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Garfielder

    從歷史上看,中原農耕文明的經驗是:

    其一:國家進行長期的武裝力量建設。這就意味著經濟發展水平要跟上。否則,就要付出人口巨量減損的代價保衛政權。

    其二:有效的軍事管理體系。著名的有以下幾種:府兵制;三衙管軍制;衛所制;八旗-綠營兵制等

    其三:選將得人

    其四:親愛的皇帝們不瞎折騰

  • 2 # 雲中仰臥

    這個問題問的太泛泛了。

    在區域性戰爭,戰役或者說戰鬥中,指揮員、兵力數量、士兵的精銳程度、武器裝備、地形、天氣甚至是運氣都能左右戰場的勝負。

    而像秦滅六國,一戰,二戰這種全國性的大範圍戰爭,打得就是綜合國力了。

    舉例來看

    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趙括就是一個背鍋的。趙王不知道廉頗比趙括強麼?趙王當然知道廉頗強過趙括太多,為什麼要換掉廉頗?因為趙國打不下去了。長平之戰是分水嶺。

    長平之戰以前,秦趙都是有統一的機會,秦華人口約400萬,戰場兵力約55萬。趙華人口約350萬,戰場兵力約45萬(個人對這個資料存疑,因為按照當時低下的生產能力,這個兵民比例不合理)。長平這場秦趙決戰打了三年,按照一般的情況,秦國400裡的補給線,趙國200裡的補給線,應該是秦國先被拖垮。實際卻恰恰相反,在本國糧食儲備已不足以供應長平前線的情況下,趙國被迫向富庶的齊國求援,“(齊)王建立六年(公元前260年),趙無食,請粟於齊”。在綜合國力的比拼中,趙國敗下陣來。趙王從全域性角度考慮催促廉頗速戰,而廉頗則是從戰場情況考慮,認為主動攻擊無異於孤注一擲的賭博,於是拒絕主動出戰。此時,作為趙氏宗室的趙括,頭頂名將趙奢之子的光環,又有“精通兵法”的名聲,在“將二代”之中自然屬於佼佼者之列,偏偏秦國派出的間諜也釋放出了“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的謠言,遂讓趙孝成王下定決心,以沒有實戰經驗的趙括代替廉頗出任前線主將。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如果不換廉頗,趙國有希望獲勝麼?當然沒有,即使廉頗堅守的時間再長,最後趙國的下場也是糧盡兵潰。

    二戰時期,日本以小博大,先攻中國,再打東南亞,氣勢不可一世,攜勝勢偷襲珍珠港,打了美國一個措手不及。而美國憑藉國家自身的地理優勢,用雄厚無比的國家綜合實力,全球最強的工業生產能力一步一步的扳回了劣勢,反推日本本土。然後又是靠綜合國力研發出原子彈,在日本種了2個蘑菇,迫降了日本。在整個太平洋戰場進行的同時,美國還在援助著英國,蘇聯,中國。

    這裡所說的綜合國力包括但不限於:國土面積、人口基數(高素質並對國家認同的人口)、國內自然資源、基礎建設(機場、港口、鐵路、公路、戰略物資儲備等等)、科技實力、政治實力(組織動員能力、外交能力)、經濟實力、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以及能力、軍事實力……

    綜合以上,目前全部都符合的貌似只有中、美、俄。

    所以,結論就是:想打贏就盡最大的可能建設,發展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入8000,全款買奧迪Q3後,養的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