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蟲屬於三葉蟲綱,三葉蟲綱是節肢動物門中化石最多的一類。三葉蟲在寒武紀出現,在二疊紀滅絕。
它身體扁平,披以堅硬的背甲,腹側為柔軟的腹膜和附肢,背甲為兩條縱向背溝,劃分出一個軸葉和兩個肋葉。
以碳酸鈣和磷酸鈣為主,質地堅硬
背甲呈長卵形或圓形,通常長3-250px,最小不及5mm,最大可達1750px,
形狀:多呈半圓形,中間隆起部分為頭鞍和頸環,其餘扁平部分稱頰部
頭鞍:形狀一般為錐形、截錐形或梨形,後端有頸溝與頸環分開
鞍溝:頭鞍上橫向或傾斜的淺溝,一般<5對
前邊緣:頭鞍之前的頰部。它被邊緣溝劃分為內邊緣和外邊緣
頰角:頭甲側緣與後緣之間的夾角
頰部 –面線:頭甲背面一對穿過眼和眼葉之間的狹縫,推測三葉蟲蛻殼時蟲體沿此縫蛻出。
面線將頰部分為固定頰與活動頰
由若干形狀相似,相互連銜接並可活動的胸節組成
胸節數目最少2節,最多40節
每一胸節上都有一對背溝,把胸節分為中央的軸節和兩側的肋節
各肋節之間為間肋溝所分隔,每個肋節上有肋溝。肋溝深而寬,間肋溝窄而細
肋節末端鈍圓,或延長成刺
多呈半圓形或近三角形
由若干體節癒合而成,少則1節,多達30節
中央為尾軸,兩側為肋部肋溝較間肋溝深而寬
邊緣寬窄不一,有時具有各種尾刺
底棲:全部海生,生活方式多種多樣:
淺海底棲爬行:身體扁平、眼在上
挖掘泥沙:頭甲堅硬,前緣似扁鏟,肋剌發育,尾刺發達
游泳:個體小,身體流線形,眼在頭側方或腹方
漂游:個體小,或多刺,球狀,無眼
三葉蟲屬於三葉蟲綱,三葉蟲綱是節肢動物門中化石最多的一類。三葉蟲在寒武紀出現,在二疊紀滅絕。
它身體扁平,披以堅硬的背甲,腹側為柔軟的腹膜和附肢,背甲為兩條縱向背溝,劃分出一個軸葉和兩個肋葉。
成分以碳酸鈣和磷酸鈣為主,質地堅硬
形態背甲呈長卵形或圓形,通常長3-250px,最小不及5mm,最大可達1750px,
三葉蟲頭甲構造形狀:多呈半圓形,中間隆起部分為頭鞍和頸環,其餘扁平部分稱頰部
頭鞍:形狀一般為錐形、截錐形或梨形,後端有頸溝與頸環分開
鞍溝:頭鞍上橫向或傾斜的淺溝,一般<5對
前邊緣:頭鞍之前的頰部。它被邊緣溝劃分為內邊緣和外邊緣
頰角:頭甲側緣與後緣之間的夾角
頰部 –面線:頭甲背面一對穿過眼和眼葉之間的狹縫,推測三葉蟲蛻殼時蟲體沿此縫蛻出。
面線將頰部分為固定頰與活動頰
三葉蟲胸甲構造由若干形狀相似,相互連銜接並可活動的胸節組成
胸節數目最少2節,最多40節
每一胸節上都有一對背溝,把胸節分為中央的軸節和兩側的肋節
各肋節之間為間肋溝所分隔,每個肋節上有肋溝。肋溝深而寬,間肋溝窄而細
肋節末端鈍圓,或延長成刺
三葉蟲尾甲構造多呈半圓形或近三角形
由若干體節癒合而成,少則1節,多達30節
中央為尾軸,兩側為肋部肋溝較間肋溝深而寬
邊緣寬窄不一,有時具有各種尾刺
三葉蟲的生態底棲:全部海生,生活方式多種多樣:
淺海底棲爬行:身體扁平、眼在上
挖掘泥沙:頭甲堅硬,前緣似扁鏟,肋剌發育,尾刺發達
游泳:個體小,身體流線形,眼在頭側方或腹方
漂游:個體小,或多刺,球狀,無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