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色歸讀

    小說是與散文、詩歌、戲劇並列的文學樣式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透過完整故事情節的敘述和具體的環境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是擁有完整佈局、發展及主題的文學作品,一般含有人物、情節、環境等三要素。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飾小說以幹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縣”通“懸”,高也;“令”,美也,“幹”,追求。是說舉著細小的釣竿釣繩,奔走於灌溉用的溝渠之間,只能釣到泥鰍之類的小魚,而想獲得大魚可就難了。靠修飾瑣屑的言論以求高名美譽,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得遠了。春秋戰國時,學派林立,百家爭鳴,許多文人策士為說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學說,也就是“學成文武藝,賣予帝王家”,往往設譬取喻,徵引史事,巧借神話,多用寓言,以便修飾言說以增強文章效果,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用形式的華美來掩蓋內容的空虛與謬誤,一向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的莊子認為此皆微不足道,故謂之“小說”,即“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淺識小道”,也就是瑣屑淺薄的言論與小道理之意,正是小說之為小說的本來含義。

    東漢桓譚在其所著的《新論》中也認為小說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書,而不是為政化民的“大道”。東漢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認為小說是“街談巷語、道聽塗(同“途”)說者之所造也”,雖然認為小說仍然是小知、小道,但從另一角度觸及小說講求虛構,植根於生活的特點。小說按照篇幅長度及容量大小一般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小小說)。

  • 2 # 惜橙圓

    小說由於篇幅不同,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以及微型小說。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飾小說以幹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小說即“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幹,追求;縣令,美好的名聲。)“瑣屑之言”“淺識小道”,正是小說之為小說的本來含義。

    賈平凹也曾說:“小說是什麼?小說是一種說話,說一段故事,我們作過許許多多的努力——世上已經有那麼多的作家和作品,怎樣從他們身邊走過,依然再走——其實都是在企圖著新的說法。”(《白夜·後記》)

    管他別人怎麼說,我既然要寫小說,就寫我自己認為的樣子。這是我趙文宏說的。我覺得小說是用描寫為主的手法,刻畫典型人物典型性格的一種文學體裁。

    所謂的典型人物主要是指這個人物的身上有那麼一種可以體現作者思想意圖的東西,透過這個人物的典型刻畫,能實現作者寫作意圖,就這麼簡單。至於典型性格是為了典型人物服務的,為了藝術的需要。

    教課書上的說法也不能丟,專家們總結了小說的特點:以塑造人物形象為反映或表現生活的主要手段;有較完整、生動的情節;有具體的、典型的環境描寫。人物、情節和環境被稱為“小說的三要素”。

    專家們還給小說作了類別的科學劃分,爭議較少的方法是從篇幅上分,小說有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微型小說四種。

    由於篇幅的差異,在寫作上,這四類小說便有了各自不同的特點和表現方法。在實際創作中,瞭解各自微妙的差別,是很重要的事情。比如,選材上,如果你要用一個適合長篇小說的主題,硬往微型小說裡套,肯定寫出的東西就非常的不是味道。

    短篇小說的篇幅和容量比較短小,一般二萬字以下,兩千字以上。人物集中,故事單純,結構緊湊。往往擷取生活中富有典型性的某一側面或片斷加以集中描繪,以提示社會生活的意義。它往往透過一個主人公,一條線索,只寫幾個小時或幾天之內集中發生的事,但卻要讀者讀了以後能聯想到更遠更多的事。

    微型小說的篇幅更短,幾十個字、幾百個字至兩千字。情節單一,人物很少。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寓有褒貶或哲理。

  • 3 # 笑看人生202712927

    小說一詞出自於《莊子.物外》辭小說以幹縣令。就是指瑣碎的語言,描寫美好的事物或事件,巷談街語之事,後演變成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稱之為小說,文學作品四大體裁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總喜歡毫無依據的用自己的思想去惡意評價她不曾見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