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向風97013811

    曹操:白臉、梟雄、詩人、政治家、軍事家、挾天子、禮賢下士、有幾個厲害的兒子。。。

    司馬懿:冢虎、政治家、軍事家、狼顧之相、夠隱忍、夠長命。。。

    提到這兩人,腦袋裡最先跳出來的幾個詞。也是以往書籍、視劇,潛化的結果。當然也多是前人解讀。

    完事。

    其實最近幾年的劇,拋開扣圖、瞎搞之流。給我影響還都是,畫面顏色太豔麗、角色兒女總多情、反面智商都不高、觀眾從來是傻逼。都不知道說啥好。

    這部劇,搜尋了下百科。導演、演員都還不錯,風評也不錯,某瓣還打到8.2,國劇不易。但是也沒有跳出畫面豔色、人物濫情(舊詞新用,領會意思就行)。個人感覺,不強加給看客。

    以司馬懿的視角講解的確挺新奇。作為三國紛亂的終結者,這麼些年了,出一部以他為主角的劇,也應該。現代化的表現出古人日常生活,拉近距離,也挺好。只要它沒瞎扯亂搞,違背真實歷史(如把司馬懿搞成曹操的私生子之類)。看看也行。今人該有今人的突破嘛。

  • 2 # 毛劍傑

    關於司馬懿,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被諸葛亮的“空城計”戲耍,其他方面可能瞭解得不多了。媒體人張明揚有一篇觀劇隨筆《潛伏者司馬懿》,在他看來,《軍師聯盟》“站在司馬懿的視角重新敘述三國故事,這應該是銀幕上的第一次”,而且,“必須說,電視劇在一些大的歷史框架上還是基本靠譜的”。隨後,張明揚勾勒了司馬懿的一生:

    在曹操時代,司馬懿在政治上並不是一個多麼重要的人物,唯一的成績就是逐步成為了曹丕的重要幕僚。……在曹丕時代,司馬懿儼然是一個純粹的大魏忠臣……正是在曹睿時代,司馬懿與諸葛亮之間發生了那些在《三國演義》中被濃墨重彩描寫的數次大戰。出於對傳統價值觀的某種尊重,即使我們不說司馬懿戰勝了諸葛亮,至少,蜀漢的數次北伐都在司馬懿的狙擊下無功而返。……從247年開始,司馬懿“稱疾不與政事”,這也就是被後世的各種成功學最為推崇的司馬懿式隱忍示弱的極致。……249年正月,司馬懿趁曹爽與皇帝曹芳離開都城為魏明帝掃墓之機,突然發動了史稱“高平陵事變”的政變,控制了中樞政權。

    最後,張明揚總結道:在司馬懿的真實世界中,哪裡有這麼多深謀遠略,有的只是無原則無底線的艱難求存,那麼多親族密友,說殺就殺了,一肚子的儒學盡化作手起刀落。

    由此可見,這部劇對司馬懿的刻畫大體上還是靠譜的,只是作為電視劇的第一主角,稍有過度美化的嫌疑。

    而對曹操來說,歷史敘述夾雜著太多立場表達,流傳下來那麼多史料、戲劇、小說、影視劇,很難說哪個是真正的歷史上的曹操,每個人都有多元化的理解。單就這部劇而言,曹操“治世能臣”的一面得到了充分體現,他也為自己的很多行為做了辯解,可以說,從他的視角出發,也都是事出有因。

    總而言之呢,改編自歷史的藝術作品,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失實之處,但主要要看改編的精髓,要看歷史空白處的想象是否合理,從而才有助於提高我們的歷史認識。

  • 3 # 巴山夜雨涮鍋

    這類史料當然會有大量的不一致之處了。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相比過去的幾部三國神劇,《大軍師司馬懿》中的一些細節弄得很好,引用了很多並不是特別大中華的歷史素材,可惜整體的人物塑造和事件推進邏輯有問題。

    用一位朋友的話評價,就是說《大軍師司馬懿》的顧問班子中應該有一群牛人,給提供了很多史料元素,可惜編劇本人對三國曆史缺乏整體認識,把這些精美元素拼湊穿插得很彆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殖黃粉蟲可以嗎,銷路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