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盧總這個人我接觸過幾次,思路很清晰,對國際化的程度,對生活的瞭解,自己的背景都看得很準。尤其前段時間開乳酪的會,要做3萬噸的再製乳酪的工廠,和阿拉股東一起合作。乳酪需要培養一段時間,但處在爆發的前期。伊利是植物型的,比起這個還是差一點。包括現在做常溫酸奶又做一個新的品牌,有鹹味、辣味的,跟經銷商說要加大宣傳的力度,嚐了以後感覺不錯,加了新包裝的PCE瓶,經銷商的熱情也挺高的。他自己員工也說一、二季度的資料很好看,剛剛開了慶功會,大家的勁頭很足。原來總是跟伊利差一點,其實就是戰略問題,這幾個點功夫到了,馬上有很大的改變,確實表現出了強勁的勢頭。
盧總來了以後蒙牛國際化的能力和視野有了比較多的進步,而且和原來思路不一樣。原來很野蠻的,你做這個我也做這個,完全一樣的東西,低水平的PK。他現在的東西和伊利有一定的差異化,哪怕是常溫酸奶也在挖掘新的需求,這樣做反而有利於兩個公司一起做大。如果搞完全一樣的東西,就把市場做沒了,惡性競爭,沒有挖掘新需求。常溫酸奶光明最早搞出來了,設計了好幾個口味,包括後面也有了其他口味,要有人把常溫酸奶有多種功能的東西不斷地增加內涵,這個很好。
常溫酸奶和奶粉
從常溫酸奶的量來講,小的公司真的跟不上,從製造費用來講,他們製造費用一噸1300,安慕希因為量很大,只有400塊,差很大。如果做戰略,3000以下的專案全部砍掉,達不到規模效益。大企業大單品出來以後,優勢越來越明顯。
常溫酸奶行業增長速度應該不小,具體不好說。但是不會降下來,因為大家在不斷地開發新口味、新的包裝形式,加新的果料等等。形象也是高階的形象,包括華人喜歡拿這個送禮,都是很好的選擇。口味也不錯,新開發的那幾個也挺好的。
奶粉這一塊主要是大公司搶小公司的市場份額,中國產的大龍頭企業還是會有一定的增長。尤其是大公司在進口方面都在國外有廠,伊利、蒙牛、雅士利國外都有廠,那一塊也是增長。包括君樂寶也想在國外找,現在還沒有談成。國內的龍頭乳企在國外建廠,原裝進口會是增長比較快的一塊。國內包括監管,各種檢查真是挺麻煩的,我覺得在國外排著隊等著註冊,很多人跑著排隊,後面連續會有多少家在批准。今年加速是毫無疑問的,尤其是大乳企,伊利和蒙牛,蒙牛會好轉吧,伊利肯定會繼續增長的,這個沒問題的。而且國外的廠產能釋放以後,就會放到國外去了,這樣毛利更高。
電商渠道也是增長很快,包括和京東的合作什麼的,前幾天的活動,包括外資品牌也在搶電商渠道。之前大家有一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電商起來以後大公司的優勢被降低,大公司反而越來越集中了。因為都是大單,小公司談沒有優勢的。有些人覺得電商起來了,很多小公司可能會有機會,但其實是很小的佔有率。
蒙牛盧總這個人我接觸過幾次,思路很清晰,對國際化的程度,對生活的瞭解,自己的背景都看得很準。尤其前段時間開乳酪的會,要做3萬噸的再製乳酪的工廠,和阿拉股東一起合作。乳酪需要培養一段時間,但處在爆發的前期。伊利是植物型的,比起這個還是差一點。包括現在做常溫酸奶又做一個新的品牌,有鹹味、辣味的,跟經銷商說要加大宣傳的力度,嚐了以後感覺不錯,加了新包裝的PCE瓶,經銷商的熱情也挺高的。他自己員工也說一、二季度的資料很好看,剛剛開了慶功會,大家的勁頭很足。原來總是跟伊利差一點,其實就是戰略問題,這幾個點功夫到了,馬上有很大的改變,確實表現出了強勁的勢頭。
盧總來了以後蒙牛國際化的能力和視野有了比較多的進步,而且和原來思路不一樣。原來很野蠻的,你做這個我也做這個,完全一樣的東西,低水平的PK。他現在的東西和伊利有一定的差異化,哪怕是常溫酸奶也在挖掘新的需求,這樣做反而有利於兩個公司一起做大。如果搞完全一樣的東西,就把市場做沒了,惡性競爭,沒有挖掘新需求。常溫酸奶光明最早搞出來了,設計了好幾個口味,包括後面也有了其他口味,要有人把常溫酸奶有多種功能的東西不斷地增加內涵,這個很好。
常溫酸奶和奶粉
從常溫酸奶的量來講,小的公司真的跟不上,從製造費用來講,他們製造費用一噸1300,安慕希因為量很大,只有400塊,差很大。如果做戰略,3000以下的專案全部砍掉,達不到規模效益。大企業大單品出來以後,優勢越來越明顯。
常溫酸奶行業增長速度應該不小,具體不好說。但是不會降下來,因為大家在不斷地開發新口味、新的包裝形式,加新的果料等等。形象也是高階的形象,包括華人喜歡拿這個送禮,都是很好的選擇。口味也不錯,新開發的那幾個也挺好的。
奶粉這一塊主要是大公司搶小公司的市場份額,中國產的大龍頭企業還是會有一定的增長。尤其是大公司在進口方面都在國外有廠,伊利、蒙牛、雅士利國外都有廠,那一塊也是增長。包括君樂寶也想在國外找,現在還沒有談成。國內的龍頭乳企在國外建廠,原裝進口會是增長比較快的一塊。國內包括監管,各種檢查真是挺麻煩的,我覺得在國外排著隊等著註冊,很多人跑著排隊,後面連續會有多少家在批准。今年加速是毫無疑問的,尤其是大乳企,伊利和蒙牛,蒙牛會好轉吧,伊利肯定會繼續增長的,這個沒問題的。而且國外的廠產能釋放以後,就會放到國外去了,這樣毛利更高。
電商渠道也是增長很快,包括和京東的合作什麼的,前幾天的活動,包括外資品牌也在搶電商渠道。之前大家有一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電商起來以後大公司的優勢被降低,大公司反而越來越集中了。因為都是大單,小公司談沒有優勢的。有些人覺得電商起來了,很多小公司可能會有機會,但其實是很小的佔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