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貓貓呵呵

    可以先從辨識植物、食物講起,畢竟中醫"藥食同源";再講一講一些比較簡單有效的中醫方法,易學易會;還有關於中醫的文化,如詩歌、故事,等等,包括屠呦呦研究中醫藥獲得諾貝爾獎,可以增強小朋友為國爭光的自豪感。

  • 2 # 鄧錫成1

    給一年級小學生上中醫課,用中草藥的標本以畫圖畫畫的方式,引導同學們對中草藥初部的認識或瞭解,並且注入應用。在小學生有了課本後可帶動學生家長參與其中,可大大提高民眾對中醫藥認識或運用。

  • 3 # 好學實驗室

    講故事吧,中醫的故事。小孩都喜歡聽故事。透過中醫故事向小朋友傳達中醫的博大精深,應該可以引發小朋友的好奇心、求知慾。

  • 4 # 友加藥店

    小學生記憶力最好,可以先接觸中醫四小經典啟蒙:《藥性賦》《湯頭歌訣》《醫學三字經》和《瀕湖脈學》。數百年來,中醫四小經典一直是中醫初學入門必備之書。學醫之始,先明藥性;懸壺之背,熟背湯頭。醫學立論,皆本古義;脈學博奧,掌握非易。

    小時將經典背熟記住了,長大了自然會運用。

    《藥性賦》

    常用中藥按藥性分寒、熱、溫、平四類,用韻語編寫成賦體,言簡意賅,朗朗上口,便於誦讀記憶。尤其是對藥性概括精闢,一經銘記在心,受用終生,頗受歷代讀者喜愛,傳沿至今,長盛不衰。

    《湯頭歌訣》

    《湯頭歌訣》,古代醫方著作。共一卷。清代汪昂撰。刊於1694年。書中選錄中醫常用方劑300餘方,分為補益、發表、攻裡、湧吐等20類。以七言歌訣的形式加以歸納和概括。並於每方附有簡要註釋,便於初學習誦,是一部流傳較廣的方劑學著作。刊印後相應地出現了多種後人續補、增注或改編的作品。其中1961年人民衛生出版社的《湯頭歌訣白話解》,就是本書較為詳明的註釋本。現存清刻本、石印本、鉛印本50餘種。

    《醫學三字經》

    清代陳念祖撰。全書為三字一句的歌訣,主要根據《內經》等重要經典醫籍所述,吸收各醫家重要論述並結合個人體會附以小注寫成。內容包括醫學源流,內、婦、兒科常見病之證治,常用方劑,陰陽,臟腑,經絡,運氣及四診等。是陳氏為初學者便於記誦,便於識途而作。全書從源到流,對歷代名家名著的學術特點及臨證診治綱要,作了高度概括。其中也不乏新鮮論點,如以“存津液”為傷寒全書之宗旨即為本書提出。

    《瀕湖脈學》

    脈學著作,1卷。明·李時珍撰於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李時珍晚號瀕湖老人,此書撰於晚年,故名。全書用歌賦體形式,分《七言訣》和《四言訣》兩部分,《七言訣》論述浮、沉、遲、數、滑、澀、虛、實等27脈形狀、主病及相似脈鑑別。《四言訣》系李時珍父親李言聞根據宋·崔嘉彥所撰《脈訣》刪補而成,綜述脈理、脈法、五臟平脈、雜病脈象及真髒絕脈等。內容切合臨床實際,易於記誦,流傳甚廣,為初學中醫者學習脈法之階梯。

  • 5 # 苑醫堂zjg

    小學一年級,也就是7-8歲的孩子,講中醫課要根據小孩子的特點,喜愛來傳授中醫中藥的基礎常識比較好,在這裡要分清楚中醫與中藥,中醫可用古代名醫典故給孩子以故事的形式,講述古醫的形成與發展,中藥主要以中藥標本,畫冊等了解中藥的性味及其基本常識,培養孩子們對中醫中藥的興趣,自幼喜愛中醫,為今後學習中醫打下堅實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民國瓷器有收藏空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