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後青山秀
-
2 # 非說不凡
康熙和乾隆是下江南比較多的皇帝,兩人都是6次下江南。
不過大多數的歷史學家對2人下江南的評價是不一樣的。對康熙一般是持肯定態度認為康熙下江南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對乾隆下江南則是頗多微詞。覺得乾隆下江南是勞民傷財。
為什麼皇帝要下江南原則上皇帝下江南是為了體察民情,視察水利。在六次南巡中, 乾隆皇帝有五次視察了黃河治理工程, 四次巡視了浙江的海塘工程。
但是康熙和乾隆兩人下江南的時候吃穿用度不同,而且兩帝當時的政治背景不同。所以他們兩者下江南的時候出現了不同的情況。
其實皇帝下江南都是出於政治目的,但是在下江南的時候肯定順帶著遊山玩水。
不過其實,康熙和乾隆下江南都是有好有壞的。下江南所帶來的後果和下江南的目的有以下幾點:(就不詳細區分了,想到哪裡就寫哪裡了)
一、 勞民傷財雖然很多歷史學家都說在說康熙下江南是節儉的,乾隆下江南才是奢華的。但是其實不管是誰六次下江南基本是都勞民傷財的。
康熙前兩次確實是比較的節儉,而且第二次的時候還下旨:“朕省察黎庶疾苦,兼閱河工巡幸江南”;“簡約儀衞,鹵簿不設,扈從者僅三百餘人” 。不僅皇帝帶頭節儉,下面的官吏也是務實的。”
不過從第三次南巡康熙似乎也不是那麼節儉,在史料中, 有關於康熙第三次南巡至蘇州姑蘇驛前,當地官民為接駕而佈置的奢侈場面的記載 :
“虎丘山麓,各建彩亭,縱橫百步,榱桷欄楯極壯麗。橋巷樹彩坊錦棚,高出簷表,遍列花燈。”而且第五次的時候,率皇太子等至瓜州金山寺時,地方官“備百桌佳餚” 並且“進皇帝、 皇太子各種稀世珍品” ;還有“揚州鹽商百件古董, 六十件進皇帝, 四十件進太子”。乾隆更加不同說有多奢侈了,連他自己都在晚年的時候反省自己南巡時候的奢侈。
所以皇帝南巡必然會導致勞民傷財這是毋庸置疑的。
二、 解決民生問題康熙南巡的時候主要為了視察水利,注重周知吏治。康熙南巡的時候到了某一個地方總是喜歡詢問當地百姓關於當地執政官員是都滿意。
如果很多人都對一個官員有意見那麼他可能是丟官,如果百姓對
一個官員非常的滿意的話很有可能會升官。
不管康熙還是乾隆下江南的目的其實是視察水利,比如乾隆比較關心的是黃河治理工程, 和浙江的海塘工程。所以每次南巡的時候這兩個地方巡看。
三、 籠絡人心,鞏固統治地位(1)康熙乾隆時代算是清朝的頂峰時代。為了統治思想,當時的兩位皇帝南巡的時候都會尊孔祭孔,因為儒家思想從漢代開始就是統治者的治國思想。所以皇帝祭孔就表明了清朝尊孔,這樣可以拉攏團結廣大的漢族官民,鞏固統治地位。
(2)南巡的時候祭明太祖陵。康熙和乾隆都有前去祭拜明太祖陵,這主要是是為了拉攏對清朝懷有敵意的江南士紳。而且乾隆第一次下江南就用三跪九叩之禮前去祭拜。
(3)乾隆下江南的時候還祭掃或者賜匾給歷代或者本朝名臣。也是為了樹立典型控制民眾思想。
四、 順帶著遊山玩水下江南雖然出於政治目的,但是在南巡的途中難免順帶著遊山玩水。乾隆的遊山玩水的意圖是很明顯的,但是康熙也不例外。比如據 《清史稿·聖祖本紀》 記載可知, 康熙六次南巡的出發時間, 合計有三次都是在正月(還有一次在農曆九月、 兩次在二月), 這正是南方春暖花開的季節。為什麼選擇這樣的季節目的可想而知,比如你去出差但是出差的地方風景很美,而且有空餘的時間。是你你會不會去旅個遊啥的。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你想想皇帝下江南的地方是哪裡啊?不外乎是山東、浙江、江蘇等地,這些地方都是風景優美的地方。
所以,康熙和乾隆經常下江南或許遊山玩水也是其中的一個目的。
綜上所述就是清朝皇帝喜歡下江南的原因了。
參考文獻:
1、《康乾南巡政治行為對比研究》 江海萍
2、《乾隆皇帝為何下江南》 司伊平
回覆列表
從康熙二十三年到乾隆四十九年的一百年中,康熙和乾隆先後進行了十二次大規模的南巡活動,民間俗稱下江南,這兩位皇帝都曾六下江南。但兩人的目的和性質卻完全不同,可以說前者南巡開啟了盛世,後者南巡是終結了盛世。
康熙是“觀覽民情,周知吏治”,就是為了穩定統治,安撫民心,促進生產,使百姓安居樂業。南巡途中罷免了一批貪官汙吏,減免了大量賦稅。而乾隆卻是打著體察民情的旗號,遊山玩水大行其樂,隨駕的皇親國戚、嬪妃太監、隨從侍衛多達數千,開支巨大,驕奢靡費,可以稱作史上最豪華旅遊。這一點,從康熙和乾隆南巡留下的歷史遺蹟就能知曉。
康熙南巡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治理黃河水患,其南巡的許多歷史遺蹟,多與治水有關。乾隆遊遍江南名勝,所到之處題字留念,廣寫匾額,御製詩更是不勝列舉,這些詩也大都都刻在石碑之上,成為了乾隆南巡遊玩的歷史見證。
乾隆晚年也對此有過檢討:“朕臨御六十年,並無失德,惟六次南巡,勞民傷財,作無益害有益,將來皇帝南巡,而汝不阻止,必無以對朕”。從乾隆自我的評價中,可以看出他深刻認識到了自己南巡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