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白菜家媽

    無須反駁,有些幼兒園都開始檢查疫苗卡,沒有疫苗卡的還不讓讀了。有的小學也開始檢查疫苗卡,甚至還要求影印疫苗卡。我女兒讀小學的時候,還以班級為單位,做結核皮試,皮試結果不好的,還被要求去疾控中心照片,進一步確認是否有結核。對於那種腦殘的,不注射疫苗沒關係,反正是他的娃有問題,他自己釀的苦果自己吞吧!

  • 2 # 天平法律人

    你很難反駁這種人。

    如果是其個人主張不打疫苗,原因在哪裡?是出於對接種疫苗的恐懼和疑惑,還是因為家庭的經濟困難。但出於人文關懷,我們有必要提醒這樣做的結果可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代價可能是一輩子的傷害。

    如果是一些媒體或個人對外以此宣傳,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的情況下,可以採取向有關機關投訴或反映情況予以解決。

  • 3 # 疫苗與科學

    疫苗猶豫及疫苗恐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成因複雜,影響惡劣而深遠。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資訊的不對稱和對疫苗知識的匱乏,公眾不能直觀的看到疫苗為人類健康帶來的健康收益,往往看到更多的被媒體無限放大的、而事實上發生率和風險都極其微小疫苗不良風險事件,導致公眾對疫苗普遍存在錯誤認識、偏見以及邏輯錯誤,疫苗猶豫、疫苗恐慌廣泛存在。

    那些因擔憂疫苗安全風險而抵制疫苗接種的人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疫苗收益,該怎麼反駁他們呢?文末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圖片,“嗯,這座橋只有99.997%的安全係數,我想我還是游泳過去吧”。

    反駁的收效是微小的。因此,進行疫苗科普,讓公眾科學的認識疫苗的事實和真相,糾正邏輯錯誤,是消除疫苗猶豫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這也是我這麼多年堅持做疫苗科普的初衷。

    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故事的大意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某國的軍事人員發現,從戰場飛回基地的飛機機翼中彈特別嚴重,機艙彈孔反而沒多少,於是就決定要給飛機機翼進行加固。——這邏輯有問題麼?乍一看,這邏輯沒有任何問題。仔細一分析這邏輯顯然是錯誤的,因為我們看到的只是表象。如果機艙彈孔多的話,可能飛行員就直接掛掉而飛機墜毀了,根本不給你機會數彈孔,能“飛回基地的飛機”機翼彈孔多機艙彈孔少,正說明了,機艙因沒有中彈飛機才能回來。事實上,恰恰應當加固機艙和發動機裝甲而不是飛機機翼。——後來的實踐證實了這一點。他們加固了機艙裝甲,果然,飛機墜毀率下降了。

    這種常見的邏輯錯誤叫做“倖存者偏差”。是指當取得資訊的渠道,僅來自於倖存者時,此資訊可能會出現與實際情況或邏輯嚴重不同的偏差。“倖存者偏差”的邏輯錯誤在疫苗領域尤為突出,因為由於資訊的不對稱,公眾能夠獲知的關於疫苗的報道多數是一些負面的訊息,而關於疫苗對人類健康的貢獻知之甚少。

    從科學的角度上來說,毫無疑問,疫苗是預防控制傳染病最直接、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是公共衛生領域最具成本效益的健康投資,沒有之一;是人類在醫學領域最偉大的發明,沒有之一;是收益風險比最高的一類藥物,沒有之一;人類利用疫苗成功滅掉了天花,不久的將來脊髓灰質炎、麻疹等更多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會被滅掉,疫苗每年拯救200萬~300萬人免於死亡;世衛組織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5歲以下的兒童死亡率從1991年的79.2‰下降到2014年的11.7‰,下降了80%以上,疫苗為人類健康帶來的收益不勝列舉……

    但是公眾並不能很直觀的獲知疫苗對人類健康貢獻的資訊,相反由於資訊傳播的某些特點(話說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媒體總是喜歡炒作小機率事件,極小機率的疫苗安全或異常反應事件被媒體報道後或者家長群轉發傳播後,產生的負面效應無限放大。

    “高溫疫苗事件”、“新生兒乙肝疫苗致死事件”“疫苗之殤”“疫苗引起自閉症事件”.......不論是媒體還是公眾似乎都有意或無意的樂於傳播並接受這種極小機率的疫苗負面事件,於是公眾就產生關於疫苗的“倖存者偏差”這種邏輯錯誤,導致公眾對疫苗的安全性存在普遍的認知錯誤。

    疫苗安全嗎?用疫苗引起的過敏反應和食物過敏來說明疫苗的安全性:

    一、首先我們來比較一下食物過敏和疫苗過敏的症狀

    1、食物過敏反應: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的首席科學家劉秀梅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食物過敏的表現為吃了易過敏的食物而發病, 病情有2 種類型:一種是速髮型過敏反應,表現為吃了致敏食物2 h 內出現嘔吐、腹痛、腹瀉,可能會發熱, 甚至嘔血、便血、過敏性休克;另一種為緩髮型, 在吃了過敏性食物後2d 內出現蕁麻疹、血尿、哮喘發作等。嚴重的過敏反應伴隨著呼吸困難,甚至虛脫、休克, 會危及生命。該項研究調查了中國醫科大學4052 名學生食物過敏的流行情況及其過敏症狀。主要過敏症狀見下表。

    2、疫苗過敏反應:

    疫苗作為一種生物製劑接種於人體可引過敏反應。主要過敏反應症狀為過敏性皮疹(約佔總髮生例數的90%),其次可發生血管性水腫、喉頭水腫、過敏性休克、阿瑟氏綜合症等。

    由於暴露途徑的不同,食物過敏導致的症狀更加多樣,而疫苗過敏導致的症狀以過敏性皮疹為主(約佔90%),相對單一。

    二、其次從食物過敏和疫苗過敏發生率來說明疫苗的安全性:

    1、疫苗過敏反應的發生率:《中國2013年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資訊管理系統資料分析》結果顯示,疫苗引起的過敏反應估算報告發生率為1.46/10萬劑次;

    2、食物過敏反應的發生率:

    ①、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的首席科學家劉秀梅等發表的論文《健康人群食物過敏狀況的初步調查》(該論文被第一屆ICMSF —中國國際食品安全會議選錄)結果表明, 在15~24 歲年齡段健康人群中, 約有6%的人曾患有食物過敏;

    ②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張雅蓉等發表的《中國3~12 歲兒童自報食物過敏與食物不耐受的相關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兒童自報食物過敏率為8.4%,食物不耐受率為7.7%。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從過敏的角度來說,疫苗的安全性遠遠要高於食物的安全性,可是人們卻普遍不能接受發生機率遠遠低於食物過敏的疫苗過敏反應,甚至還會因此而抵制疫苗。

    因擔憂疫苗安全而抵制疫苗的公眾只關注“風險因素”而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因素——“收益”。

    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伴隨一定的風險而不會絕對的安全,但因為同時有巨大的受益我們才會忽略微小的風險而為之。

    比如飛機、汽車安全嗎?中國每年因車禍死亡20萬人以上,你會抵制汽車而選擇步行嗎?

    前述食品過敏發生率比疫苗過敏發生率高達4000倍以上,你會抵制食物嗎?

    如果要反駁他們,就用這句話吧:“嗯,這座橋只有99.997%的安全係數,我想我還是游泳過去吧”。

    參考文獻

    1、呂相徵,劉秀梅,楊曉光.健康人群食物過敏狀況的初步調查.中國食品衛生雜誌 2005.02.008

    2、張雅蓉、陳雲、趙艾等.中國3~12 歲兒童自報食物過敏與食物不耐受的相關因素分析.衛生研究雜誌.2015 02-0226-06

    3、葉家楷,李克莉,許滌沙等.中國2013年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資訊管理系統資料分析.中國疫苗和免疫.2015年4月第21卷第2期

  • 4 # 刪了有態度

    這種人這種事真的沒有什麼必要進行反駁,不但不應該反駁,還要為他們的行為鼓掌喝彩。正是因為他們的這種行為,讓人類進化又會剔除不良的基因。因為不打育苗,首先可能還沒成年就死了,就算成年之後,結婚也是一個問題,至少我是不會讓我的後代和一個沒打過育苗的人結婚。所以這種傻子基因的延續應該不會超過三代就絕跡了。你們說是不是為人類進化做出貢獻了呢?

  • 5 # 計劃免疫王醫生

    一、接種疫苗為什麼可以預防傳染病?

    接種疫苗就是根據傳染病病後免疫的原理,將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滅活或減毒,使其喪失致病性但仍保留免疫原性,或透過基因工程方法制備成疫苗,給人體接種後,同樣可以產生保護性抗體,抵抗相應的病原微生物,人們感染這種病原微生物時就不會發病了。

    例如,接種麻疹疫苗,同樣可以獲得針對麻疹病毒的特異性抗體,保護受種者在接觸麻疹病毒後不發病。

    二、接種疫苗對傳染病的影響

    1、透過接種疫苗,中國已消滅了兩種傳染病

    透過接種牛痘疫苗,中國於1961年消滅了天花。透過接種脊灰疫苗,中國於2000年實現了無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痺)的目標。

    2、對其他疫苗可預防疾病的影響

    自1978年開始實施計劃規劃以來,中國減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質炎、結核、破傷風等疾病發病3億多人,減少死亡400萬人。實施乙肝疫苗接種後,全華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從1992年的9.75%降至2006年的7.18%,5歲以下人群已降到1%以下,因接種疫苗減少乙肝病毒感染者3000多萬人。乙腦、流腦等發病人數降至歷史最低水平。

    3、北京市計劃免疫的工作成績

    北京市每年常規免疫接種人數達1000萬人次。截止2016年底,北京市已連續32年無脊髓灰質炎野毒病例發生,連續21年無白喉病例發生。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降至2.7%,20歲以下人群不到1%。麻疹、百日咳、新生兒破傷風、乙腦、流腦等疾病的發病率均已降到歷史最低水平。從2007年開始連續10年,為全市60歲以上老人和中小學生免費接種流感疫苗近千萬人次,每年減少流感樣病例的發病人數約為64萬,累計節約醫療費用20億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敏感肌用護膚品為什麼可以避免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