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片刻閒影

    蒙太奇定義

    先說說蒙太奇這個詞,來源法國montage一詞,最早的意思本是建築術語——腳手架,而後又引申為結構、組裝、安裝的意思。電影的基本元素是鏡頭,而連線鏡頭的主要方式、手段是蒙太奇,而且可以說,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獨特的表現手段。經過不同的處理以後的鏡頭,也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用什麼樣的方法連線排列在一起的鏡頭,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方法和手段,就是蒙太奇。

    如果說畫面和音響是電影導演與觀眾交流的“語彙”,那麼,把畫面、音響構成鏡頭和用鏡頭的組接來構成影片的規律所運用的蒙太奇手段,那就是導演的“語法”了。對於一個電影導演來說,掌握了這些基本原理並不等於精通了“語法”,蒙太奇在每一部影片中的特定內容和美學追求中往往呈現著千姿百態的面貌。蒙太奇對於觀眾來說,是從分到分。導演用來講故事的一種方法;看的人總希望故事講得順暢、生動,富有感染力又能調動起觀眾的聯想,引起觀眾的興趣,這些要求完全適用於蒙太奇。

    蒙太奇的分類

    說到蒙太奇,不得不提到前蘇聯的幾個人,但電影剪輯的出現是追溯到美國導演格里菲斯的,他將兩個不同的鏡頭組接在一起,完成了敘事和劇情的延續,蒙太奇學派的出現,大大改變了剪輯講兩鏡頭拼接在一起的原始意義,蒙太奇流派和意識流流派也是緊緊聯絡在一起的。

    分類表現蒙太奇和敘事蒙太奇,其中又可細分為心理蒙太奇、抒情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複蒙太奇、對比蒙太奇、隱喻蒙太奇等等。

    蒙太奇的作用

    導演根據他對生活的分析,最能闡明生活實質的,最能說明人物性格、人物關係的,抒發自己的情感和見解,將鏡頭組合在一起,經過分解與組合,保留下最重要的、最有啟迪力的部分,獲得最生動的敘述、最豐富的感染力的影片鏡頭。基本上有下面幾個作用

    1.透過鏡頭、場面、段落的分切與組接,對素材進行選擇和取捨,以使表現內容主次分明,達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2.引導觀眾的注意力,激發觀眾的聯想。能夠規範和引導觀眾的情緒和心理,啟迪觀眾思考。透過鏡頭更迭運動的節奏影響觀眾的心理。

    3.創造獨特的影視時間和空間。

    4.使影片自如地交替使用敘述的角度,如從作者的客觀敘述到人物內心的主觀表現,或者透過人物的眼睛看到某種事態。沒有這種交替使用,影片的敘述就會單調笨拙。

    蒙太奇的種種作用,使幾代電影藝術家、理論家深信“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基礎”,“沒有蒙太奇,就沒有了電影”,認為電影要採用特殊的思維方式——蒙太奇思維方式。 

  • 2 # 神秘的人

    什麼是“蒙太奇”?

    蒙太奇(Montage)確實是法語單詞的音譯。

    蒙太奇原本是建築術語——腳手架,而後又引申為結構、組裝、安裝的意思。

    在美術裡則是一種拼貼的風格。比如:

    最後,“蒙太奇”進入電影領域,並逐漸發展出“剪輯”之外的其他深意。

    電影裡的“蒙太奇”

    剪輯的誕生

    早期的電影,如《火車進站》,只是對現實景象的的完全重複。不管是盧米埃爾兄弟的公開放映,還是愛迪生的單人觀看,都似乎只是單純的片段。

    可是受僱於愛迪生拍攝短片的助手埃德溫·波特(Edwin Staton Porter)卻搗鼓起了電影剪輯實驗,他將不同空間的兩段畫面拼接在一起完成敘事。前面是一個救火車的鏡頭,後面接上一個婦女在著火房間(佈景)內的鏡頭,觀眾居然也看明白。他驚人地發現原來銀幕上居然並不需要顯示出從頭到腳整個人的全身畫面,拼接在一起的兩個鏡頭可以在觀眾的腦子裡創造出上下文關係

    剪輯誕生了!這一時期,一個叫大衛·格里菲斯利用剪輯的特性,拍出了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影片,最出名的兩部叫做《黨同伐異》和《一個國家的誕生》。

    蒙太奇理論

    1920年,一個蘇聯人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同一個男人的臉部特寫後面分別接上三組不同內容的鏡頭,不同觀眾感受到的情緒居然不一樣!A組觀眾看到男人在看著一碗湯,覺得他很飢渴;B組觀眾看到男人在看棺材,覺得他很悲痛;C組觀眾看到男人在看抱著玩具的女孩,覺得他很慈祥。

    這就是著名的“庫裡肖夫效應”。一個鏡頭,與不相干的另一個鏡頭剪輯在一起時,能產生出第三種含義。

    蘇聯人套用了建築工業生產中的術語,將這種鏡頭與鏡頭之間的碰撞稱為“蒙太奇”。蘇聯產生了一個蒙太奇學派,蒙太奇理論也在這一時期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蘇聯導演愛森斯坦在《波坦金戰艦》(Battleship Potemkin)中的敖德薩階梯段落就是蒙太奇理論的經典例項。

    這種技法,把剪輯師的地位提高到一個新層次。因為同樣鏡頭不同的剪輯方式可以產生完全不同的意思。剪輯師的任務不再是使觀眾察覺不出剪輯痕跡,而是運用不同的視聽手法,操縱觀眾的情緒。

    所以,剪輯 ≠ 蒙太奇

    在電影工業裡“蒙太奇”這個詞早已變成了特指“蒙太奇段落(Montage Sequences)”,是把不同時間不同空間的短鏡頭剪輯在一起的特殊做法,不是泛指剪輯。

    不同的聲音

    蘇聯蒙太奇學派除了愛森斯坦、庫裡銷戶,還包括普多金夫等人,這些人各自的蒙太奇理論都不太一樣。如果想詳細瞭解蘇聯蒙太奇學派,網上可以找到很多資料。

    二戰以後,法國影評人安德烈·巴贊提出了反對蒙太奇的觀點。他認為電影是用攝影機記錄下來的藝術,是照相的延伸,不需要人的干預,所以要崇尚自然和絕對真實,而蒙太奇卻在分解現實,違反了電影的本性。

    對此,巴贊提出了三點批判:

    A. 長鏡頭能自始至終保持空間的統一性,而蒙太奇則會把世界劈成一堆碎片。

    B. 長鏡頭能給觀眾以思考的空間,而蒙太奇則完全控制住了觀眾的情緒,缺少含蓄與令人回味的效果。

    C. 長鏡頭的機位運動是連續的,可以從多角度觀察動作,而蒙太奇則完全限制死了視線的角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想買臺15萬以下的車,現在國產車值得購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