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牛熊交易室
-
2 # 老貓實驗室
字面去槓桿就是去掉槓桿,降低槓桿就是降低槓桿,是兩碼事!現在好像去槓桿變成降低槓桿了,也許本意是想提降槓桿的,但卻變成了去槓桿,目前只好用解釋來進行解釋了!
-
3 # 老鹿日誌
1.打破剛兌,無風險利率自然下來,剛兌本身就是一個畸形,不該銀行這個融資主體去背書。
2.槓桿必須去,雖然會壓縮資產規模,但把遊離於資本約束、監管約束、套利約束之外的風險給消解了。零售佔比大的銀行因為低負債成本在有更強的抵禦能力,但長期如果繼續下去,依舊會造成價值毀滅(同質化)。
3.去槓桿的同時,金融機構最快能賣出去的是啥?只有遊離於非標和灰色地帶的債權了,只能賣債,這個是重大因素,去槓桿與債市大跌屬於並行因素。
4.全球加息說明有些經濟體是的確復甦了。基準利率與市場利率的畸形,國債10Y與1Y的利率倒掛。不是不能加,是咱們復甦沒有想象中那麼強勁(剔除房地產投資和貨幣超發的貢獻率)。
槓桿形象來說,給你一個支點,可以翹起地球。所謂去槓桿就是降低槓槓,降低1萬元透過槓桿變成5萬元。
從2008年末的“四萬億“以來,中國經濟走上加槓桿之路,雖然在2013年左右轉向去槓桿,但是槓桿加的容易,去的艱難!之所以把這些問題稱之為灰犀牛,乃是因為2013年左右提出去槓桿以來,實際執行中槓桿並沒有被削弱,更多是在轉移而已。這也可以說是中國特色的去槓桿。
2008年末以來的中國經濟加槓桿程序,主體分別是企業、地方政府和老百姓,前兩個主體發力點多在固定資產投資和基建,第三個主體在房地產,綜合來看,其實很多屬於鐵公雞,而且房地產尤其為甚。
其實這幾年去槓桿、降負債的舉措並不算少,但按下葫蘆翻起瓢,尤其是在實際的執行中,更是各種南轅北撤。將時間定位在2013~2014年,其實最應去槓桿的是地方融資平臺和房地產行業,但地王還是不斷出現,房價2013年飆漲之後在2014年初歇火卻引起了政府的恐慌,幾番刺激終於把槓桿轉移給了老百姓,尤其2016年兩會期間周行長一句“買房加槓桿是對的”。
就這樣,槓桿在一個擊鼓傳花的遊戲中,被轉移給了老百姓,用著商業銀行的貸款在漲價之中幫著房地產商完美地去庫存,支援著中國經濟軟著陸,但負債終歸是要還的,這口鍋結實的背上後,房地產市場在一系列的限購、限售、限貸等調控之下基本被凍結了交易。正如中泰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所言,曾經房子是搶不到,未來可能是賣不掉。
事已至此,我們看看中國經濟和老百姓背上的負債鍋到底有多重。結合平安證券宏觀研究團隊對以房地產為抵押物的貸款規模約為13.6萬億的估算,筆者估算,截至2017年上半年中國商業銀行涉房貸款總規模約50萬億元左右,佔銀行總資產30%,是2016年GDP的67%。
另外按照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的估算,截止2017年9月中國居民部門總負債為44萬億,3年多翻了一倍,佔GDP的比重已經達到55%,再結合居民部門分配佔GDP的60%來測算,居民部門債務佔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經超過了90%,和美日水平相當,舉債能力已經接近上限。
概而言之,房地產是中國經濟金融系統和和老百姓背上的最大的鍋,這口鍋因何而生,為什麼會背上,背上了又卸不下來,箇中值得回味的太多了。而這也是2018年去槓桿、降負債主旋律中越來越逼近的灰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