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光線攝影學院
-
2 # 阿舍az
不可能。想實現後背對焦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鏡頭的對焦是整個鏡頭組的移動,而實際上很多鏡頭的對焦只移動部分鏡片。倒是國內有人開發了類似的轉接環,讓某些老鏡頭在微單上的實現了自動對焦,也算一種變異的後背對焦吧。專門去生產後背對焦的相機是完全不可能的,沒有廠家願意生產科技落後又缺乏情感的產品。
不可能。想實現後背對焦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鏡頭的對焦是整個鏡頭組的移動,而實際上很多鏡頭的對焦只移動部分鏡片。倒是國內有人開發了類似的轉接環,讓某些老鏡頭在微單上的實現了自動對焦,也算一種變異的後背對焦吧。專門去生產後背對焦的相機是完全不可能的,沒有廠家願意生產科技落後又缺乏情感的產品。
自動對焦技術,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已經非常成熟了,不僅是我們的數碼相機以及數碼相機的攝影鏡頭都已經有了成熟的自動對焦技術,而且,我們的投影機和暗房放大機也都有了自動對焦技術呢。
在膠片時代,原本德國才是世界相機工業的中心,蔡司,徠卡,一直都是日本的尼康佳能賓得等廠商頂禮膜拜和仿製抄襲的物件了,直到1950年代,日本人抓住了單反相機的機遇才開始了逆襲,並且最終因為日本在電子化方面的激進,最終取代了德國成為了世界相機工業的中心。
日本在電子化方面的激進,一個是大膽率先普及了CPU或者自動曝光吧,一個就是大膽率先普及了自動對焦技術。
而德華人之所以不夠大膽,往往是因為其有著先發優勢,而這種先發優勢卻導致德華人錯失了很多機會,或者說是因為堅持先發優勢而不得不放棄了很多機會。
以自動對焦來說,因為自動對焦,如果是驅動鏡頭裡面的某幾片鏡片,那麼,這幾片鏡片就不能太重了,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了,德華人認為自動對焦會導致成像質量的妥協,而德華人不願意妥協,因為德國鏡頭代表了世界一流光學素質啊,這個世界一流的頭銜可不能輕易放棄了,否則和日本鏡頭有何區別呢?
嗯,就是因為德華人有著先發優勢的制約,所以不敢隨便妥協了。
最後,德國與日本合作的康泰時,就搞了一個透過移動機身後背來對焦的技術了,這個酒絲毫不會妥協鏡頭的設計和成像質量了。
只是,這種設計,你會覺得,是移動鏡片更輕鬆呢?還是移動機身後背更輕鬆呢?
這種自動對焦,應該說,其實是不能和移動鏡片比拼對焦速度的了。
與其如此,還不如干脆手動對焦呢!
嗯,好吧,我們現在見到的徠卡鏡頭和蔡司鏡頭,即便是最新款,也往往大多都是手動對焦的鏡頭。
好吧,富士微單的攝影鏡頭,據說是為了提高鏡頭的成像質量,鏡片和鏡組都過於笨重了,所以導致驅動起來很費勁,所以導致自動對焦速度慢呢!
好吧,松下微單的攝影鏡頭,為了提高自動對焦速度,也是大幅度或者說刻意控制了對焦鏡片的重量。
因此,我個人覺得,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說,沒有必要採用機身後背自動對焦技術。
但是,從為了更好地更方便的使用只能手動對焦的徠卡、蔡司鏡頭的角度來說,其實也是可以開發一款可以機身後背自動對焦的數碼相機的了,畢竟很多中老年人的視力不是特別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