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帕丁頓暖男

    經濟學家大多偏悲觀且樂於發聲,所以市場不缺悲觀的預測,稍有風吹草動就會有人預警蕭條將至。

    持凜冬將至觀點大多指眼下一方面監管收緊,通道被徹底堵死,信託資管哀鴻遍野。另一面,央行手緊,M1M2增速放緩。過去習慣的盈利模式突然不會了。

    但是,分析不能脫離現實基礎。從時間維度看,近幾年部分金融行業資金空轉,過度繁榮,持續於盛夏當中。近期的收緊不過是連續幾波秋季降溫而已。2017全年金融業增加值4.5%,比上年少1.2個百分點,確實出現較大回落。分季度看,2017四季度金融業增加值為16302億元,增速4%,比2016年同期快0.2個百分點,比2017年二季度快0.8個百分點。從資料來看,僅僅是波動性放緩,而非急速下跌。

    按部門分析,企業槓桿率下降不明顯,居民槓桿率極速攀升,政府槓桿率得到一定控制,到隱性負債風險還在清理中。因此,去槓桿勢在必行,金融業靠過去通道業務已經沒有空間。從業務層面,即便沒有監管收緊,通道業務空間已經基本耗盡。金融業高位調整勢在必行,是金融業界目前必有的認識。市場自身有調節的需求,監管層是順勢而為,有削峰填谷之意,而非將金融業打至谷底,槓桿率將緩慢而非極速回歸。

    從宏觀經濟層面,多項指標持續走穩,官方和財新PMI連續12個月處於景氣區間,已經為金融業繼續繁榮的築牢底部。金融業擠掉部分風險後還會迴歸繁榮。

    因此,個人以為,凜冬已至的說法有些神經過敏,天冷加衣而已。

    我是伊梅爾

    心情:2分(10分滿分)

    時間:20180227 21:09

    人物關係:我和問問題的你

    事件:回了一道簡單的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怎麼看待球員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