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今古縱橫
-
2 # 雜史譚
大食 這個詞,其實現在也在用,只不過換了一個翻譯,叫做“塔吉克”而已,不同的翻譯都是來自“tajik”,唐代漢語的“食”是“乘力切”,念jik,所以可以跟tajik對上。
而塔吉克這個詞,原來就是進入中亞的突厥人對於當地說波斯語的土著的稱呼。今天的中亞大部分地區說突厥語,但還有一個塔吉克例外,就是這個意思。
今天的波斯語分佈區(注意中亞幾個斯坦已經被突厥化)
至於大唐為什麼會把阿拉伯帝國稱為大食,也正是由於波斯的緣故。雖然阿拉伯帝國在7世紀初期征服了波斯本土,又在下一個世紀征服了中亞河中地區(指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地區),但波斯語仍舊統治著整個東部帝國,人們熟悉的粟特商人就是說的一種東波斯語言。這樣一來,在絲綢之路開通之後,西域與中原的商人瞭解到的仍舊是以波斯語言為主的“阿拉伯商人”,採用突厥人對中亞波斯人的稱呼“大食”就不足為奇了 。
畢竟第一個到過阿拉伯帝國的華人是唐代著名歷史學家杜佑的族侄杜環是戰敗被俘的唐王朝軍隊的一員,他作為文官參加了怛羅斯戰爭(公元750年)。杜環被俘後被帶至康國(撒馬爾罕),再到阿拔斯王朝首都亞俱羅(Akula,即庫法),後又隨哈里發使團考察非洲,先後在中亞、西亞、非洲十餘國遊歷和生活過;總計流離大食12年,遍遊黑衣大食全境,最後於公元762年附商船從海路回到廣州。這時候距離阿拉伯帝國的建立已經過去了100多年,雖然杜歡肯定知道阿拉伯帝國的真正名詞,但“大食”一詞使用既九,早已成為慣例用法了。
-
3 # 小奔說史
大食這個詞來自於古代波斯語,tazi,這個詞語本來是薩珊波斯帝國對與其相鄰的阿拉伯部落的稱呼,由於大唐最開始是透過薩珊波斯帝國才知道阿拉伯人的存在,所以大唐就接受了這個稱呼。
事實上,這樣的例子在古代並不罕見,比如西方人就稱呼蒙古人為韃靼人,但事實上,韃靼人只是蒙古一個部落的名稱而已。
再比如說,契丹是中國古代遼國的主體民族,早就消融在中國眾多民族之中。但是在中世紀,西方人一直認為契丹是中國。即便到了今天,俄語中稱中國依然是Китай,按照語音翻譯就是“契丹”。還有在英語中,也有用“Cathay”的來稱呼中國的情況,如“Cathay Pacific”(國泰航空)。
介紹了這個背景,大家就可以知道,在古代用一個部分代指全部,其實是很通常的事情。
回到大食這個名稱上,根據歷史記載來看,大約從唐代開元年間,文獻記載就已經知道了阿拉伯人的存在,比如《新唐書·西域傳下·大食》中就提到:“大食 ,本波斯地。男子鼻高,黑而髯。女子白晳,出輒鄣面。日五拜天神。”
從此,大食,就成為唐宋期間中國對阿拉伯帝國的統稱,比如在《通典》、《舊唐書》、《新唐書》、《唐會要》、《宋史》、《遼史》、《資治通鑑》等重要歷史文獻中,都把阿拉伯帝國稱為大食國。
不僅如此,中國古代史書中也詳細記載了阿拉伯帝國王朝的更迭,比如在《舊唐書·西戎傳》裡記載:“摩柯末後十四代,至末換。末換殺其兄伊疾而自立,復殘忍,其下怒之。有呼羅珊木粗人並波悉林舉義兵,應者悉令著黑衣,旬月間眾盈數萬。鼓行而西,生擒末換,殺之。遂求得奚深種阿蒲羅拔,立之。末換已前謂之白衣大食,自阿蒲羅拔後改為黑衣大食。”
可見,當時中國已經把服色尚白的大馬士革倭馬亞王朝稱之為白衣大食,把服色尚黑的巴格達阿拔斯王朝稱之為黑衣大食。
不過,小奔在這裡要補充一點的就是,網上經常看到有人講白衣大食、黑衣大食和綠衣大食。事實上,在中國古代,並沒有“綠衣大食”的說法。
所謂的“綠衣大食”是指建都於埃及開羅的法蒂瑪王朝,法蒂瑪家族自稱是哈里發阿里和先知女兒法蒂瑪的後代,這個家族中叫歐具杜拉的於909年,脫離阿拔斯王朝統治自立為哈里發,直到1172年被薩拉丁所廢。
這個王朝因為服色尚綠,後來被稱為綠衣大食,但是在中國古代歷史記載中,其實是沒有這個稱呼,只是今天的人附會黑衣大食和白衣大食的稱呼,發明出來的而已。
回覆列表
不請自來。首先要說明一下“大食”正確讀音是“da yi”,均為第四聲,是波斯語“Tay”的音譯。
Tay本是聚居在古代波斯地區的一支阿拉伯部落的名稱,由於該部落長期和波斯人接觸,波斯人就將整個阿拉伯人都稱為Tay。唐朝時期華人是透過波斯瞭解和接觸的阿拉伯世界,因此,透過音譯也統稱阿拉伯部落及之後的阿拉伯帝國為“大食”。
其實在唐朝文獻顯示,對於“大食”,還有“多食”、“多氏”、“大寔”等寫法,只是到了宋代,基本統一寫成“大食”。不過宋代的“大食”很多時候已經不是指阿拉伯人了,而是多指現在新疆地區的“喀喇汗王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