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樹談史
-
2 # 歷史簡單說
原因很簡單,鄧艾偷渡陰平,事情很突然,出乎大家的想象,在劍閣的姜維,在南邊的霍弋根本沒有時間反應,自然就來不及來救援諸葛瞻和成都了。我們繼續來看整個魏滅蜀的經過,就知道鄧艾偷渡陰平是何等的神來之筆!
魏軍三路大軍公元263年,魏軍分三路大軍南下,西路為鄧艾的三萬多人,進攻沓中的姜維,中路是諸葛緒的三萬多人,從祁山出發,在陰平,橋頭切斷姜維,東路為鍾會的十多萬大軍,進攻漢中。
而漢中依姜維的佈置一改以前禦敵於漢中之外的做法,把鍾會大軍放進來,重點放在漢壽,樂城兩個城駐守,結果是陽關安口的蔣舒投降,傅僉戰死,除了漢樂二城之外,其他城全部被魏軍攻克。
鍾會就留下兩萬人繼續攻打漢樂二城,其他部隊進攻劍閣。而在沓中的姜維很擔心陽安關口失守,劍閣不保,就邊打邊退,退到了陰平,諸葛緒沒趕上,姜維在路上,遇到了北上的廖化,張翼,董厥的援軍,聽說陽關已失,所以一起前往劍閣,抵禦鍾會。
劍閣易守難攻,另外蜀漢也向東吳求救,東吳方向也派出了丁封,孫異等人率軍前來救蜀,鍾會就寫信勸降姜維,姜維不予理會,鍾會軍久攻不下,又加上糧草不繼,就打算退兵。
正在魏軍這個尷尬的局面時,鄧艾提出,偷渡陰平小道到涪城,這個地方離劍閣兩百里,距離成都三百里,那麼劍閣部隊如果來援救,鍾會就可以透過劍閣,要是不來援救涪城沒兵,也可以順利拿下,然後進逼成都。
鄧艾的三萬部隊不怎麼順利的從陰平到達江油,另外鍾會還派了田章從劍閣西進攻江油,攻破蜀軍三校,後來歸鄧艾指揮。江油關守將馬邈看到魏軍突至,十分吃驚,就立馬不戰而降了。
江油被克之下,鄧艾進逼成都,劉禪派諸葛瞻率成都剩餘部隊迎擊鄧艾,黃權之子黃崇勸諸葛瞻急行軍,據險抵擋鄧艾軍,不要讓鄧艾軍進入平原,但是諸葛瞻猶豫不決,讓鄧艾搶先佔了險地。
諸葛瞻的前鋒部隊在涪城被鄧艾所擊潰,諸葛瞻只能退守綿竹,鄧艾勸降諸葛瞻,說只要他投降,就能保他為琅琊王,諸葛瞻給拒絕了,還怒斬來使,鄧艾就派師纂和鄧忠東西兩路進攻諸葛軍。
魏軍先是失利,鄧艾氣得想殺這兩人,不過還是讓他們將功補過,最終大破蜀軍,諸葛瞻父子均戰死,進而進逼成都,最後劉禪投降。
而此時在劍閣的姜維,已聽到諸葛瞻兵敗的訊息,但是不知道成都的情況,又擔心被劍閣的鐘會與綿竹的鄧艾夾擊,就率軍向東移動到巴中,魏軍前來追趕,姜維退到郪縣,最後聽到成都投降,姜維也率眾投降了。
主要還是鄧艾的陰平之計太過突然,江油投降的也太快,另外諸葛瞻也沒抵擋多長時間,所以等到姜維聽到訊息的時候,諸葛瞻已敗,完全來不及救援,另外劍閣還有鍾會的十幾萬部隊,也基本救不上了。至於南邊的霍弋,恐怕還沒有收到訊息,或者也是在趕來的路上。
回覆列表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先來看看當時的歷史背景,雖然姜維是蜀漢後期的柱石之將,但是由於蜀漢朝廷腐敗,後主劉禪專寵宦官黃皓。姜維又和黃皓不和,害怕被陷害,便率軍前往沓中屯田避禍。
這時,司馬昭看準這一時機,命令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大軍伐蜀。由於蜀漢此時已經十分腐朽,守將蔣斌投降,漢中地區馬上淪陷。
姜維不愧是名將,馬上出來收拾殘局,固守劍閣,把鍾會、諸葛緒阻擋在國門之外。這其中又有個小插曲,鄧艾本想和諸葛緒聯合直取涪城。但諸葛緒卻說要“邀擊”姜維,便跑去和鍾會匯合。可憐的諸葛緒不久就被鍾會陷害,部隊被鍾會吞併。
正當姜維和鍾會打得正酣時,鄧艾偷渡陰平成功。面對如神兵天降的魏軍,劉禪只好派出了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前往迎敵。
這期間,姜維不僅在時間、空間上都很難救援,更重要的是一旦前去救諸葛瞻,鍾會馬上就會趁機追擊,到時候救援不成反倒全軍覆沒。
再來看看霍弋。話說霍弋當時是蜀漢的安南將軍,負責鎮守南中地區,當他聽說鄧艾偷渡陰平後,主動請纓前往成都協助防守,但被劉禪以成都方面已經有所安排為由,駁回了霍弋的請求。為什麼劉禪會出如此昏招?具體原因已不可考。但無外乎有兩種可能,一是自己盲目自信,二是怕霍弋進入成都後擁兵自重。無論是哪種原因,都足夠說明蜀漢當時的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