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福兮壽長

    據我知道的在文化大革命開始的老三167年六八年六九年這我知道小學生,中學生這都屬於老三屆畢業生統稱他們就是過文化大革命,響應毛主席號召,上山下鄉大有作為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這就是老三屆!

  • 2 # 跟著感覺走一一晉人

    老三屆專指1966屆、1967屇、1968屆初中和高中畢業生,只限中學,不包括小學、中專技校、半工半讀和大專院校。

    因為文革的原因,全國在校生(含大丶中、小學)都停課鬧革命,自文革開始的1966年至1968年這兩年裡學校的招生、畢業生分配和升學等工作處於停滯狀態,這兩年裡包括破四舊丶大串聯、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9次接見全國紅衛兵等,是文革以來最熱烈時期,到1968年年中,全國形勢趨於穩定,老三屆共六個年級學生幾乎同時分配,三個面向主要是農村丶邊彊、䢖設兵團和工廠,其中絕大多數學生去了農村插隊落戶和生產建設兵團,極少數人去工廠。到明年所有老三屇全部到達7O歲,其中最大者應在75歲左右即當年高三學生,最小者當年初中一年級學生7O歲。在幾十年時間裡,老三屇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老三屇專指文革開始那年在中學裡上初一到高三這六個年級的學生,換句話說就是本應1966年畢業的初三和高三、本應1967年畢業的初三和高三、本應1968年畢業的初三和高三的學生,因當年暫停升學和畢業,這三屆六個年級學生統一從1968年夏季開始分期分批離校分配工作。

  • 3 # 正氣全

    我六八屆初中畢業,68年10月25日上山下鄉當知識,二年後參軍入伍,我哥67屆初中畢業幸運的分到工廠工作,我姐68年護產學校中專畢業,分到偏遠山村公社醫院工資28元,我父親68年底被迫下鄉,母親,弟妹4人插隊落戶一偏遠山區,從那時開始一家7口人四分五散飄流四方,父親70年7月50歲含冤去世。

  • 4 # 五侃六哇

    “老三屆”指的,是文革開始三屆(六八、六七、六六年)初中、高中、中專、中技畢業生。前述兩屆都因運動沒上課,只分別學了一年、兩年的課程。

  • 5 # 奇文高叟

    對於這個問題,大概是我最有發言權了。因為我就是老三屆中的六六屆高中畢業生。老三屆分高中老三屆和初中老三屆。那麼老三屆是怎麼來的呢?六六年發生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我當時正值高中畢業。第二天就要參加高考了,可是誰也不曾想到,就在當天的晚自修下課時,學校突然宣佈:高考延遲一個月,學生全部參加文化大革命。一時間,在學生中就組織起了大大小小的紅衛兵組織不計其數,大字報、大辯論、大批判鋪天蓋地而來;隨後又來了個全國性的紅衛兵大串連,隨後在全國各地又開始了大規模的派性武鬥,形勢徹底地失控了。爾後城市的學生都參加了上山下鄉運動,農村的學生也都回到了各自的老家。雖然後來在全國的學校中也零零落落地開始了復課,但是學校的上課極不正常,老師也根本無法管理學生,讀的書基本上也都是一本毛主席語錄,考試也不用考了,上中專、大學也靠推薦了。直到一九七七年,全國招生才實行了考試製度。這一折騰就是整整的十一年哪!所以說,老三屆是特指六六年、六七年、六八年那三年的高、初中的畢業生,他們才是恢復高考時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培養的真牌實底的中學生。其實在老三屆中,六七屆的中學畢業生只讀完了中學階段兩年的課程,六八屆的就只讀滿了一年,只有六六屆的畢業生才是滿打滿實地讀完了中學階段三年的全部課程。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在畢業生前面要加一個“老三屆”呢?因為文化大革命後的十一年間,他們已經被迫輟學了,有的年紀已經三十幾歲了,這時才來了個“恢復高考”,這時的他們還不“老”嗎?

  • 6 # 腦細胞思維

    66年高三畢業,本應該考大學,結果去內蒙插隊,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獨生子女,回城工作,住房等都是最差的,下崗……所以說,命運是會捉弄人的!

  • 7 # 高原山鷹

    “老三屆”特指“文革”元年至1968年畢業的初高中生,在“學生要造反,教育要革命”的背景下,有高校老大哥的帶領,“老三屆”在造反中畢業,在革命中成長。到九大時,“老三屆”已成為“到農村去、到邊疆去”的先鋒,直到1978年黨的三中全會後,“老三屆”才大規模陸續回城。這時的他們找工作、考大學、忙家業,輕狂變蒼桑,務實又奮進,可以說改革開放前30年,“老三屆”確實是有生力量,他們中的精英不少成為國家棟梁。如今健在的“老三屆”都已年過70,人生暮年,回望來路,也許有遺憾、有不平、有不如意,但作為時代產物,“老三屆”的奉獻是肯定的。

  • 8 # 笑看東籬

    老三屆,是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派生出來的“史無前例”的專用名詞;是“文化大革命”的“豐碩成果”;是全世界考試的故鄉——中國停止考試的畸形產物!

    △老三屆,就是指1966年、1967年、1968年這三年依次畢業的高中、初中畢業生。其他的中專、技校畢業生不在其內。

    用當年老三屆的話來說,生不逢時,趕上了“文化大革命”,實在不幸加倒黴。最倒黴的是1966年高中畢業生,已經準備好了迎接高考,琢磨出了升學志願,突然間通知,為了參加“文化大革命”運動,高考推遲,何時考試,另行通知。已經拿到了高中畢業證,卻在學校苦苦等待了二年,全身心地參加了運動……直到十一年後的中年時期,才聽說恢復高考。其他屆別,依次類推。

    初高中各三屆,都趕在1968年同時離校,成堆成山的學生大軍湧向社會,幸虧中國山大鄉多,“上山下鄉”成了好去處,遼闊天地,再多也能容納。

    △直到恢復高考前,全國積壓了一千六百多萬知識青年在山區、在鄉下。

    1977年冬恢復高考,國家沒有忘記這三屆畢業生,把十年來積累下的麻煩和羅亂,做了積極的承擔化解。國家正式發出檔案,這三屆的高中畢業生,年齡放寬到30週歲;婚否不限;已經工作的,可以帶工資上學;同等分數,優先錄取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統稱為照顧“老三屆”。從此,“老三屆”的叫法開始出現!

  • 9 # 老於39917

    高中,初中,66.67.68年的應屆畢業生。因文化大革命,都未按時畢業,離校。都是68年底69初下鄉或回鄉當知青了。我就是初67級的。

  • 10 # 年青的一一過來人

    老三屆指的是1966年丶1967年丶1968年的初丶高中畢業生,但真正學完初丶高中所有課程的只有1966年畢業的初丶高中生,當年(1966年)他們已開始備考高中和大學。其他二屆並末完成學業。

  • 11 # 博士7405

    我個人認為,老三屆是特指的是66,67,68年畢業的中學(包括高中)並且去了上山下鄉的知青,不包括繼續升學的學生。實際上就是文革後首批上山下鄉的知青。他們大多數人都是在69年初去上山下鄉的,有去農場(這裡包括去生產建設兵團的)的,也有去農村插隊落戶的。

  • 12 # 開心的老人

    老三屆指的是上世紀66、67、68年的高中畢業生。因為那三年國家沒有高考,所以高中畢業生沒有升學的機會。自69起大學開始經推薦入學招生,採用社來社群去的原則,又叫工農兵學員。恢復高考後,為了照顧那三年的高中畢業生,允許那三年的高中畢業生參加高考,所以叫老三屆。只是高中畢業生,沒有初中畢業生。

  • 13 # 物理佬75957

    所謂“老三屆”,是指1966年6月在讀的初一至高三的學生(中學生)!

    老五屆,就是1966年6月在讀的大專院校的學生(大學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朋友馬上快結婚了但欠我幾千塊錢沒還還用給他上彩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