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優媽要努力

    個人答案僅供參考。

    身高158、體重40.4公斤,高跟鞋34尺碼,腳偏瘦,高跟鞋不跟腳。買高跟鞋:34尺碼的剛開始會夾角,但後來穿著就鬆了,35的一開始剛剛好,但後期容易大,所以一般還是會買34尺碼的,只是剛開始受的罪也比較多一些。

    方法:

    1、穿船襪(無腳後跟的船襪)。一般帶有腳後跟的船襪會比較大,我穿的時候總是容易掉,後來在淘寶上發現一款襪子,感覺很不錯。

    2、墊矽膠半碼墊。鞋子慢慢大的時候,會墊上矽膠半碼墊,比較舒服。

    3、新鞋子的磨合期。剛買到的新鞋子都會有磨合期,磨合期結束之後也就差不多了。

    在我的記憶裡,我媽幾乎沒買過高跟鞋和口紅,記憶中就只有那麼一雙黑色的高跟鞋,所以那種偷穿高跟鞋帶來喜悅的時間並不長。

    後來再接觸到高跟鞋是我姐工作之後她買給自己的高跟鞋,對於高跟鞋的喜歡我一直掩飾在自己的心裡,有的時候會刻意的問她幾句,她都會很主動地讓我試,她是一個很時髦的人,所以在她的眼裡自然覺得我太乖也不好,她會在我讀大學的時候、畢業之後鼓勵我化妝,鼓勵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一直都覺得她可以輕易的駕馭高跟鞋,她的高跟鞋一直都很高,大概7釐米以上的樣子。

    在經過這麼幾次之後,雖然我喜歡高跟鞋,但我不盲目買各式各樣的高跟鞋。

    第一,自己沒那麼多錢;

    第二,高跟鞋和其他喜歡的東西相比,地位自然下降一些;

    第三,高跟鞋的舒適度很難把握,尤其是對於我這等不勾鞋的瘦子。

    起初,我對高跟鞋除了喜歡,其他方面是一無所知的,我一直以為穿著細高跟鞋就能很輕易的走路,但我不知道的還有很多:比如質地、款式、品牌、跟高的區分等等。

    所以在學穿高跟鞋以及如何理性的購買高跟鞋這條路上我用了很長的時間,也花了很多恩冤枉錢。

    大學因為社團和學生會的關係,有的時候需要穿正裝參加社團活動,自然需要黑色高跟鞋來搭配,購買高跟鞋也就成了逛街時必要的逛街專案之一。

    最開始我去借學姐的高跟鞋,但抱歉的是學姐的高跟鞋我幾乎穿不上,即使當時試穿覺得還可以的時候,一旦邁出那個小平房,到了活動現場,也不知道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總覺得很難受。

    後來,我覺得總是麻煩別人、總借別人的東西也不好,想著以後肯定是要穿高跟鞋的,就決定買一雙屬於自己的高跟鞋。

    那天我和同學一起去了我們經常逛街的商場,我選擇了一款價位適中的鞋子,老闆說最小的尺碼就是35的,因為漆皮高跟鞋鞋面稍微硬一些,所以試鞋的時候覺得大小、款式也都還不錯。

    但沒想到,之後的活動中用到這雙高跟鞋,穿著還是感覺很不舒服,於是索性一直放在了宿舍裡。

    那時我不知道高跟鞋一般是要比運動鞋小一個尺碼的。

    工作之前一直沒有練習過穿高跟鞋,所以在面對穿高跟鞋的時候沒有了思緒,覺得怎麼穿都不舒服,後來我想了想覺得可能是尺碼真的不合適,於是在那個暑假裡,我用自己在學校做兼職的一部分錢買了一雙名牌高跟鞋,比之前的小一個尺碼,但這次又是一次慘重的失敗案例,因為這次我忽略了鞋的跟高,忽略了鞋子的材質。

    不過那個時候雖然這雙高跟鞋花了我很多的錢,但我從來沒想過換貨或者退貨,因為我一直抱著以後也許就就能穿了的態度。

    從那以後,也就是說直到畢業前的面試我都是帶著高跟鞋到現場時,臨時去換的。

    這兩雙鞋從買回去之後我一次都沒有穿過,畢業的時候我又帶回了家。一雙擱置了一段時間後發覺款式、質地、尺碼各個方面都覺得不適合於是就扔掉了,另外一雙則送了我姐。

    工作之後的第一年,因為每天都需要穿工裝,為了讓西裝穿起來看著不那麼邋遢,我開始學習穿高跟鞋,從最開始總覺得鞋子要掉、磨腳、增加各種鞋墊(那個時候腳磨的痕跡如今還在)到後來穿著舒適真的是著實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

    我第一次買的鞋子是一雙3釐米淺口黑色高跟鞋,到後來的5-7釐米的黑色淺口單鞋,款式都是比較簡單的尖頭細跟鞋。

    因為工作關係,我買的高跟鞋都是黑色的,但不得不承認黑色鞋子是百搭鞋。

    鞋子的材質、款式對於鞋的舒適程度有一定的影響,從另外一方面也能體現自己審美觀的不斷變化。

    工作之後開始學習穿高跟鞋到去年,我總喜歡備用一雙高跟鞋,但後來發現最習慣穿的還是那麼一雙高跟鞋。

    除去特別夏天和冬天,一年基本上一雙黑色淺口高跟鞋單鞋就足夠了,畢竟也不是每天都穿高跟鞋。

    我一點點的從自己的過往經驗中梳理出屬於自己的購物方式,屬於自己的著裝風格,屬於自己的斷舍離方式。

    再來講斷舍離

    面對買買買的時候總有一些衝動

    網購vs實體店

    網購的好處是商品多,可選擇性多,但也容易挑花眼、有的時候也容易產生煩躁情緒覺得時間被浪費了好多;

    實體店的好處是可以現場試穿,但可選擇性相對來說較少,有的時候因為價格各方面的問題而猶豫再三。

    網購因為交了不少學費,漸漸地也總結出一些經驗。

    一、材質、尺碼資料、品牌、買家評價

    網購時可以進行品牌選擇,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品牌以外還是有很多品牌價效比都是比較好的,在選擇時需要理性的對待,畢竟每個人的風格不一。之外,仍需根據材質、尺碼的資料來判斷衣服的質量。

    比如:棉麻衣服尺碼一般偏大,像我這樣偏瘦的妹子在選擇時就更加要注意、我會在款式的基礎上留意胸圍和肩寬,如果偏大一點,一般情況下也會直接被pass,款式再喜歡也不能將就。

    網上的買家評價我一般會選擇性的看待,畢竟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更何況很多人對自己的身材資料瞭解不一,只是根據(S/M/L/XL或者鞋子大小號碼)尺碼進行的經驗選擇,所以網上評價一般我只會選擇看帶有圖片的上身效果圖。

    如此判斷,一般網購的衣服或者鞋子選擇退換貨的機率就減少了很多。

    二、一時衝動買了很多怎麼辦?

    非理性消費的時候總會被外表衝昏了頭腦,因為不能試、圖便宜或者好看,買回來後束之高閣,幾乎就沒有穿過或者用過,忽略了衣物的實用性。

    《斷舍離》、《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風靡一時,我也看了相應的影片、買了相應的書籍,但發現對於總是抱有“不捨得扔掉”心態的我一時半會適用的可能性不大。

    我的房間不亂,但東西也足夠多,所以幾乎每天下班之後我都要花時間整理。

    扔掉吧,捨不得,不扔吧,用處不大,佔地方,對於我等型別的人,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慢慢來,分階段來。每次都會選擇一部分先處理掉,之後再進行一步一步的清理。經驗告訴自己,這些所謂的『以後說不定有用處』的物品最後大部分都沒有發揮原來的用處。

    期初我扔掉了各種好看的包裝盒、之後又把自己平時習慣順手買來的本子和書籍送給了同事的孩子、將幾乎沒有背過的單肩包送給了妹妹、將後來又增添的兩雙不適合自己的高跟鞋(一雙鞋跟還是有一點高,一雙跟太細),送給了我姐。

    高跟鞋帶來的自信

    我一直都認為穿細高跟鞋(不是特細的那種)的女人很優雅,而且在氣場提升方面會有一定的作用。

    工作的時,每週週一我基本上都會選擇穿高跟鞋。

    第一,穿上高跟鞋的時候步行的速度不會過快,感覺整個人會精神很多;

    第二,更加註意自己的著裝,會稍微修飾自己,因為這樣才能配得上高跟鞋帶來的氣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超深的地下空間積水排水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