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點點歷史
-
2 # 四川達州人
好吧。
要分清楚什麼時期。
中國曆來不是金銀的豐產國,所以在很長時期黃金白銀不是市場流通貨幣,而是作為國家及家族財富儲備所用。市場流通所用貨幣基本是銅錢,鐵錢,小錢及宋代之後的紙鈔。
得益於宋代開始的海上絲綢之路,元代歐亞陸地交往的開啟,再到大航海時期美洲貴金屬自歐洲來到中國,老祖宗以絲綢、茶葉、瓷器貿易換得海量的白銀,白銀才逐步具備了稱為流通貨幣的物質基礎,明代張居正一條鞭法正式確定白銀為法定的官方貨幣。然而民間使用根本達不到10兩與50兩的標準錠,散銀也就逐步出現,百姓才可能接觸白銀。
所以想知道十兩白銀在古代價值多少,要區分時間,也要以物價綜合水平來測算。而單獨用今天的白銀價格,糧食價格去套算,顯然是沒有綜合考慮。
明代中期之前,白銀不是流通貨幣,明代之後白銀價格變化多,與今天白銀作為工業原料簡直就是兩回事。
同樣,歷代的人口密度,人口遷徙格局,農業產出總量,運輸物流條件,災荒情況,都不一樣,所反應的糧食價格猶如過山車,又如何以糧食價格去折算?
以1900年代北京為例。前提,不計房價。
一箇中等之家,居住四合院,出入有馬車,兩個孩子讀私塾,兩戶僕人。維持正常開支,每月大約需要20兩。
相當於今天,北京三環內兩套房,有進口汽車兩輛,兩位保姆,兩個孩子上學,每月基本開支不少於2.5至3萬。
考慮到清代不需要開支水、電、通訊費,養馬也遠低於汽車的燃料、停車、維護保養費,所以現代開支每月大約不足2萬元。因此,1900年代白銀大體等於900至1000元。
1920年代,成都五口中等之家,居住獨立小洋樓,僕人一位,兩個孩子上學,出入則有黃包車,每月基本開銷15至18銀元。
相當於今天,成都三環內兩套房,汽車一輛,保姆一位,兩個孩子正常讀書,每月基本開銷不足兩萬。
因此,1920年代成都每兩白銀折價當在1200元以上(一銀元只七錢二分),因為成都物價水平顯然比不上北京。
回覆列表
這個按照朝代的不同,換算比例也有很大差異,其實白銀作為主要流通貨幣是從明代開始的,明代以前中國白銀產量很小,日常交易多以銅錢為主,明朝時期,來自美洲的白銀大量湧入中國,白銀才逐漸成為通用貨幣,而且大多用於大宗交易。
以明代為例,初期和後期一兩銀子的購買力也是不一樣的,《明史.食貨二》中記載,一兩銀子摺合大米一石,一石大約等於現在的120斤左右。目前市場售賣的大米差不多5元左右一斤,120斤大約需要600元,一兩銀子等於六百元,那麼十兩銀子差不多就是六千元。
這僅是明朝洪武年間的一個大概情況,隨著時間的變化,經濟受到很多因素影響,比價也是在不斷變化的。