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健康運動中心馮春雷
-
2 # 灣區追夢
1.由於孩子吸吮力氣不足,應耐心餵養:一般出院初期,一次餵奶多是需要30-40分鐘。
2.剛出院回到家的寶寶,頭兩三天內,其每餐的餵食量先維持在醫院時的原量不必增加,到適應家裡的環境後再逐漸加量,因為環境的變遷對幼兒的影響是蠻大的,尤其是胃腸的功能。
3.餐多量少及間斷式(每吸食一分鐘,將奶瓶抽出口腔,讓寶寶順順呼吸約十秒鐘,然後再繼續餵食)的餵食方式,可減少吐奶發生及呼吸上的壓迫。
4.可餵食 早產兒 奶粉 ,以促進消化及增加營養吸收。
5.早產兒對溫度及變遷亦是很敏感的,所以要注意體溫的保持及溫度的衡定性以免致病。
6.定期回醫院追蹤檢查及治療:如視聽力、 黃疸 、心肺、胃腸消化、及接受預防注射等。
有一些不同。早產兒尤其是小於 32 孕周的極早產兒需要良好的新生兒救治條件,故對有條件者可轉到有早產兒救治能力的醫院分娩。生產中應吸氧、持續胎心監護。
分娩時可行會陰側切,但不使用產鉗;早產胎位異常者,權衡孕周及新生兒存活利弊可考慮剖宮產。早產兒出生後適當延長 30~120 s 後斷臍帶,可減少新生兒輸血及減少新生兒腦室內出血。
寶寶早產常讓父母措手不及,因為發育得不成熟,還不能獨自適應外面的世界,需要在醫院呆很長一段時間。媽媽生完寶寶卻不能陪在孩子身邊,的確是一種煎熬,待醫生告知可以出院,終於可以把孩子帶回家,可以時刻看著他的臉,看著他長大,心情自然喜悅而激動,但也會有很多的焦慮和擔心。
沒有經驗的新手父母,面對嬌嫩的早產兒,尤其胎齡小於 28 周的早產兒,擔心是正常的。事實也是,早產寶寶出院後的護理和隨訪確實很重要,希望此文能給這些父母提供一些幫助。
據中華醫學會 2005 年的統計,早產兒的發生率由原來的 5% 上升至 8.1%,美國早產兒的發生率為 7.1% 到 17.9% 不等,總體來說早產的發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工作中也發現,近些年由於試管嬰兒的發展,雙胎及早產也越來越多,且胎齡 28 周以下寶寶的所佔比例也明顯上升。隨著醫學的發展,以前一些無法救治的孩子也得到了救治,早產兒的存活率也在上升,我院存活的早產兒最小胎齡為 24 周,體重只有 600 g,伴隨的是護理難度的增加。
養早產兒,尤其是胎齡小於 28 周的早產兒,除了需要醫生的責任心、細心、耐心之外,父母的信心、決心也非常重要,家屬的態度也會影響醫生的治療方案。
早產兒在醫院需要度過呼吸關、感染關、黃疸關、營養關、貧血、顱內出血等諸多關卡,才能熬到出院,但出院並不完全等於完全的平安。父母歡喜地把寶寶接回家後,仍有一些寶寶由於餵養、感染等問題再次入院。
由於早產寶寶有許多自身的特點,需要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耐心,不能完全像足月兒一樣護理。國外有種很人性化的家庭式袋鼠病房,出院前讓父母住在這種病房學習照顧寶寶,掌握寶寶的生活規律,給父母和寶寶一個過渡期,以便更好的適應家裡的生活,這應該是一種趨勢,但在不具備這種條件的情況下,醫生只能多做指導,父母們也要主動學習。
以下幾點是早產寶寶出院後的注意事項。
1. 合理餵養
推薦母乳餵養,母乳不但有更好的營養優勢,還可以為寶寶提供保護性抗體,降低感染的機會,壞死性腸炎是一種很兇險的疾病,好發於早產寶寶,母乳餵養也能降低發病風險。但和足月兒不同的是,單純母乳餵養對有些早產兒熱卡不夠,需要新增母乳強化劑,這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
如果沒有母乳推薦早產奶粉餵養,它比普通的嬰兒配方奶粉熱卡更高,更能滿足寶寶的營養需要。現在推薦按需餵養,而不要定時定量,回家後初次餵養量按醫生的建議,日後逐漸增加,至於早產奶餵養多久沒有統一的標準,一般推薦喝至糾正胎齡的身高體重趕上正常同胎齡體重及身高就可換嬰兒配方奶粉。所以早產寶寶需要在門診定期隨訪,根據體重及身高的生長髮育情況再決定是否需繼續喝早產奶。早產寶寶的營養也不能操之過急,一般 2 歲左右完成追趕生長。
2. 預防感染
早產寶寶因為各個器官發育欠成熟,包括免疫系統,所以更容易感染。寶寶出院後,全家都歡天喜地,親戚朋友少不了探望,有的還喜歡摸摸寶寶,親親寶寶,其實這樣很容易交叉感染。護理寶寶一定要多洗手,少去公共場合人多的地方,大人有呼吸道疾病最好隔離,家裡也要注意通風。
3. 注意呼吸
胎齡比較小的寶寶常有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就算不需要吸氧了,吃奶後仍有可能出現氣促、青紫,一旦寶寶吃奶出現這些症狀,建議休息觀察一下,可以在家裡準備一個氧氣袋以備急用,並最好找醫生看看,有些可能需再次入院。
4. 注意體溫
早產兒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善,易受外界環境溫度的影響,所以保暖要求更高。有條件的可以把室溫控制在在 25 到 27 攝氏度,在達到足月兒的體重之前,在同樣的氣溫下要比足月兒多穿一件,也就是比大人多穿 2 件,同時要摸摸孩子的手腳和和後背,如果溫暖而不出汗就比較合適。
5. 新生兒撫觸
父母在寶寶出院之前可看一些有關撫觸的影片,也可向護士學習撫觸的相關動作要領,撫觸動作簡單易學,有利於寶寶的身心發育,有利於增進母子交流,何樂而不為呢?
6. 眼底檢查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如果失明將是遺憾終生。
早產兒視網膜血管生長未完成,生後血管異常生長可導致視網膜病,多數早產兒住院期間需要吸氧,氧氣是把雙刃劍,既可救命,也可能致病,吸氧會增加早產兒視網膜病的風險。
國家規定,胎齡小於 34 周或體重小於 2 000 g 的早產兒或體重大於 2 000 g 曾經接受機械通氣或 CPAP 輔助通氣、吸氧時間較長者均需要進行眼底篩查,初篩時間為生後 4 到 6 周,之後按眼科醫生意見隨訪。
7. 聽力檢查
先天性的聽力障礙往往影響語言的發育,所以要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一般早產兒出院前應完善聽力篩查,通不過需到耳鼻喉科定期隨訪。
8. 顱腦檢查
部分早產兒有顱內出血或腦白質軟化的併發症,出院後仍需神經內科隨診評估腦損傷的嚴重程度。如果發育落後明顯,可儘早行康復訓練。
9. 兒童保健
早產寶寶出院後應定期兒童保健科體檢,監測生長髮育情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補充鈣劑及維生素,且早產寶寶易出現貧血,應在醫生指導下適當補充鐵劑、定期監測血紅蛋白變化。
10. 其它
另外,還有些早產寶寶由於靜脈營養時間長易出現膽汁淤積綜合徵,注意大便顏色,定期消化科隨診。早產寶寶腹股溝疝、隱睪的發病率很高,也要定期到普外和泌尿外科隨診。
早產寶寶需要爸爸媽媽更多的呵護!寶寶出院後的護理,需要更多的責任心和耐心。寶寶是家裡的開心果,爸爸媽媽在享用果實的同時別忘了接著灌溉,希望每個早產寶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