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成風水故事

    清明這一天,是仲春與暮春相交接的一個時節。

    每到這個時候,思念逝去親人的滋味愈來愈濃。人們在這個節日踏青,祭拜祖先,公祭英勇的烈士。

    那麼,關於清明節的習俗,有著上千年的文化歷史。還有哪些呢?一起來往下看看吧!

    踏青

    這種踏青也叫春遊,古代叫探春、尋春。

    清明,正是春回大地的時節,光陰也一天天的亮起來,一片生髮之象。人們經過漫長冬日,扶老偕幼,在山鄉野間遊樂一番。去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活動一下筋骨,散發鬱結,放鬆心胸,在綠樹花叢翩翩起舞,甚是曼妙!

    插柳

    清明節的柳樹,正是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

    折下幾枝柳條,編成帽子戴在頭上,據說是紀念發明各種農業生產工具並曾"嘗百草"的神農氏。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框、屋簷上,不僅是時尚的裝飾,而且因為清明人們掃墓,也是鬼節,據說還有有祈福辟邪之效。

    碰雞蛋

    清明還有“碰雞蛋”的習俗,這天大人將煮好的熟雞蛋給小孩子們,拿到街上,帶到學校裡,蛋殼上畫上美圖,雞蛋互碰,誰的雞蛋先破,誰就算輸了,自己吃掉。

    每年有孩子拿成生雞蛋,名字很有意思,也叫“鬥雞卵”。

    放風箏

    古時也把清明節稱為“風箏節”。人們就認為,清明的風很適合放風箏,若某人生病可將其病況寫或畫於扎制的風箏上,用線繫著風箏在空中放飛,讓它飛至高空就拉線剪斷,自己的穢氣,疾病災難便會隨著風箏一起飛走了。

    後來,風箏亦逐漸發展成廣為流行的郊遊娛樂活動。

    盪鞦韆

    鞦韆最早叫"千秋",相傳為春秋時齊桓公從北方民族山戎所傳入,皇宮裡也安設鞦韆供皇后、嬪妃、宮女們玩耍。後來成了鄉間普遍的兒童遊戲,發展到如今的公園和遊樂場一種健身,競技遊戲。

    木架上懸掛兩繩,下拴橫板而成。一人或兩人,做,或立於踏板,旁邊有人助動,前後擺動,在空中起飛盪漾。

    蠶花會

    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

    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有迎蠶神、搖快船、鬧臺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岸上的,和岸下的活動。

    蹴鞠

    蹴鞠的發源地是山東淄博,相傳蹴鞠早於商代已有,戰國時期流入民間,至漢代更成了軍中用以練身習武,並列於兵書。

    蹴鞠,就是現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人們參與其中,既鍛鍊了身體,又傳承了兩千多年的民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做好家庭影院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