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孔方財經
-
2 # 運動與思考
從中國出發到歐洲和俄羅斯比較近,如果是夏天可以,冬天航道不行。因為北冰洋水深較淺,同太平洋大西洋水流交換也不充分。水淺,總水量不大,所以水溫容易變化,夏季水溫很快升高,出現航道,秋冬春三季馬上封凍,所以只是季節航道。
從中國出發到歐洲和俄羅斯比較近,如果是夏天可以,冬天航道不行。因為北冰洋水深較淺,同太平洋大西洋水流交換也不充分。水淺,總水量不大,所以水溫容易變化,夏季水溫很快升高,出現航道,秋冬春三季馬上封凍,所以只是季節航道。
2018年1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這份白皮書總計8600字,孔方兄摘取其中的要點羅列如下:
1,中國是北極事務的重要利益攸關方。中國是“近北極國家”,北極的自然狀況及其變化對中國的氣候系統和生態環境有著直接的影響,進而關係到中國在農業、林業、漁業、海洋等領域的經濟利益。2,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由來已久。中國企業開始積極探索北極航道的商業利用,中國的北極活動已由單純的科學研究拓展至北極事務的諸多方面,與各方共建“冰上絲綢之路”,為促進北極地區互聯互通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合作機遇。3,不斷深化對北極的探索和認知,護北極生態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開發北極資源。孔方兄下面重點介紹北極的商業開發價值。
北極通常指北極圈(約北緯66度34分)以北的地域,總面積約2100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大陸+島嶼)面積800萬平方公里,海洋麵積1200萬平方公里。
和南極不同,北極的陸地基本都是有主權的,比如我們知道的挪威、芬蘭、丹麥、俄羅斯、加拿大、美國都有大量的國土位於北極圈內,這些北極國家,近水樓臺先得月,紛紛提出了對北極的主張。
比如2007年8月2日,俄羅斯科考隊員在北極點的北冰洋底插上金屬國旗,宣示對北極海床享有主權;2009年2月,丹麥、挪威、冰島、瑞典、芬蘭五國召開北冰洋軍事安全合作機制會議,五國表示未來將合作控制北極水域,保證石油和天然氣運輸通道的暢通。2013年5月1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的《北極地區國家戰略》概要中宣稱:美國是一個北極國家,在北極地區擁有廣泛和根本的利益。2014年,美國任命了一名負責北極事務的特別代表。五角大樓計劃在北極建立永久基地。
為什麼這些國家,突然都開始爭奪北極了?
核心在於北極環境的變化。過去幾千年,北極是一片被冰雪覆蓋的不毛之地,但在全球變暖的情況下,據科學家預測,北極海域可能在本世紀中葉甚至更早出現季節性無冰現象。即在這些時間段,北極將成是一片可以通行無阻的汪洋。
雖然全球變暖有很多負面影響,但北冰洋的冰層不在,也會給北極冰雪融化可能逐步改變北極開發利用的條件,為各國商業利用北極航道和開發北極資源提供機遇。北極的商業開發利用不僅將對全球航運、國際貿易和世界能源供應格局產生重要影響,對北極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變化。
孔方兄整理了一些資料,總結北極冰層融化可能會帶來的經濟上的意義:
1,北極地區地下資源開發成為可能。據估計,北極圈未發現的石油儲量可達900億桶,這相當於目前全球已探明儲量的5.9%,是俄羅斯目前已探明石油儲量的110%,美國石油儲量的339%; 同時,北極區還有1669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相當於目前全球已探明儲量的24.3%。冰蓋消融,開發這些油氣資源也就沒了障礙。
2,北極航道成為可能。由於世界地圖設定的關係,我們往往習慣於東西向看世界,從德國漢堡到上海,總計要10883.4海里(約2萬公里),相當於半個地球。如果是從北極走,那麼航線可以縮短到1.4萬公里,從時間和成本來看,都會大大縮減。中國與加拿大、中國與北歐國家的經濟關係會更加緊密,當然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航道相對更安全,現在中日韓與歐洲的海上貿易,要經過蘇伊士運河、紅海、阿拉伯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等不利的節點,如果能直接走北極,顯然可以避免這些地緣政治風險。
3,北極漁業資源開發。由於氣候變暖,魚類資源出現向北遷移的趨勢,北冰洋未來可能成為新漁場。
4,北極的旅遊資源。
對中國來說,由於距離北極仍非常遙遠,且無領土,以上四種經濟意義,更多體現在航道上,等到北極冰蓋融化,北冰洋很可能成為一條繁忙的商業海洋,這對中國這樣的貿易大國來說意義巨大。中國發布白皮書,更多是想參與到北極航道建設的規則制定上來,以更長遠的眼光,謀劃中國的商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