毅來擔任開艙手,有多方面的考慮,首先肯定的是馮毅完全能夠勝任開艙工作,其次體現的是開艙手的老新傳承,體現了我們航天事業的突破與創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親去世,姨家孩子一個都沒有來,等他們遇到同樣事我該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