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辰198529839
-
2 # 老千206066998
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在副省級城市合作國家計劃單列市出現較多,黨委政府人大政協四套班子下設辦公廳,市屬各局委辦及所轄區縣內設機構都是處,但行政級別不一定,有正處級也有副處級,大部分比省廳內設機構低半格。
-
3 # 855靳英
這問題得具體說,不能籠統的說市級,因為中國的市級層次多了,有省級,有副省級,有地級,有縣級。4個層級呢!你說它的內設機構應該叫什麼???
-
4 # 天山鷹
這有三種,一是直轄市所屬局,為正廳級,內設機構為處級,稱xx處。二是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所屬局,為副廳級(個別正廳級),內設機構副處級(部分正處級),稱xx處。三是部分省會城市或個別地級市所屬局,為正處級,內設機構正科級,但對外稱xx處,對外聯絡方便有面子。目前第三類科級處,部分系統已糾正,依然迴歸本位稱為××科。
-
5 # 風君子257
這種情況在不同的省市不一樣。有的省,地級市的市局的內設機構本身的行政級別是正科級,名稱也叫科。但有的省,地級市的市局內設機構的行政級別是正科級,但名稱叫處。有的地市下面的區局行政級別為副處級,其內設機構的級別為副科級,但名稱也叫處。
所以名稱叫處的,但行政級別可能是正處級、副處級、正科級、副科級。橫跨很多級別。
-
6 # 80後小公
體制內的單位,確實有這種情況,多半是歷史原因所致。
本地的接待辦就是這種情況。該單位只是一個正處級機構,按理內設科室應該叫科,可他們單位無一例外都是叫處。於是科長便成了處長,每次開會或搞活動,提到他們單位的中層,總好像來的人比別的單位級別高一點。接待外地來的同志,人家也經常誤以為接他的人是處級幹部,為此還很不好意思,經常說我們太客氣太隆重了。而領導似乎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據說,當年接待辦的內設科室也叫科,後來有位主要領導說本地接待任務重,經常派個科長去接別人顯得不太尊重,建議把接待辦的內設部門改為處,顯得好聽點,於是假處實科的設定一直保持至今。這也是本地唯一一個正處級單位內設正科級處室的單位。
本地隔壁一個地市的兩辦,前幾年也是這種情況。明明是個正處級單位,常理叫辦公室的非要喊辦公廳,下面的秘書科改頭換面成了秘書處,一眾科長叫處長,鳥槍換炮,聽著好聽有面子,實際上還是科級幹部一個。據說當初也是說為了和省廳對應領導一時興起改的。2018年機構改革,這個地市兩辦改回了辦公室,算是迴歸了正道。
總體來看,普通地市市直機關內設科室叫處室的不算多,少數因各種原因保留至今,已成為地方特色,並不是普遍現象。
事實上,真正有資格將市直機關內設機構設為處的,一般只存在副省級以上城市。副省級城市的市直部門一般是副廳設定,部門主要領導是副廳級,中層正職則是正處,副職為副處,因此將內設機構設為處室可以說名正言順。
-
7 # 農民工歪說古今
這個似乎並不複雜吧?處長是職務、正科是級別,二者之間並不矛盾。在正省部級機關,一般情況下廳(司)長就是廳級、處長就是處級,是沒有提問者所說的這類情形的。
可是,到了地級市就不同了,因為地級市本身才是正廳級建制,下屬各局、委、辦的正副職一般是正處、副處,再往下各處室的處長、主任等等並不是處級、而是科級。換言之,地級市下屬局、委、辦的處長這個職務只是科級職務,並不能因為名稱中有個“處”字,就將其視為“處級”。
處只是部門名稱,不代表其本身的級別。如副省級市下屬局、委、辦的處室,雖然也叫“處”,卻比地級市的處要高一級、屬於副處級建制,處長是副處、副處長則是正科。至於事業單位的“處”,就更加是“級別”不一了。如某些副處級建制的醫院,醫務處、人事處等等,正職只是管理崗八級而已、只相當於行政編制的副科……其副職則是管理崗九級、只相當於行政編制的科員級別!而正處級建制的醫院,醫務處、人事處等等,正職卻是管理崗七級、相當於行政編制的正科,副職則是管理崗八級、相當於行政編制的副科。
到了縣一級,下屬局、委、辦本身才是正科級建制,所以局以下不再設處,而是直接設科。雖然叫“科”卻也同樣不是科級,只相當於以前的“股級”。
處作為部門名稱出現時並不代表其本身的級別,是處這個部門的主官、那就是處長,其實際行政級別可能是正處、也可能是副處或正科。就以市局的處長為例,直轄市市局的處長是正處、副省級市市局的處長是副處、地級市市局的處長則是正科,但他們都是處長。總不能因為其所在的處是副處級建制,就管人家正處長叫“副處長”吧?所以,地級市市局的處長雖然只是正科職,卻是如假包換的處長,人家明明是處長,總不能管人家叫科長吧?
回覆列表
縣(區)局的內設機構都叫科,是股級。市局的內設機構是科級,如果也叫科,級別的高低就容易搞混了。其實以前縣(區)局都叫科,內設機構叫股,但股級其實就是科員,不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